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收藏問題的人不多,不過問題很好,有的人會把烏梅的功效誇大,實際烏梅並不能養肝補血。它是一味收澀葯。

烏梅是葯食同源的製品,是青梅經過加工後的中藥材之一。

五月中旬,當梅果約八成熟時(果色由青綠轉青黃色)即可採摘,將採摘的青梅按大小分開,均勻地分別放入備好的焙炕中,用木炭做燃料,先以60℃左右的溫度烘烤1小時,再以50℃左右的微火烘烤24小時,然後取出並小心翻動,以不翻破果皮為妥。放置一天後再置於炕中仍以50℃左右的微火烘烤24小時,直至梅果肉起皺縮,呈棕褐色為止。要使烏梅成品烏黑,可將已烘乾的烏梅堆放3~5天,顏色就會逐漸轉黑,也可在炭火中加入少量油松柴,使烘烤產生的黑煙起到熏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當用爐火焙烤時,不宜用煤做燃料,以免煤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污染產品。

烏梅

【性味歸經】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功效】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臨床應用】

1.肺虛久咳治肺虛久咳少痰或乾咳無痰之證,可與罌粟殼、杏仁等同用

2.久瀉久痢治久瀉、久,可與罌粟殼、訶子等同用;用於濕熱瀉痢,便膿血者,可配伍清熱燥濕、解毒止痢之黃連

3.蛔厥腹痛,嘔吐治蛔蟲所致腹痛、嘔吐、四肢冷的蛔厥病證,常與細辛、川椒、黃連等同用,以達安蛔止痛之效,如烏梅丸

4.虛熱消渴治虛熱消渴,可單用煎服,或與天花粉、麥冬、人蔘等同用,如玉泉散此外,本品炒炭後,收澀力強,能固沖止漏,可用於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數能消瘡毒,可治胬肉外突,頭瘡等。

【性能特點】本品酸澀之味濃厚,藥性平和,歸肝、脾、肺、大腸經。善斂肺、澀腸,肺虛久咳、久瀉久痢均可選用;且味極酸,善生津止渴,用治虛熱消渴;因「蛔蟲得酸則靜」,又為安蛔止痛之良藥,用治蛔厥證。

烏梅小偏方

(1)便痢膿血:烏梅25克,去核,燒炭為末,每次服6克,用米湯飲服。

(2)小便尿血:烏梅燒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次服40丸,用酒調服。

(3)雞眼:烏梅肉不拘量,加鹽水調勻,貼之即消。

(4)小兒蛔蟲:鮮青梅,去核搗爛,絞去汁,將其殘渣晒乾研末。8歲以下小兒,每次服5克,早晚各服1次

(5)乳痛:烏梅搗爛貼之

(6)胃痛:烏梅2枚,砂仁3克同焙,研末,一起服用。

(7)慢性腎炎:烏梅炭15克,水煎服,連服2~3月。

(8)痢疾腹瀉:烏梅20克,壓碎,加香附10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9)鉤蟲病:烏梅2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10日為1療程。

(10)急、慢性咽炎:烏梅1個,洗凈,含服,將津液慢慢下咽,每日2次

(11)膽囊炎、膽結石:烏梅10個,金錢草30克,煎湯服,每日1劑。

(12)膽管蛔蟲腹痛:烏梅10個,川椒5克,生薑2片,黃連5克,水煎,分3次服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木梅的乾燥成熟果實,主要產於福建,四川,浙江,雲南等地。

烏梅性平味酸澀,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安蛔止痛的功效。

臨床上烏梅主要用於肺虛久咳,常配伍罌粟殼、杏仁等

用於久泄久痢,常配伍肉豆蔻等,用於虛熱消渴,由於烏梅能生津液,止煩渴,常配伍天花粉,麥冬等益氣養陰,除煩止渴。

內服還能止血,用於崩漏下血,也能起到安蛔的作用,外用能消瘡毒。

烏梅為斂肺澀腸葯,其並沒有養肝補血的作用。現代也用烏梅40-50g煎服用於治療病毒性肝炎。

更多中藥學知識,請關注作者


1烏梅,又葉黑梅.梅干。是一味中藥材中的止瀉藥之一。

烏梅是薔薇科植物 ;產於浙江,福建.四川 .雲南等地,五月立夏節前後採收,乾燥。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 .歸經: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功效: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應用:1 .能收斂肺氣以緩和咳嗽,主要用於肺虛久咳.痰液稀少而無寒熱燥濕諸實邪者,常與粟殼.半夏.杏仁等配用,如【一服散】。

