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福柯

  (法國哲學家、思想家)

  福柯的思想對文學評論及其理論、哲學、批評理論、歷史學、科學史(尤其醫學史)、批評教育學和知識社會學有很大的影響。福柯以其無比淵博的學識、才華橫溢的文筆、驚世駭俗的思想,深刻影響了後現代主義、權力分析與社會理論、新文化史、刑罰史、身體史、性史、女性主義與酷兒理論,以及文學與藝術批評等各種時代思潮。

  1984年6月,米歇爾·福柯因艾滋病在巴黎薩勒貝蒂爾醫院病逝,至今已整整35年。福柯不僅通過寫作,深入探討了癲狂、犯罪、同性戀、吸毒乃至自殺等反常行爲的認識論意義,而且經常不斷有意識地去實踐這類行爲,拿自己的身軀和心靈去試驗,去感受臨近精神崩潰、狂亂和死亡的種種“夢幻興奮”,以期從中獲取對“真實”的“頓悟”。福柯的傳記作家詹姆斯·米勒坦承:“爲探索“極限體驗”,他主動地擁抱死亡,實實在在地貢獻了自己的全部生命。”

  我國福柯研究權威汪安民教授認爲,福柯現在是一個非常流行的思想家,最近一二十年來在全世界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大概就是福柯。在中國,福柯大概也流行了20年,對福柯的理解和接受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對於很多現代人來說福柯可能是一個很過時的哲學家,因爲他流行的時間太久了。然而實際上福柯的著作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出完,儘管他1984年就去世了,但從20世紀60年代一直到現在他的著作在不斷出版。現在有人開始整理他在法蘭西學院的十幾次講座,即福柯每年的上課記錄稿,從2000年前後開始出版,最近十年大概出版了七八本,然而一直到現在還有幾本沒有整理完,所以說福柯的著作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完全問世。福柯每年的講座都會引起一些新的討論, 而每次講座和他以前已經出版的著作都有很大的差異。最近幾年關於講座的書出版之後,歐洲和美國重新出現有關於福柯的熱潮。

  汪安民教授所說的法蘭西學院的講座記錄稿,即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傾心推出的福柯“法蘭西學院課程系列”。

  福柯從1970年底至1984年3月,在法蘭西學院開辦了十三年的課程,主題爲“思想體系史”(Histoire des systèmes de pensée)。每年的課程被安排在1月至3月的每個週三。福柯的每一次上課,聽者如潮,將大教室圍得水泄不通。衆多的聽課者動用了法蘭西學院的兩個階梯教室,他們包括學生、教師、研究人員,好奇者,其中還有許多外國人。福柯的課堂藝術在於用歷史診斷現實。他會講到尼采或者亞裏士多德,講到19 世紀的精神病學鑑定或者宗教守則,聽衆總能從中得到關於當下現實和同時代事件的闡發。福柯在課堂上的特有能力在於博學、個人介入和對事件研究這三者之間精妙的交錯呼應。福柯英年早逝後,法國有名望的瑟依和伽利瑪出版社根據錄音和其他資料,將每年的課程加以整理陸續出版。

  法蘭西學院是法國獨具一格的機構。其它一些國家也具有在組成人員的名氣及其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上能跟我們一爭高低的學術院。但法國是唯一具有將人類精神創造力擰成一股繩式學院的國家,在這座學院裏,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批評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學家、經濟學家、法學家、雕塑家、畫家、音樂家能夠互稱同僚。——埃赫奈斯特·勒南(Ernest Renan, 寫於1867年)

  該演講系列最早由北大教授杜小真向我社推薦。她深感福柯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仍然鮮明、生動,仍然會經常引起現代人的反思。她認爲,福柯是法國具有世界影響的當代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史研究橫跨多種學科,對西方思想傳統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衝擊,關於福柯作品的介紹和理解,對於國內的西方哲學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這套課程系列是講課的記錄,所以要比專著更易理解,並且即席的現場發揮經常會閃現出思想的智慧火花。杜小真教授說:“把這套書翻譯出版,對於中國國內的福柯研究者,特別是對廣大希望瞭解和明白這位法國思想大家的‘反抗’精神和真實思想之精髓的青年學生,無疑是非常可靠和有用的參考文獻,同時也是爲中國的福柯研究的系統化和深入化做出的貢獻,是爲學術界造功積德。這從已經出版的幾個譯本所引起的良好反應及其好評即是證明。”

