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父母都選擇溺愛孩子,每樣東西都爲孩子準備着,可以說做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地步,令到孩子們從小就感覺到所有事情不用自己去安排,只要父母安排好,自己就盲從跟着做,認爲父母安排的絕對是爲了自己好,所以很多中國的小朋友有時候都會迷失了自我選擇的問題,但是在日本有些父母對教育孩子卻有奇特的見解,在日本也有一套比較奇特的方法,看似是不愛不理,但是意義深長,下面分享一下,看看大家覺得是否可取。

  1、兩個小孩子,一個蛋糕

  大家都知道,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喫甜的,但是一個蛋糕,兩個孩子怎麼分?很多家庭裏有兩個小朋友,媽媽都會買兩個,表示公平,也不用兩個孩子爭吵大家。但是在日本,有一位媽媽的做法就跟我們中國媽媽有所不同。她和孩子們出去逛街,買東西給孩子,從來都是買單份的,而孩子們也是抹殺不了孩子應有的天性,就是東西不均勻的時候,也會繼續互相爭搶習慣,但是媽媽還是堅持買一個蛋糕,只在旁邊看着孩子們在鬧,到最後實在看不過眼的時候才拉住孩子。 很多人都會認爲這位媽媽實在很小氣,蛋糕也值不了多少錢,實際上買兩個蛋糕就行,又何必讓孩子在街上打鬧呢?但是那位日本媽媽卻把她的真正意義給說了出來,讓大家心服口服。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很簡單,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隨手可得的,所有自己要的東西都要自己去爭取,讓孩子懂得這個世界的所有東西都不是爲我們而準備的,更不會爲我們準備雙份,讓我們去挑選。但是現在很多學校,家庭爲了不引起孩子們之間的打鬥,爲了公平就把東西分均勻,目的就讓孩子們開心。但是這位日本媽媽卻不是這樣想,她認爲這樣反而對孩子不好,她想通過這樣的教育讓孩子懂得互相忍讓,懂得互相體諒,這就是她最大的用意。

  2、孩子可以遲點喫飯,但是專心做事情的時候絕不可以打攪

  在一些書香時代的家庭裏,最講求的就是書本,正所謂家裏的擺設可以亂,但是桌面上的書本是絕對不可以亂,這也是對書本的尊重,而且書本放置的位置也是要隨手可以拿到,對於一些文學的愛好者,書本就等於他的生命。那位母親在家裏經常把孩子平常愛看的書本,都放在家裏隨手可以看到的地方,洗手間,陽臺等等都會看到有一兩本的書本在哪裏放着,目的就是讓孩子在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書本,可以隨時學到知識,可謂是用心良苦。有時候孩子們看書看得認真的時候,忘了喫飯的時間,媽媽也不會去打攪孩子的,直到孩子看完書纔會讓孩子去喫飯,因爲她覺得當孩子們很專心地看書的時候,這麼一叫,就很容易打斷了孩子思考問題的思路,,所以從小要培養孩子專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哪怕是晚點喫飯,也要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完,纔可以做另外一件事。

  3、從小就要讓孩子分擔家務,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獨立性

  很多家庭的孩子都認爲孩子年紀還小,不懂事,家裏的粗活做不了。有時候孩子想過來幫忙的時候,不要拒絕孩子,更不要認爲這是幫倒忙的行爲,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養成孩子懶惰的思想。但是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生活在父母的庇廕下,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長大以後更加融合這個社會,因爲社會上遇到的人和事都不是那麼簡單,都需要自己去獨立面對。

  4、平常多讓孩子學習禮貌方面禮節

  在日本,他們那邊的禮節也是相當的繁瑣,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在後面加上謝謝,充分體驗出日本人相當注重禮儀這方面,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很嚴格地教育孩子要懂得感謝和道歉。做錯事情的時候就要非常誠心地向別人道歉,別人幫助了自己,就要衷心地感謝別人。這是最基本的禮儀。

  5、鼓勵孩子對事情敢於冒險

  在每個父母心裏,孩子都是需要保護的,就算是長大了,父母也會繼續保護着孩子。所以導致有些孩子長大後就變得很懦弱,對任何事情都懶得去挑戰,所以就碌碌無爲。在日本有很多父母都勇於鼓勵孩子去冒險嘗試,他們認爲這樣纔會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這樣可以更有利發掘出來。冒險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危險,但是隻要是合理的範圍,都可以允許。所以父母要放下自己的擔心,用平靜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冒險,孩子受點傷也沒有關心,只要受過傷,才能真正體會到失敗的真諦,學會以後怎樣迎接困難和麪對挫折。

  總結一句無論是哪一方面,孩子都應該學會獨立,從小就在溫室裏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只要一遇到挫折,就會一沉不起,因爲從小父母都很貼心地照顧,根本就沒有體會過任何挫折,所以在心裏上未必可以承受到挫敗的痛苦。但是相反從小就學會了獨立,對每樣事情都有了解決的方法,心理素質得到提升,明白到遇到困難不應該退縮,更不要指望別人會幫得了自己多少,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從小就必須要學會遇到問題危機要用於上前迎接,而不是一味地去退縮,這樣成不了大事,反而身邊的人都會看不起自己。所以很多時候中國家庭的父母都存在於這個問題,不敢讓孩子去嘗試多方面的挑戰,怕孩子受到挫折難以接受,形成孩子的玻璃心。就算你的肩膀有多硬,可以爲孩子遮擋多少的難題,遲早一天也是他一個人去面對和解決。

  你們認爲呢?這樣的方法是否可取?不妨借用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