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狐狸精是一個人的信念決定的。信念就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或者事情就是這樣的主觀判斷,是我們認為維持世界運作下去的法則。對信念的擁有者來說,更具準確的說是對這個人內心的運作系統來說,信念是絕對的。信念是本人認為事實應該是怎樣的,但並不能說真理便一定是這樣。

信念的形成有四個途徑:

一,本人的親身經驗,例如曾被火燙傷,所以知道火能燙人

二,觀察他人的體驗,例如見到同學頑皮而受到懲罰,因此知道某些行為不可以在上課時做。

三,接受信任之人的灌輸,例如奶奶在小的時候給當事人講過關於狐狸精的故事,而且言之鑿鑿的說是真的。

四,自我思考做出的總結。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解釋的一些現象,就會把它連接到我們過去的信念系統裡面,去尋找對應的答案。如果沒有就會自己想出答案。但前提是這個人的大腦中,有關於這些信念的網路。例如,剛畢業的博士生髮現上司對自己帶搭不理,百思不得其解,最後終於想明白了,原來上司是嫉妒自己的學歷比他高。

我也問樓主一個問題,一個從來沒有見過聽過白色狐狸的非洲土著人,會不會覺得這件事和狐狸精有關?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834cc4ec6f30ec3d395d5aa18340fe5", "vname": "", "vid": "206606b54a6e45009f0a52b04636dfca",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3044665},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5329800},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9070927}}, "src_thumb_uri": "4986000fc80b49a3da2b",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4a3500023a8b9ffb037c", "vu": "206606b54a6e45009f0a52b04636dfca", "duration": 212.24, "thumb_url": "4a3500023a8b9ffb037c", "thumb_uri": "4a3500023a8b9ffb037c", "md5": "0834cc4ec6f30ec3d395d5aa18340fe5"} --}

一說起狐狸精,恐怕大傢伙兒腦子裡就會想起「小三兒」、「媚婦」,這樣的辭彙來,這狐狸的妖媚形象,已經在我們的意識里根深蒂固。但是,您可能不知道,在古時候,狐狸精這個詞可是用來夸人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說起來您可能不信,狐狸在我國古代,那可是象徵著祥瑞的神獸,它一出現,意味著天下太平、子孫昌盛。早在幾千年前的《山海經》中就有記載,說有九尾的狐狸,能給人帶來食物,喫了這種食物就能不迷惑。在漢代的時刻畫像上,我們還能看到,狐狸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並列於西王母座旁,那可是四大瑞獸之一。那這好好的瑞獸是怎麼開始變壞的呢?

原來,漢代以後,狐狸祥瑞的地位就急劇下降了。由於不像龍鳳這樣虛化的祥瑞之物,狐狸一直生活在人們的眼皮底下,還常常行為不端,總是幹些偷雞摸狗的事兒,這高高在上的神話色彩就難免減弱了,人們對它對崇拜也就慢慢地失去了。並且,狐狸的身體曲線優美,眼睛尖而細,向額頭飛起,給人憂傷而內斂的感覺,這都讓人聯想到了美女。到六朝以後,人們就開始把嫵媚且不貞的女人比作狐狸精,並在明清時期的小說裏達到了巔峯。《封神演義》的九尾狐狸精妲己,在把淫婦型狐妖媚人的觀念推向極致的同時,也把「從來女色多亡國」的女禍觀念推向了極致。狐狸算是徹底坐實了妖精一說。

其實啊,把狐狸媚化是一種古代封建社會男權下對女性觀點的體現。是一種對女性「禍水」對污衊與歧視,按照男權社會的邏輯,昏暴之君之所以昏聵,總是因為女人不好。亡國之君,就大抵與這些妖媚的狐狸有了聯繫,狐狸精才成了紅顏禍水的代名詞,可憐這隻狐狸,就這樣替這些男人背了上千年的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