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師總問我們:你的夢想是什麼?

  在別的小夥伴糾結去清華還是去北大的時候,小編已經立志做一名仗劍四方、行俠仗義的俠客。

  小編和俠客之間的距離只有一把劍。

  行走江湖,必須人劍合一,一把與自己心性契合的寶劍非常重要。

  那麼,問題來了,去哪裏尋劍?

  先從劍的歷史講起吧。

  百兵之君

  劍,短兵器,中國古代兵器的一種,發展過程歷經石制、銅製、鐵製時代。劍被稱作“百兵之君”,君是君子的意思。中國劍歷來講究平直端正,在傳統意識裏,不但人要行止端正,連劍也要端端正正。因此歷朝歷代王公帝候,文士俠客,商賈庶民,都以佩劍爲榮。

  中國的刀劍文化與俠客文化一脈相承,講究深藏不露。

  李白的《俠客行》吟誦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劍不出鞘的時候姑且是個裝飾擺件,普通的非常不起眼,。但是劍一旦出鞘,撲面而來的殺氣,說是一劍斃命也毫不含糊啊。

  據考古發掘所獲得的實物資料,劍產生在商代;西周時期劍的形制漸漸走向成熟;至春秋戰國時期,劍在形制和劍術理論上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最有名的當屬“越王勾踐劍”。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時,秦始皇曾“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爲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過秦論》),雖對劍的發展有一定打擊,但僅受限於民間。

  漢代時期劍慢慢走向了多元化發展。鴻門宴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整個宴會情節高潮。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頻繁發生,民間劍術得到了精深的發展。

  聞雞起舞——祖逖

  唐朝時期劍的形制已經完全成形,與現代劍的形制相差無幾。唐代,文人尚武的程度甚至遠遠超過漢代。例如全民偶像李白,人們對他的印象幾乎只停留在了詩歌的造詣上,卻忽略了他另一重身份:劍客。

  從唐以後,中國劍形制和劍文化平穩發展。縱觀中國整個劍文化歷史,漢劍絕對算得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王者之劍

  提起漢劍,不得不提海昏侯遺址出土“劉賀的玉具劍”。劉賀墓中發掘出多把青銅劍,其中代表漢代最高品級的佩劍是三柄金絲纏裹的玉具劍,是當時社會身份的象徵。海昏侯墓所發現的玉劍具均紋飾新穎,華麗精細,佈局合理,生動巧妙,尤以浮雕的蟠螭紋最具特色。劉賀嗣子劉充國墓中,也發現有隨葬的玉具劍。

  圖片出自海昏侯官博

  經常有人對玉具劍與玉劍具傻傻分不清楚。來來來,跟着小編記下重點,裝飾有玉劍具的劍被稱爲玉具劍。

  聽上去有點像繞口令,解釋說,

  玉劍具=玉劍首、玉劍格、玉劍璏(wei)、玉劍珌(bi)等玉劍飾。

  玉具劍=劍+玉劍具。

  成套玉具劍以西漢爲盛行期。

  圖片出自海昏侯官博

  玉劍首,在劍的柄端所裝玉飾。西漢時期的玉劍首,絕大多數都有設計精美的紋飾圖案。劉賀墓中所出玉劍首,有虎紋、谷紋、水渦紋等各種,工藝精細。玉劍首的背面,即與劍柄接觸的一面穿有圓孔,供劍柄插入。另有一種是圓孔穿透,可供劍柄與劍首作穿繩加固用。

  劍格,指劍身與劍柄之間比劍條稍寬的狹長部分,是保護手手的,所以也叫護手。

  劍璏,穿繫於腰帶上,用來將劍固定在腰間。

  劍珌,劍鞘末端的裝飾物。

  圖片出自海昏侯官博

  既然決定選擇劉賀的玉具劍,小編特意到博物館裏仔細瞧了瞧。

  玉劍首

  玉劍格

  玉劍璏

  玉劍珌

  漢劍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天下歸服

  兩漢時期,粗獷的青銅劍逐漸淡出歷史舞臺,被廣泛使用的則是以鋼鐵鑄造的漢劍。這種劍細長而精緻,更便於攜帶,因此頗受文人喜愛。 兩漢時期的文人與將士一樣尚武,佩劍與習武是文人必修課程。所謂“劍者,君子武備,所以防身”就是這個道理。《晉書· 輿服制》載:“漢制自天子至於百官,無不佩劍,其後惟朝帶劍。”就是說,在漢朝,皇帝及官吏們佩劍是一種義務,特殊的儀式或場面更是不可缺少。

  漢劍整體造型處處彰顯秦漢兩朝沉澱出來的一身霸氣,劍身挺直,劍刃由兩度弧曲而伸,在裝飾上受漢代漆器影響,偏愛黑底紅紋,劍身琢飾獸面、雲紋、谷紋,劍鞘浮雕螭紋。“入鞘則樸實無華,出鞘則鋒芒畢露!”

  史料記載,漢劍在當時主要是用於步兵配備的戰場實用兵器,配合盾牌使用,組成劍盾兵,直至西漢末環首刀逐漸取代漢劍成爲戰場主流。

  東漢後期,漢劍徹底退出戰場成爲純粹的權貴象徵。主流戰場用漢劍多采用銅製裝具,樸實無華。士大夫權貴階級佩劍則爲追求華美,裝具多采用玉具或使用錯金錯銀工藝,成爲裝飾華美的工藝品。

  漢高祖劉邦稱自己是,“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傳說劉邦決定反對暴秦時,一條白蛇攔住去路,衆人皆懼怕。藉着酒勁,劉邦拔劍,一劍將白蛇斬爲兩段,隨即率衆進入芒碭山,最終建立了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有兩樣物件並稱爲“乘輿之寶”,一件是象徵王朝正統的“傳國玉璽”,另一件就是劉邦的“斬蛇劍” (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個) 。新莽末年,各路劉姓子弟紛紛起兵,揚言奪回漢室江山。各路義軍皆自稱漢軍,誰是正統?東漢光武帝劉秀一手託着傳國璽,一手執着斬蛇劍,稱帝名正言順。

  漢劍按劍條分面數量分類有三 :

  劍身爲4個面叫四面漢劍。

  劍身爲6個面叫六面漢劍。

  劍身爲8個面叫八面漢劍。

  上海博物館藏六面漢劍

  漢劍都是國家珍貴歷史文物,小編拿不走。

  成俠的路上總是孤獨且坎坷,那就,仿一把咯。

  終於,小編帶着心心念唸的寶劍開始仗劍走天涯。

  。

  。

  。

  然後,過安檢被沒收了……

  全劇終

  。

  。

  。

  海昏侯墓出土玉具劍

  本文來自東家文博公衆號 博物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