2 .因能澀腸收斂而止瀉,主要用於氣虛脾弱之久痢滑泄,可與肉豆蔻.訶孑等收斂葯及党參 .白朮之類益氣健脾葯配伍,如【固腸丸】。

3.烏梅味酸,能生津液,可用於虛熱引起的消渴證,常與天花粉.葛根等同用,如 【玉泉丸】。

4.有和胃安蛔作用,適用於蛔蟲引起的嘔吐.腹痛等證,常配乾薑.細辛.黃柏等同用,如【烏梅丸】。

此外,還有收斂止血作用,用冶便血.崩漏等。多用烏梅炭配地榆.阿膠等合用。又與常山同入煎劑,可減輕常山引起的嘔吐。烏悔肉局部塗敷可治胼胝及雞眼,並去弩肉。

烏梅 :含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等有機酸。

烏梅能使膽囊收縮,促進膽汁分泌等。

(以上只供參考)。


烏梅不能養肝補血的

烏梅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干枝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實,經煙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鹽水日晒夜浸,10日後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類似,宜忌相同。據現代研究.青梅或梅子汁。烏梅中含鉀多而含鈉較少,

烏梅

【性味】酸、澀,平。

【歸經】歸肝、脾、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用於肺虛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

保護腸胃

烏梅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腸胃裡腐化。

消除便秘

烏梅里的蘋果酸把適量的水分導引到大腸,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

增進食慾

長期性的無食慾是身體里的一些器官操作得不好,胃及大腸的功能不好,生病後食慾也差了。若要康復得快,需要吃東西,能幫助恢復食慾的就是每天吃一個烏梅。

防老化

若要真正的享受長壽,就不應該受老化病的折磨。吃烏梅會刺激腮腺荷爾蒙的分泌,而這種荷爾蒙能預防老化。所以從今天開始就每天吃一個烏梅吧。

清血

現代人喜歡吃的食物不外是精製食品如精白穀類、精白麵包、精白麵條、精白糖、化學調味料及動物性食物。吃了這些食物會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劇增,日子久了,血液循環惡化而產生酸素。每天吃一個烏梅可幫助清掃血液,使血液流動量正常化,排除過量的酸素。

孕婦止吐

很多孕婦想要吃酸味的食物而不碰油膩食物及甜食,這是一個自然的反應。婦女懷孕時,血液偏酸了,胃及肝臟功能及能量也減少了。當身體偏酸時,鈣質會流失,所以有些孕婦的牙齒會變的松的,更有一些孕婦的情緒會上下波動不已,建議孕婦每日吃一個烏梅來調和。

解酒功能

烏梅對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在興高采烈歡慶佳節時,難免會喝多幾杯,睡醒時頭痛欲裂時,可嘗試喝一杯烏梅番茶。做法是這樣的:用一個烏梅,泡在一杯溫水裡約5分鐘,然後加入一茶匙番茶葉,慢慢地喝完。

增加能量

當血液凈化時,新陳代謝就增強,身體自然會恢復能量。烏梅里的檸檬酸酸幫助吸收維他命及酵素,還有能預防疾病及消除疲勞。

各家論述

1.《本經》: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烏梅肌,去青黑痣、惡肉。

2.《別錄》:止下痢,好唾口乾。利筋脈,去痹。[1]

3.陶弘景:傷寒煩熱,水漬飲汁。

4.盂詵:大便不通,氣奔欲死,以烏梅十顆,置湯中,須臾挼去核,杵為丸如棗大,納下部,少時即通。擘破水漬,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亂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瘧方多用之。

5.《本草拾遺》:去痰,主瘧瘴,止渴調中,除冷熱痢,止吐逆。

6.《日華子本草》:除勞,治骨蒸,去煩悶,澀腸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膚麻痹,去黑點,令人得睡。又入建茶、乾薑為丸,止休息痢。

7.《本草圖經》:主傷寒煩熱及霍亂躁渴,虛勞瘦贏,產婦氣痢等方中多用之。

8.《用藥心法》:收肺氣。

9.《綱目》:斂肺澀腸,治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

10.《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諸血證,自汗,口燥咽干。

11.王好古:烏梅,能收肺氣,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12.《綱目》:烏梅、白梅所主諸病,皆取其酸收之義。惟張仲景治蛔厥烏梅丸,及蟲NI方中用者,取蟲得酸即止之義,稍有不同耳。《醫說》載曾魯公痢血百餘日,國醫不能療,陳應之用鹽水梅肉一枚,研爛,合臘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庄肅公亦痢血,應之用烏梅、胡黃連、灶下土等分為末,茶調服亦效。蓋血得酸即斂,得寒則止,得苦則澀故也。

13.《本草經疏》:梅實,即今之烏梅也,最酸。《經》曰:熱傷氣烏梅,邪客於胸中,則氣上逆而煩滿,心為之不安。烏梅味酸,能斂浮熱,能吸氣歸元,故主下氣,除熱煩滿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腸虛脫也;好唾口乾者,虛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斂虛火,化津液,固腸脫,所以主之也。其主肢體痛,偏枯不仁者,蓋因濕氣浸於經絡,則筋脈弛縱,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養筋,肝得所養,則骨正筋柔,機關通利而前證除矣。

