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現場】

  新書首發式現場(攝影/餘冠辰)

  2019年4月11日,以“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爲主題的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啓幕。

  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博士和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希 費舍爾先生共同見證了《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 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新書首發。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叢書出版背景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 英國大英博物館卷》立體書影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劃出版的一套大型圖說叢書。出版的目的,是想通過系統整理和研究海外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文物,釐清其流傳脈絡,展示其存藏現狀,反映海內外文博界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是要努力爲讀者提供高質量學術參考,讓人們通過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記得起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脈,爲樹立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盡綿薄之力。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 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卷》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 日本泉屋博古館卷》

  叢書所涉及的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不僅僅是流失海外的文物,還包括歷史上通過貿易、饋贈等合法渠道出境的文物,其數量之大、類型之豐富、分佈之廣泛,是極爲罕見的。叢書容量有限,雖只能擇其“精粹”以錄之,卻是從世界各大博物館館藏中國古代文物中精選出來的。

  刊佈大英博物館中國古代文物藏品最多的書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 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書影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 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收錄中國古代文物260件, 包括陶瓷器、書畫、銅器、漆木器、玉器及其他類別,是從大英博物館2.3萬件中國文物藏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挑選文物的團隊由外方中國藏品負責人和專家以及國家博物館相關專家共同組成,在反覆討論、增刪後確定目錄。每件器物均配有清晰彩圖和局部細節圖,並標註了來源和入藏的年份。說明文字也由雙方合作完成,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相同藏品的出土或收藏情況,通過文獻和考古資料進一步充實和深化之後形成的最新判斷和論述,幾乎每個條目都是一篇考證文章。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 英國大英博物館卷》內頁

  《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是叢書目前收錄文物最多的一卷,也是目前刊佈大英博物館中國古代文物藏品最多的一本書。該書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撰寫叢書《總序》,由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希 費舍爾(Hartwig Fischer)撰寫本卷《序言》。由大英博物館中國部及大維德基金會負責人、中國陶瓷資深研究員霍吉淑(Jessica.Harrison-Hall)撰寫專題論文《大英博物館中國藏品的積累歷程》。由館內外20名專家學者撰寫文物說明。書後附有英文目錄索引,包括文物彩版小樣、名稱、文物號、時代、尺寸、來源,方便讀者概覽及查閱。

  答記者問

  新書首發式上,媒體對《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 英國大英博物館卷》興趣濃厚

  問:這套叢書一共有多少卷?後續還會出哪些海外博物館的專卷?

  答:這套叢書預計出10到20卷,目前已經出版4卷;截稿和處於撰稿階段的大致有6卷,包括《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卷》《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卷》《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卷》《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卷》《法國賽努奇博物館卷》《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卷》;目前正在接觸和商討合作協議的海外博物館尚有十家左右。

  問:這套叢書與之前出版的關於海外中國文物研究的書籍相比,不同之處在哪裏?

  答:關於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的研究,從民國時期至今一直有學者和研究機構致力於此。國家博物館出版的《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叢書與之前出版的關於海外中國古代文物研究的書籍相比,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之前出版的書籍有相當一部分研究關注的範圍是鴉片戰爭以來百餘年間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包括圓明園文物、敦煌遺書、日本劫掠文物、殷墟甲骨等等,多以目錄或備忘錄方式呈現,如陳文平《流失海外的國寶》等。而國家博物館這套叢書所涉及的文物不僅僅是流失海外的文物,還包括歷史上通過貿易、饋贈等合法渠道出境的文物,範圍更廣、數量更大、類型更豐富。

  其二,受人力、物力、資料等所限,之前出版的書籍多是關於青銅器、瓷器、書畫等某一類文物的研究,如陳夢家《海外中國銅器圖錄》、林樹中《海外藏中國曆代名畫》等。而國家博物館這套叢書是對海外藏中國文物的系統整理和綜合研究,各類文物均有涉及,是擇其“精粹”以錄之。

  其三,《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叢書文物圖片質量相對更高,不僅拍攝角度多,而且局部細節圖清晰;文物信息全;文物說明包括了已有研究成果、國內外相同藏品的出土或收藏情況、相關文獻和考古資料,以及綜合論述等。

  新書部分內頁展示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