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育年齡推遲、生活壓力等原因,人類生育能力總體呈下降趨勢,越來越多家庭面臨生育難題。日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由國際生殖協會聯盟(IFFS)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聯合主辦的第23屆國際生殖協會聯盟大會上瞭解到,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繼心腦血管病和腫瘤之後,不孕不育將成爲威脅人類健康的第3大疾病。不孕不育的分類包括女性不孕,男性不育及不明原因不孕。年齡是影響生育力的最主要生理因素之一。

  大會上海組委會副主委、仁濟醫院生殖中心執行主任孫贇介紹,截至2018年底,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不孕不育率已經從30年前的1%至2%,攀升至目前的15%至20%,即平均每8對夫婦中,就有一對夫婦存在不孕不育問題,且這一人羣還在不斷擴大。“從優生學來講,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是20歲至30歲,30歲以後優質卵子的數量會逐漸減少,35歲女性生育能力僅爲25歲時的50 %,到40 歲時下降至35歲的50 %。”

  這一次,來自全球70餘個國家的約3500餘名中外專家學者相聚上海,IFFS主席、大會共同主席、英國華威大學教授Richard Kennedy談到了目前國際上的熱門話題,“環境如何影響輔助生育、對於受傷女性在子宮切除後的器官移植、性別平等、輔助生殖等均是時下最關注的。”專家們表示,大衆應更關注青少年生殖健康,科學引導育齡期人羣婚育觀念,對生命不同階段賦予不同的預防和保健服務,針對生命週期中可防可控風險靶點,採取相應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人羣主動保護自我生殖功能的意識。對於目前部分女性希望用凍卵方式保持生育能力的情況,專家則覺得並不可取,“還是應該科學選擇生育年齡,儘量做到適齡生育,降低不避孕不育發生率。”

  當然,不孕不育已成爲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孫贇介紹,目前我國輔助生殖技術已完全和國際最先進技術同步,“去年,全國輔助生殖已達到100萬個週期,新生兒中,通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寶寶已經達到2%,其中上海就有10萬個週期。”也正因如此,上海作爲一座具有吸引力和世界影響力的大都市,成爲了IFFS在中國的首選。

  不過,近年來輔助生殖技術的迅速發展也勢必造成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亂象。爲此,上海爲保障母嬰安全,率先在國際上設立婦幼生命救治網,結合上海實際,於2018年制訂了《上海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針對臨牀適應症、管理、從業人員的要求、培訓,生殖中心的設置與規模等詳細的規範化標準。在基於國家輔助生殖技術標準的門檻上更上了一個臺階。目前,本市已成立上海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質量控制中心,確定仁濟醫院爲本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