14.《本草新編》:烏梅,止痢斷瘧,每有速效。

15.《本草求真》:烏梅,酸澀而溫,似有類於木瓜,但此入肺則收,入腸則澀,入筋與骨則軟,入蟲則伏,入於死肌、惡肉、惡痣則除,刺入肉中則拔,故於久瀉久痢,氣逆煩滿,反胃骨蒸,無不因其收澀之性,而使下脫上逆皆治。且於癰毒可敷,中風牙關緊閉可開,蛔蟲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寧不為酸澀收斂之一驗乎。不似木瓜功專疏泄脾胃筋骨濕熱,收斂脾肺耗散之元,而於他症則不及也。但肝喜散惡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氣,且於諸症初起切忌。

烏梅食用禁忌

宜食

適宜虛熱口渴,胃呆食少,胃酸缺乏(包括萎縮性胃炎胃酸過少者) ,消化不良,慢性痢疾腸炎之人食用;適宜孕婦妊娠惡阻者食用;適宜膽道蛔蟲者食用。適宜夏季與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湯飲料以清涼解暑,生津止渴。《隨息居飲食譜》:「梅,酸溫,溫膽生津,孕婦多嗜之。」《本草新編》:「烏梅止痢斷瘧,每有速效。」

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之人忌食;菌痢、腸炎的初期忌食。婦女正常月經期以及懷孕婦人產前產後忌食之。

宜忌

有烏梅實邪者忌服。

《日華子本草》:「多啖傷骨,蝕脾胃,令人發熱。」《本草經疏》:

「不宜多食,齒痛及病當發散者咸忌之。」《得配本草》:「瘧痢初起者禁用。」《隨息居飲食譜》:「多食損齒,生痰助火,凡痰嗽,疳膨,痞積,脹滿,外感末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婦女經期,產前產後,痧痘後並忌之。」《藥品化義》:「咳嗽初起,氣實喘促,胸脯痞悶,恐酸以束邪氣,戒之。」烏梅

1. 用於肺虛久咳。烏梅酸澀收斂,能斂肺止咳。適用於肺虛久咳少痰或乾咳無痰之症。常與罌嬰殼、杏仁等同用,如《世醫得效方》一服散。

2. 用於乾咳無痰,急、慢性咽喉炎。烏梅一個,洗凈含服,上、下午各一次。

3. 用於久瀉,久痢。烏梅又能澀腸止瀉痢。治久瀉、久痢者,常與罌嬰殼、訶子等同用,如《症治準繩》固腸丸。或烏梅炭15 克,搗碎後水煎服,每天三次。

4. 用於蛔厥腹痛,嘔吐。蛔蟲得酸則伏,烏梅極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於蛔蟲引起的腹痛、嘔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症。常與細辛、川椒、黃連、附子等同用,如烏梅丸。或烏梅7 個,苦楝樹皮 (白色、較薄而軟的一層) 6 克,甘草 6 克,水煎,睡前服,小兒酌減。

5. 用於虛熱消渴。烏梅味酸生津,故有生津止渴之功。治虛熱消渴,可單用煎服,或與天花粉、麥冬、人叄等同用,如玉泉散。

6. 用於膽囊炎、膽結石。烏梅7 個,五味子、四川金錢草各 30 克,水煎服。

7. 用於雞眼、疣(魚鱗子)。烏梅250 克用水煮爛,去核後濃煎成膏,加適量食鹽、食醋調成稀糊,敷患處,每天一次。

8. 用於牛皮癬:烏梅500克,白糖少許。烏梅去核加水熬成膏狀,每日3次,每次9克。

9.烏梅入葯屬酸澀收斂葯,一般用於脾虛久瀉、脫肛不收等症。

10.治療細菌性痢疾:取烏梅18克壓碎,配合香附12克,加水150毫升文火煎熬,俟藥液濃縮至50毫升時過濾,早晚分2次服。治療50人,治癒48人。服藥後大便恢復正常最短1天,最長5天;發熱、噁心嘔吐、腹痛,里急後重等症都在1~3天內消失;服藥最短者2天,最長6天。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毒性反應,早期治療效果較好。對個別病人加大劑量(烏梅、香附各1兩)可以縮短療程。

11.治療牛皮癬:取烏梅5斤水煎,去核濃縮成膏約1斤,每服半湯匙(約3錢),每日3次,治療12例,服藥12~37天不等,基本治癒5例,顯著好轉4例。


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的功效。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一:斂肺止咳。用於肺氣虛所致的久咳、乾咳。

功效與作用二:澀腸止瀉。治療脾氣虛弱、久瀉久痢。

功效與作用三:生津止渴。適用於虛熱引起的消渴、熱病傷津的口乾渴。

功效與作用四:安蛔止痛。治療蛔蟲引起的膽絞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