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慾望有多深

  孩子活着就有多累

  1

  短短十秒,一段童模被猛踹的視頻,震怒全網。

  事情其實很簡單,在杭州某拍攝基地,路人甲看到童模沒有聽從媽媽動作指令,令媽媽勃然大怒,一邊斥責一邊擡腳就狠狠踢在了孩子的屁股上。

  孩子身體重心不穩,往前踉踉蹌蹌地衝了幾步,纔再次站穩。

  一個乖巧的孩子,一個暴怒的母親。這一幕,令人深深心疼孩子一把,於是這段十秒打孩子的視頻,迅速在網上流傳開來。

  這位媽媽,估計這輩子都沒有想過,自己教訓女兒的行爲竟然上了熱搜,緊接着被人肉,最後不得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出鏡解釋。

  然而,統觀媽媽在整個事件中的表現,無論是一紙道歉聲明,還是在鏡頭前哭訴解釋,你所看到的只是一個被推上輿論風尖的人在拼命找藉口開脫自保,卻看不到她內心對事件真正痛悟!

  “我這是第一次踹孩子,其實踹下去的時候,我已經減輕腳的力度了,我只是想嚇唬孩子而已。”

  ——真不幸,第一次踹,你就上了熱搜!

  “ 我很自責,孩子那麼小,那麼辛苦,我還打她。回來後,我對孩子道歉了,下次再也不打她了。”

  ——如果承諾有用的話,爲什麼又被搜出多個打孩子的視頻?

  “我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有時候情緒控制不好……”

  ——媽媽情緒不好,就能隨便把氣撒在孩子身上?

  其中,有一個合作商家的話,道出了實情:孩子接單量太大,拍得累了,鬧情緒是正常的事,連孩子媽自己累的時候,也經常脾氣不好。

  口口聲聲說愛孩子,真真切切卻拿孩子當搖錢樹,悔恨的眼淚裏,不是心疼幼小的女兒繁重的“工作壓力”,卻是因爲心疼事件爆發,影響未來“錢途”。

  2

  隨着網絡經濟的開放,童模養活了一個行業,童模好賺錢,刺激着越來越多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往圈子裏擠。

  混血兒童模葉祖銘曾經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對着鏡頭坦言:“我年收入高一點80多萬,低一點五六十萬,像今天拍了七十多件,賺了八千多,最高紀錄是一天能賺3萬元!”

  童模的收入,高得令人咋舌。

  一般來說,新童模入行,一件衣服拍一套,報價在50~60元;

  稍微有點名氣的童模開價100元起;

  頂尖童模則可以拿到120~180區間的價格。

  並且,拍攝量基本以百計數。而網紅童模則以千元小時出場費計算。

  童模一天的報酬足足抵得上成人一個月的工資,甚至更多!

  也難怪,讓孩子入行童模,成爲越來越多父母的價值追求。

  人要生存,就需要賺錢,孩子若喜歡拍拍照片,有興趣玩玩,這無可厚非,但悲哀的是,多少家長在以“興趣”爲引領的契機下,漸漸被“金錢”迷惑了心智。

  說起爲什麼要讓孩子參加童模培訓?從家長口中,最常聽到的有這兩個原因:

  “孩子喜歡,支持孩子追逐他的夢想。”

  又或者是:“孩子膽小,藉機會鍛鍊他的膽量,讓孩子變得自信一些。”

  初衷是美好的,現實卻是誘惑的。在金錢的刺激下,孩子做童模的初衷,與理想背道而馳。

  在童模妞妞事件中,妞妞媽特意強調因爲自己喜歡給孩子拍照,所以才誤打誤撞進入了童模圈子。

  之所以接這麼多單子,也是因爲孩子喜歡拍照。

  真的是這樣嗎?當記者轉身問妞妞的時候,天真的孩子卻直言“不喜歡”。

  慌張的媽媽立刻在一旁補充:“寶貝,有時候你還是喜歡的,對不對?”

  記者追問妞妞:“你喜歡穿好看的衣服嗎?”

