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中)參觀美國空軍博物館。

  海外網紐約4月10日電(記者李曉宏)當地時間4月9日上午,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國家空軍博物館裏最後一樽杯口向上的銀色“酒杯”也要扣置了。77年前,參加“東京上空30秒”轟炸行動的80名美國飛行員中最後一位在世者,亦即被中國人民冒死營救的1號機組副駕駛員理查德·科爾,在美國聖安東尼奧逝世,享年103歲。

  正在俄亥俄州訪問的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代表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對此表示哀悼和惋惜,向理查德·科爾家人致以慰問,並向那些曾經與中國軍民浴血奮戰的美軍飛行員致以敬意。

  黃屏會見美國空軍博物館館長David Tillotson等高層負責人,藉助中美友好故事推動兩國民心相通進行交流。David Tillotson館長陪同黃屏總領事一行參觀了美國空軍博物館的二戰展廳和總統專機等展廳,在二戰展廳內介紹了“飛虎隊”“駝峯航線”和“營救杜立特爾”等歷史事件。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1942年4月18號,美國陸軍航空隊中校軍官詹姆斯·杜立特爾帶領80名死士(飛出去就不回來了,轟炸機太大,航母上不能降落)分乘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對日本東京以及大阪、神戶等城市的多處戰略目標進行了猛烈轟炸,這個後被稱爲“東京上空30秒”的轟炸行動沉重打擊了日本法西斯的氣焰。

  轟炸結束後,機隊按計劃飛往中國浙江衢州機場及浙江麗水、江西南昌兩個備用機場。因爲不熟悉航線、天氣惡劣和油料耗盡,除1架迫降蘇聯(迷失方向了)、3架迫降中國海岸外,其餘12架飛機的機組人員都在浙贛上空棄機跳傘。落在中國境內的飛行員中,有5人死亡、8人被日軍俘虜、64人被中國軍民所救。日軍爲了找到這些美國飛行員並摧毀江浙一帶的機場發動浙贛戰役,造成25萬中國人死亡。

  “二戰”結束後,參加過東京轟炸行動的45名倖存者,成立了杜利特爾東京轟炸機隊協會,他們每年都要舉行紀念活動,追憶當年的英勇壯舉,並向幫助他們的中國百姓表示感謝。

  圖爲空軍博物館裏擺置杜立特爾機隊80名飛行員“銀盃”的陳列架。

  在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國家空軍博物館,有一面呈“W”波浪形擺置的陳列架,四扇架面上共陳列着80樽銀盃,代表杜立特爾機隊80名飛行員。他們聚會時往往使用獲贈的刻有他們名字的銀盃,他們辭世後杯子就扣着擺放。

  7年前,該博物館舉辦“東京上空30秒”轟炸行動70週年紀念活動時,尚有5位飛行員在世。當時,96歲的理查德·科爾說:“我的很多記憶都消失了,但中國軍民營救我的歷史片段至今記憶猶新。這是一段非常令我動情的歷史。我永遠感謝你們,偉大的中國人民!”

  而今,最後這位飛行員以逾百歲高齡離世,“最後一個杯子也要被扣過來了”。黃屏希望,美國人在紀念這些勇士時,能夠記得爲使他們活着而死去的中國人,以及中美並肩戰鬥抗擊法西斯侵略者的歷史。”

  2004年,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曾與美國空軍博物館聯合舉辦《歷史的記憶》主題展覽,包括在雲南用人力壓出飛機跑道時使用的石碾在內的一系列展品被博物館永久收藏。時隔15年,這些展品依舊完好保存在展廳中。

  這些展品背後的故事再現了二戰期間,中國人民與美國士兵並肩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動人場面,重溫了中美兩國人民結下的深厚友誼。黃屏與David Tilloston共同回顧這段難忘歲月,重敘當年兩國軍民生死與共的友誼,共同展望中美兩國關係發展未來。

  作爲世界上創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空軍博物館,美國空軍博物館設有4個機庫,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

  在美國總統專機展廳,尼克松總統訪華時乘坐的“空軍一號”赫然醒目。黃屏登上“空軍一號”詳細瞭解尼克松訪華時的有關情況並表示,1972年尼克松訪華是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中的關鍵一步,而這架飛機正是此次“破冰之旅”的歷史見證。

  “美國空軍博物館的展品記錄了中美兩國人民共同抵抗法西斯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歷史,博物館收藏的總統專機更是見證了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這一重要歷史瞬間。”黃屏說,中美兩國民衆之間的感情是有歷史淵源的、是樸實深厚的、是友好的。2019年是中美建交40週年,中美兩國更應該以史爲鑑,深化交流,妥處分歧,合作共贏,共同爲中美兩國友好及世界和平穩定做出新貢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