今天還是跟大家介紹蜂巢鳩尾積木,最近做了比較多的作品,積木的實作過程,會讓我有暫時跳脫現實,躲到自己的空間中,讓自己暫時舒服一點的感覺;做了一會大概也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活化頭腦狀況,也就能全力進行接下來的工作、寫作過程。

鳩尾蜂巢積木和之前接觸的積木,最大的不同,還是他同時兼具平面與空間方面的轉換銜接,仔細看看這個積木,他有2個銜接的地方,與一般積木相同,就是平面嵌接與立體嵌接的轉換地方;但不同之處在,平面嵌接的地方,還有另一個空間轉換的接法,同時會進行到平面與立體嵌接同時兼顧的考量,而這種有2個接點,卻能變化出3種平面、立體的轉換接法,尤其是第三種平面立體兼顧的銜接方式,就是其他積木較無法兼具的地方。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教導小孩"玩"積木時候,怎樣引導小孩從形體觀察開始,到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再從平面圖拼湊出簡單的平面積木仿作成品,最後再經由堆疊積木的過程,簡單的做出立體造成的物品來。與一般幼兒積木教學較大的不同是,在操作的過程中,平面和立體轉換的過程,多的是"教與理解",也就是操作理解的教育過程,而非直接的變換,孩童相對較易理解平面立體間的相對關係,在積木操作的過程中,也很建立了立體概念和拼接的技巧。

20180415_165438.jpg

一開始當然是引導孩童想像警車的樣子,接著在白紙上畫出想像的平面圖像來,包括橢圓形的黑色車體、半圓形的白色窗戶部分、兩個半圓形的輪胎,與及上面的紅藍警示燈。

20180415_164746.jpg

20180415_164803.jpg

(我的畫畫技巧也不好、就當成小孩的畫作吧!)

畫出來後,便依據畫出的樣式,拿起手邊的積木,將畫出的車體、窗戶、輪胎、紅色警示燈的部分,逐一地以積木拼湊接滿,就這樣先完成平面樣式的小警車來。

20180415_164848.jpg20180415_164912.jpg20180415_164937.jpg

20180415_164948.jpg20180415_164955.jpg20180415_165006.jpg

影片連結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MwbB_6QAY

 

再來是依據第一層做出的紅警示燈警車,在上方堆疊出第二層的藍警示燈平面警車來。

20180415_165139.jpg

20180415_165144.jpg20180415_165225.jpg

影片連接請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S0Y-i8PRJe4

 

再將堆疊出來的紅藍警示燈警車,從中平分開成紅色警示燈、藍色警示燈平面警車來。並分別在紅色和藍色警示燈平面警車上,堆疊出一樣的第二層積木造型警車來(除了警示燈外)。

20180415_165241.jpg

 

20180415_165119.jpg

20180415_165126.jpg

20180415_165304.jpg

再將藍色警示燈警車翻面,在車身和窗戶處,堆疊上第三層積木,但是在堆疊時要注意將部分積木轉成正面,以部分正接、部分反接的方式拼湊出第三層車身、窗戶來。

20180415_165327.jpg

20180415_165333.jpg

這一段的做法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0Z7TmZSRWA

 

然後將藍色警示燈往第三層方向推,再將紅色警示燈的警車依據同形狀、同顏色堆疊拼接方式蓋上,成為五層的的立體警車後,再將上方的紅色、藍色積木從兩邊往中間壓,將紅藍色積木併接在一起,就完成了立體的積木作品─警車。

20180415_165347.jpg

20180415_165405.jpg20180415_165438.jpg

相關影片連結請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aTKCVp-XbM

 

在積木教學課程,雖然有模仿排列操作的過程,但重要的是要從教學過程中做出部分改變,將孩童"玩積木"時的各種能力,慢慢的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包括知覺辨識、視覺功能與空間相對方位、精細動作操作技巧、平面立體空間轉換、邏輯思考等能力,而非只著重最後的成果表現。在孩童"玩積木"的各項能力被你提升後,相對的他"玩積木"的操作表現也會提升,就會出現自己操作表現出作品來的能力,這樣纔是更好的結果。

 

#幼兒療育問題,積木產品詢問購買、療育評估教學課程、相關講座歡迎大家留言,或到個人臉書張逸哲職能治療師紛絲頁留下訊息,我會盡快回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