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徐杰

  北极,人类最后一块“未定之域”。4月10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签署《共建北极联合研究中心协议书》,参加“第五次北极国际论坛”的嘉宾见证了此次签署,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潘克厚和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代理所长阿列克谢·索克夫(Aleksey Sokov)博士代表双方签字。

  潘克厚介绍,北极联合研究中心的设立旨在促进双方在海洋科技方面的合作,加深对北极的科学认知,推进适用于北极地区观测技术的进步,促进双方的科研基础设施共享,为培养下一代北极科学家、开发和保护北极做出贡献。他表示,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国际领先的北极研究机构,为世界培养造就新一代北极研究领域科学家,为解决“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北极联合研究中心将聚焦北极海洋气候重大科学问题,以北极及其邻近海域为工作重点,按照《北极联合研究中心十年科学发展规划(2019-2028)》,围绕“北极海洋环流、物质输送与海冰变化”、“北冰洋地质过程与环境演化”、“北冰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北冰洋生源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北极快速变化的天气和气候效应”等领域展开研究。

  双方将组织联合研究和共同调查,为联合科考航次准备仪器和科考船;开展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交流,并组织人才培训项目;促进双方科考船船时共享以及大型调查和分析设备的共享;加强数据、信息和研究成果的交换;在组织学术研讨会、讨论会、讲座以及出版学术论文和专著方面加强务实交流合作。

  记者了解到,北极联合研究中心设在莫斯科,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外中心建设规划(2015-2020)”的重要内容,也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全球分布式协同创新网络的海外支点。下一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将加速推动、尽快启用北极联合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中俄双方创新资源优势,开展北极科研问题的协同攻关。

  北极联合研究中心将会同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共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拓展南北极研究的重要平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将根据对等、分阶段投入和互惠的原则,对中心共同投资,为北极联合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活动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吴立新表示,未来,北极联合研究中心建成后,将有效凝聚两国极地和海洋研究优势力量,聚焦“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在北极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谱写北极海洋科学研究新篇章。北极中心也将同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一样,成为我国和全世界研究两极的重要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