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花椒、一捧孜然,也能炒制出一个十里飘香的财富王国。

  正是靠着这些不起眼的调味品原料,方圆从父辈手中接过了制造美食佐料的权杖,靠着勤奋和积累,让这份家族的调味秘方继续传承下去。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李兴佳 受访者供图

  【两代人接力打造的调味品原料王国】

  出生于1983年的临颍小伙方圆,一大家族做的都是调味品原料生意。

  几十年前的一次偶然,方圆父辈们跳入到了这个行业,由此打开了两代人接力打造的调味品造富王国。

  那是在上世纪末,方圆的叔伯们去许昌卖瓜,后来承包开了一间烟酒店。一个客户来店里买东西时,推荐了调味品这个行业,并介绍带领方圆父辈们入门。

  调味品原料行业,是天天与花椒、辣椒、孜然、味精等打交道的行业。这个行业比较小众,从业者稀少,大多是坐商模式,用方圆的话说,"就那么几家,不需要出去找客户"。

  再加上,父辈敢拼敢干、勤奋好学能吃苦,没有多久,方圆一大家在河南调味品原料市场崭露头角。

  据方圆回忆,其大伯是同行业中第一个用上大哥大的,自家是第一个买上摩托车的,那是在1996年,一辆一万多元。1997年,他家又买了轿车。

  还没等到上大学,方圆便主动提出了辍学。他觉得上学异常枯燥,不如跟着父母到处游览好玩。

  他记得很清晰,提出下学后的一天,大伯把他拉回家,临进门时,问了句"如果想反悔,还可以回头,如果决定下学做生意,可回不了头了,到时候可别埋怨是我不让你上学"。

  没有任何犹豫,当时还懵懂的方圆就这样在大人半失望半期盼的目光中一脚踏入了这个古老行业。

  【家庭变故、被欠债300多万元,他挺了过来】

  这个行业并不容易。

  2010年,方圆从四川一个师傅那里学炒辣椒的技术。刚接触时,他每天窝在锅炉旁,翻炒嘭出的辣椒末让空气都飘着辛辣的辣椒粉,沾到皮肤上就变得红肿难消。再加上天热,更加让人不舒服。

  他忍受痛苦,最终练成一天炒制一两万斤的技术。学成后,他花了2万元买了设备。

  直到2013年,方圆才成立方圆贸易公司。在2000年以前,他曾经给南街村、思念以及湖南食品企业供货,一年供货销售额达到数千万元。2006年后,转向给省内食品企业供货。

  他又先后做过品牌味精的省代理,创立方氏调料。曾经,孜然一年采购量达到一千多吨。到了2009年,辣椒产量增大,超过孜然,一年销售达到1500吨。

  对他打击比较深的有两件事,一件是父亲离世,另外一件是被欠债300多万元。

  2003年到2005年,父亲抱病在床,生意也转入低谷。从2005年后,方圆选择重新出发。

  2011年,"315晚会"曝光了食品厂家,河南启动了史上最严的食品大检查。食品厂家纷纷关店,很多店铺一夜间人走楼空,店里找不到人和机器,老板无影无踪。

  方圆一下子懵了。因为他合作的下游采购商也有不少失联的,这些失联的客户加起来一共欠下300多万元货款未付。

  "心凉了半截,感觉无法挺过来。家里还欠着贷款没给。"方圆回忆,家人劝说重新再来。

  心灰意冷的他决定去四川游玩散心。他记得很清楚那个日子,"5月12日",他刚买到票,从四川宜宾坐上游轮,一家国内一线食品厂家打来电话要货。

  这个电话救了方圆的命,他立马回身重新开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好消息又接踵而至,失联的客户现身,对工厂进行了改造升级,并归还了方圆五分之四的欠款。方圆重新缓过劲来。

  这个行业隐秘、鲜为人知,但不意味着能省劲。按照方圆所说,能吃苦、熬得住才能闯出一片天地。(编辑:华丽娟 戴晨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