  《新觀察家》週刊的記者熱拉爾·帕迪讓(Gérard Petitjean)曾這樣描述福柯在法蘭西學院授課課堂的氣氛:“當福柯快速走入教室,雷厲風行,就像某人一頭扎入水裏,他擠過人羣,坐到椅子上,推開錄音機,放下講稿,脫下外套,打開臺燈開始講課,一秒也不耽誤。擴音器傳出響亮、有力的聲音,這是大廳裏唯一的現代工具,從仿大理石的燈罩發出的光使教室不太明亮。教室有300個座位,擠了500人,沒有一點空地……沒有任何演說效果,(授課)清晰並且效率高。沒有一點即興發揮。福柯每年有12個小時在公共課堂上解釋他在上一年研究工作的意義。因此他精煉到最大程度並且加以補充,就像寫信之人到稿紙最後一頁時仍意猶未盡。19時15分,福柯結束講課。學生們匆忙走向講臺。不是爲了與其交流,而是關掉各自的錄音機。沒有提問,在嘈雜的人羣中,福柯是孤獨的。”

  ﹏

  ﹏

  ﹏

  ﹏

  法蘭西學院課程系列

  [法] 米歇爾·福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8.12

  懲罰的社會(1972-1973)

  不正常的人(1974-1975)

  必須保衛社會(1976)

  安全、領土與人口 (1977-1978)

  生命政治的誕生(1978-1979)

  主體性與真相(1980-1981)

  主體解釋學 (1981-1982)

  說真話的勇氣:治理自我與治理他者II (1984)

  本叢書將福柯每一年度授課的磁帶錄音加以整理,每一年度的書籍,除了授課內容,後附回顧式的“課程”意圖和目的,構成了最好的“課程”簡介。每本書的編者負責說明“授課情況簡介”,向讀者介紹作者生平、思想和政治上的背景基礎知識,以便於理解哲學內涵和避免一些誤解。

  1

  《懲罰的社會》

  陳雪傑 譯

  定價:65元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監獄這種刑罰方式取代了身體刑,突然變得普遍。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 在本書中,米歇爾·福柯探討將“犯罪者”轉化爲“社會敵人”的各種刑罰理論和實踐,從《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中未能充分深化的“道德”觀點出發,系統地展現了現代規訓社會的到來。

  2

  《不正常的人》

  錢翰 譯

  定價:65元

  通過梳理歷史發展脈絡,福柯找出西方社會中三類不正常的人:自古羅馬時代即有的畸形人,17-18世紀的需要改造的人以及18世紀末的手淫的兒童。到了19世紀,這三類人一同被建構爲“不正常的人”,成爲社會的危險,也成爲法律、教育、醫學、精神病學的知識和權力的對象。

  福柯向我們展示了規範化權力如何出現、它的形成以及它得以安置的方式。它從不只依靠一種制度,而是通過各種方式,在不同的制度中建立起來,最終在西方社會中擴展了它的統治權。

  本書展現了米歇爾·福柯的理論膽識根植於對社會邊緣羣體的同情,《不正常的人》這門課程,成爲他之後研究歷程的重要一環。

  3

  《必須保衛社會》

  錢翰 譯

  定價:48元

  本書以戰爭模式爲例,探討了權力關係各方面的相關性。

  米歇爾·福柯定義了兩種形式的權力: 規訓權力,即通過監視技術和懲罰制度對身體進行規訓;以及生命權力,作用於人口、生物和活人。通過分析種族戰爭的言論和征服的歷史敘述,福柯勾勒出生命權力和國家種族主義的譜系。

  權力與抵抗之間的邏輯關係不是法理上的,而是鬥爭上的。它不屬於法律的範疇,而是戰略的範疇。因此,應該反轉克勞塞維茨的格言,改爲“政治是戰爭的延續”。

  4

  《安全、領土與人口》

  錢翰 陳曉徑 譯

  定價:80元

  本書標誌着米歇爾·福柯研究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在1976年底提出的生命權力問題的基礎上,他打算研究在18世紀採用的新的權力技術。這種技術不同於規訓機制,其對象是人口,並在瞭解其具體規則的基礎上對人口進行管理。安全技術與以“放任自流”原則爲治理合理性的自由主義密不可分。

