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4 14:58

〔記者吳亮儀/臺北報導〕85歲的黃爺爺半年多前因走路和久站時臀部會麻、痛,甚至延伸到下肢,再過一陣子連站著都無法超過五分鐘、走不到百公尺就得休息,就診後確認是第4到5腰椎滑脫併椎管狹窄,導致壓迫到神經。

腰椎狹窄(俗稱腰椎骨刺)發生率逐年增加,臺灣每年約二萬到三萬件手術案例,好發在四十歲以上的民眾,近年來超過八十歲的患者也很常見。

基隆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昝文清說,腰椎骨刺是中老年人相當常見的脊椎退化性疾病,成因主要是長年姿勢不良及勞動造成,中老年人走路或站立時出現下背、臀部及下肢痠麻痛甚至無力,必須坐或蹲下來緩解症狀時,就代表可能有腰椎狹窄壓迫到神經的問題了。

昝文清說,若經醫師檢查確診是腰椎狹窄,先做復健、神經阻斷注射或熱凝療法卻治療無效時,就必須接受手術解除神經壓迫,否則一旦等出現下肢肌肉萎縮失力、穿鞋會掉、常跌倒等情況時才手術,術後需花更多時間復健,且難復原。

基隆長庚醫院神經外科發展「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多年,是一種經皮穿入式的微創手術技術,利用單一傷口將內視鏡或導管在X光導引下,直接到達治療目標區,移除壓迫神經的關鍵病竈,解除神經的壓迫,使症狀改善。

昝文清說,「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的特色是小傷口、術後傷口疼痛度低,短時間便可下牀活動,骨刺病竈清除得更乾淨,最重要的是能盡量保留住脊椎結構,不植入任何型式的人工支架、綁帶、墊片或各種軟硬式骨釘等等永久性植入物,不犧牲腰椎原有的活動能力。

昝文清說,術後背架的需要性較低,尤其對於高齡、骨質疏鬆或洗腎等慢性病不適合接受大手術或植入支架骨釘的患者,更是一項改善症狀重要的治療方式。

  • 昝文清說,腰椎骨刺是中老年人相當常見的脊椎退化性疾病,成因主要是長年姿勢不良及勞動造成。(記者吳亮儀攝)

    昝文清說,腰椎骨刺是中老年人相當常見的脊椎退化性疾病,成因主要是長年姿勢不良及勞動造成。(記者吳亮儀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