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不似預期?

本港私樓供應近年漸漸增加,但隨著去年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將公私營房屋比例修改為七比三,當局亦開始「減產」。政府今天公布的一九至二○年度賣地計劃,雖然新增七幅用地,但合共可建單位只有約八千八百伙,不但連續兩年下跌,更創近十年以來的新低,而當局預計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亦只有一萬五千五百伙,除了僅及高峰期推地量的四成外,亦較去年的二萬五千五百伙少達一萬伙。

資料圖片

私樓供應下年度僅1.55萬伙。

財政司司長昨在宣讀預算案時提到,房屋土地供應過去數年持續有序地增加,去年私樓落成量達二萬一千伙,為十四年新高。他說,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住宅供應量可維持在較高水平,包括九千個貨尾、六萬四千個興建中未售出單位,以及二萬個在已批出土地上可隨時動工興建的單位。當局初步估計,未來五年的每年平均落成量約為一萬八千八百個,較過去五年平均數增加約兩成。

賣地建8800伙 近十年新低

隨去年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將公私營房屋比例修改為七比三,今天由發展局局長公布的新一年度賣地計劃,雖然仍有十五幅住宅用地,包括七幅新增地,但預計合共可興建的單位只有約八千八百伙,不但連續兩年下跌,更重返一○年賣地計劃僅供應九千個單位的水平。計及鐵路物業發展、市建局、私人發展和重建項目,當局亦預計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只可以興建約一萬五千五百個單位,僅及一一年推地高峰期的四成三,當年的潛在供應量高達三萬五千四百伙。而比對去年公布的潛在供應達二萬五千五百伙跌一萬伙,幅度達三成九。

資料圖片

潛在供應按年跌一萬伙

不過,下年度的賣地計劃仍有亮點。陳茂波在預算案中提到,當中包括七幅商業用地,預計可提供約八十一萬四千六百方米(約八百七十七萬方呎)樓面,可提供最多約二千九百個酒店房間。當中最受矚目的,是高鐵西九龍站上蓋商業地,可提供約二十九萬四千方米(約三百一十六萬方呎)樓面,為近年政府推售的最大型商業用地。他表示,政府未來幾年將陸續推售包括位於啟德發展區、中環新海濱、加路連山道及金鐘廊等多幅商業用地。

受年內兩幅推出的土地流標影響,本年度地價收入只有一千一百五十九億元,雖然仍突破千億大關,但較預先估算的一千二百一十億元,低百分之四。來自公開拍賣及招標方式的收入達到八百三十九億元,私人協約方式批地收入一億零五百萬元,而透過修訂現行土地契約、換地及續訂土地契約的收入,則有超過三百一十億元。

陳茂波:毋須擔心推高樓價

儘管下年度賣地計劃可建單位進一步減少,但當局仍然預計,賣地收入可達一千四百三十億元,較上年度修訂預算上升兩成三。陳茂波指,公私營房屋用地比例改變,預計對賣地收入有影響,但由於政府有不少商業用地可出售,如啟德商業用地,未來一年亦有很多優質地點,因此在下年度度賣地收入估算是比較高。他亦強調,短中期而言,近年落成樓宇數量及可隨時發售的供應數量仍算高,社會不必有太多猜測,亦毋須太擔心私樓短缺會推高樓價,而若要幫助市民置業,最重要是興建更多資助出售房屋。

陳茂波

賣地收入料達1430億

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預算案公布提供十五幅住宅用地,他認為供應充足,有助市民置業,惟樓價須視乎香港經濟基本因素,呼籲買家量力而為,並直言現時樓價稍高於市民收入。

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表示,政府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由以往六比四,改為最新七比三,市場可以理解。但作為私人發展商,同時希望政府可以增加土地供應,解決房屋需求。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近期政府將部分私宅地轉為公營房屋,導致未來潛在供應大減。以安達臣道地皮為例,原本為繼啟德後另一新盤供應庫,惟及後多幅私宅地撥作私型房屋,導致私宅地供應斷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