  福柯的分析表明了治理概念的重要性。這就是爲什麼從第四節課開始,福柯選擇把自己的問題域轉到治理史的框架下。這是一場理論政變,它突然改變了課程的前景:不再是關於安全部署的歷史,而是關於西方現代國家的譜系,後者通過各種程序實行對人的治理。

  5

  《生命政治的誕生》

  莫偉民 趙偉 著

  定價:68元

  本書中,福柯展示了18世紀的政治經濟如何標誌着一種新的治理理性的出現——以更少的治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他開始分析這種自由主義治理性的各種表現形式,其目的是描述一種政治合理性,在其中,生命和人口的各種具體問題被提出。用福柯的話說:“將自由主義作爲生命政治的總體框架來研究。”

  自由主義治理術的具體特徵是什麼?當今世界面臨着什麼樣的治理危機,導致了什麼樣的自由主義治理的改革?正是爲了迴應這一診斷任務,福柯研究了20世紀兩支自由主義流派——德國的秩序自由主義和芝加哥學派的新自由主義。這是米歇爾·福柯在法蘭西學院授課過程中和當代史領域中唯一一次涉及該主題。

  6

  《主體性與真相》

  張亙 譯

  定價:58元

  福柯一直致力於研究那些被哲學傳統所詛咒的問題:瘋狂、犯罪、疾病……性與這些領域的不同在哪裏?他從一開始就表明:“我們與瘋狂、死亡、疾病和犯罪的關係,基本上是否定的……但性卻是一種更爲複雜的拒絕與接受、重視與貶低的遊戲……在福柯看來,正是在這個遊戲中,主體的真相呈現出來,真理(真相)的內部存在着知識與權力之間的複雜關係。

  在本書一開始,福柯首先宣佈了他的一個轉折點:放棄那些“政治的”問題,轉到與自身關係的問題上來:古代的主體性是如何在一套複雜的性行爲規定上形成的。福柯的考古學向我們展示了,我們仍然用來談論性問題的準則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純粹的政治標準決定的。在性的起源處,除了各種權力關係之外,什麼都沒有。

  7

  《主體解釋學》

  佘碧平 著

  定價:98元

  在1982年的《主體解釋學》這門課程中,福柯考察了“關心你自己”,與更有名的“認識你自己”相比,前者成爲古代哲學活動的實踐準則。福柯在本書中的研究超越了嚴格的哲學史範疇。在描述古代的主體化方式時,他試圖使現代的主體化方式的不可靠性變得驚人。重新閱讀古代人,能夠使我們質疑現代主體的身份,福柯的全部工作讓我們對自己變得更加陌生。

  這種回到古代人的轉變,使我們重新表述政治問題:是否今天的鬥爭,不僅僅是反對政治壓迫的鬥爭,也不是反對經濟剝削,而是反對身份束縛的鬥爭?重新閱讀柏拉圖、馬可·奧勒留、愛比克泰德和塞涅卡,米歇爾·福柯追求的不是超越什麼,而是重新思考政治。

  8

  《說真話的勇氣:

  治理自我與治理他者II》

  錢翰 陳曉徑 譯

  定價:68元

  《說真話的勇氣:治理自我與治理他者II》是米歇爾·福柯在法蘭西學院講授的最後一門課程。課程結束幾個月後,他於1984年6月25日去世。這門課程成爲他的“哲學遺囑”,在書中,死亡的主題非常普遍,特別是福柯將蘇格拉底的遺言“克里頓,我們欠一隻雞舍!”理解爲是對哲學最深刻的感謝,哲學治癒了唯一的嚴重疾病:誤解和偏見。這門課延續並深入了上一年的研究,探討了“說真話”在政治上的作用,即爲民主制創造一些倫理條件,比如勇氣和信念。

  福柯將犬儒主義看作“說真話的勇氣”的一種重要形式。在犬儒主義那裏,“真”的展現不再僅僅是冒險的言論,而是存在本身的一種深度,一種實踐哲學、真理運動和公開反叛。因此,“真”的生命被建構爲一種反柏拉圖主義及其超越的理智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