  妞妞的回答再次出乎意料:“不喜歡,我喜歡穿壞的衣服。”

  鏡頭中的媽媽,再次以“孩子是故意這麼說的”作爲搪塞。

  這讓我想起了《親愛的客棧》中一幕,針對童模問題,王珂曾一針見血指出:那是父母價值觀崩塌。

  參與節目錄制的那戶童星家庭,父母渴望通過這次節目,爭取讓孩子走上拍戲之路的渴望,表現得一覽無遺。

  原來,帶孩子做客節目,不是爲了難忘的親子旅行,讓兒子靠近明星,爭取出鏡纔是目的。

  晚上十點半,媽媽還在慫恿孩子拿出拳擊套與明星套近乎,媽媽明裏暗裏提示孩子要在明星面前表演才藝,而當孩子的表現不盡人意之後,這對父母又對孩子進行了人生教育:

  爸爸媽媽花了大價錢培養你,你可得自己抓住機遇,長大以後也能賺錢開客棧!

  纔多大的孩子啊,無憂無慮的年紀裏,卻就要考慮未來生計這個沉重話題。

  當王珂私下裏問孩子爲什麼喜歡拍戲的問題時,孩子說出了真實的心聲:因爲媽媽叫我多拍點戲,叫導演看看棒不棒。

  這已然超出了一個孩子需要承受的生命之重!

  父母的慾望有多深,孩子活着就有多累。

  在風光的童模背後,有你想象不到的辛苦:

  沒有童年的玩耍時間,沒有規律的作息,沒有正點的用餐時間,連睡覺都成爲一件奢侈的事情。

  在父母“一切都是爲了你好”的渴望裏,稚嫩的孩子唯有努力迎合父母心意,才覺得是在做一件正確的事,彷彿只有這樣的姿勢,才能討好父母,同時卻也失去了自己。

  3

  爲父母活的孩子有多累?恐怕有時候連孩子自己都不知道。

  曾經有一年國慶假期,幾個閨蜜都帶上了自家孩子,來了個親子游。

  當天,當我們陸陸續續到達度假區的時候,曉晨家的出場方式驚呆了我們所有人。

  車門打開,孩子揹着一個重重的書包下車。

  “國慶有七天休假,孩子不過出來兩天,至於麼?”我們調侃曉晨,她笑笑不語。

  其實曉晨家的女兒非常優秀,不僅成績在校內拔尖,並且才藝驚人,繪畫、音樂、英語……拿的不是市內的獎項,而是國內大獎。

  可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在父母的高期望下卻依然拼命學習。相處的兩天,我們真實見識了學霸孩子的“自律”:

  當我們還沒有開始公共娛樂項目之前,孩子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寫作業;

  吃完飯,當其他孩子湊在一塊看ipad玩遊戲,她卻問媽媽要過手機,玩一玩裝在裏面的學習APP;

  而第二天一早,當我們的孩子還賴在牀上的時候,她早已晨起背完了每天該背的英語。

  我們感嘆:“曉晨啊,你女兒像你讀書時候一樣優秀,一點都不用操心。”

  曉晨聽了卻有些發愁,她說:孩子太聽話了,除了學習,跟本就不知道自己怎麼玩,還可以玩些什麼。

  曉晨曾覺得女兒躲在家裏學習的時間太長,就想給她報一個輪滑運動項目。徵詢女兒意見的時候,孩子卻說了一番讓她心疼的話:

  “媽媽,我不喜歡輪滑,但是如果你一定想讓我去學的話,我還是會去學,我也會努力把輪滑學好,可是我真的不喜歡。”

  輪滑最終沒有報,曉晨的女兒依然走在優秀的道路上。

  多少孩子一生都活在父母的期望目光裏?

  爲了爭做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努力學習;

  爲了完成父母此生沒有實現的夢想,選擇父母喜歡的專業,從事父母認可的工作;

  哪怕是選擇自己人生的伴侶問題上,父母的意見成爲主要意見……

  羽翼未豐滿,載重卻超量,爲人父母,難道不應該是孩子的領航者嗎?

  一聲“父母”,我們應該擔起爲孩子遮風擋雨的責任,怎可以在自己累的時候,停下腳步,卻偏偏逼迫孩子前行?

  孩子小,很多時候無法用語言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他們也許不聽話,他們鬧脾氣,他們不配合……

  所有這些在父母眼裏不乖的表現,其實是孩子渴望得到父母體諒與關懷的信號啊!

  放下偏見吧,給孩子一個擁抱,然後微笑着問他一句:“寶貝,你怎麼了?”

  此刻,你收穫的不僅有孩子的釋然,還有孩子對你更深的依戀和信賴。

  只有走進孩子內心的父母,纔是孩子一生最感幸福的事!

  在這麼小的年紀

  接觸功利世界

  價值觀遠未定型

  自身權益根本無法保護

  不知道會給孩子帶來

  怎麼樣的傷害

  把童年還給他們吧

  那本該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歲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