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放《斷舍離》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吧:

必要的東西在必要的時候一定會獲得。所有物品歸根到底都是我們從神袛、 從地球手裡借來的。一切有形的東西都是虛幻的, 我們的心也是不斷變化的。 盡情地享受與物品難能可貴的短暫相遇, 這一定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幸福本身。 當緣盡了, 就瀟洒地放手。

有一天,忽然就想好好收拾東西了,感覺彷彿東西整潔了,自己的人生也會有秩序也會整潔一樣。於是,開始尋找收拾東西、不亂買東西、扔東西的方法。接觸到了《斷舍離》和《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很對胃口。

整理首先要做的是「扔扔扔」,不需要的不心動的扔掉,不需要的不心動的不買,會發現整理,很easy,並且根本不需要多餘的收納,房間里已有的收納,已經足夠。推薦《斷舍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本篇回答,介紹《斷舍離》

好吧,不亂買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窮…hhh

我一直喜歡屯東西,一直買買買,不知道自己為啥會喜歡屯,直到有一天看到這句話:

我擁有他們,就算我不用,但是我有,我不缺。買買買,屯屯屯是一種心理上的匱乏啊

接下來是從《斷舍離》中獲得的,比較喜歡的內容:

1、物品是為人服務的。是我「需要」物品,而不是因為物品既然存在,我就要想辦法「用光」。不想要的東西就是累贅,時時刻刻牽絆著我,等我使用它、收納它,耗費時間精力。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主體是我,時間軸是現在。

【我得到了工作,而工作,也得到了我,我得到了物品,而物品也得到了我】

2、你不捨得使用的昂貴的物品,實際上是內心認為自己不值得。但是,好東西擱置在那裡,東西也會產生負面情緒啊!東西作為東西的價值和尊嚴何在呢?

【我自己的體驗,對於我這種沒錢怕浪費的人來講,用光的最好辦法是,買貴的!!!曾經10塊買的一大桶護手霜,不好用,還不捨得扔,硬著頭皮用完。之前還在家裡隨便買過bb霜,認為糊弄糊弄就過去了,結果,就用過需要糊弄的那一次,其實那時候就是想買東西的心裡在作祟!!!】

3、如果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變得只有必需的物品,並且能夠順利地流通到最必要的場合,那有如何呢?

4、遵守與自己的約定。

5、不要試圖讓其他人去做,你自己先去做,變化自然會發生。「我就一言不發地進行斷舍離了, 結果我丈夫也興沖沖地開始收拾東西了」。

6、做個告別。那些長年以來一直非常愛惜地使用著的東西,打算把它們扔掉的時候,也要說上一句「謝謝」,對那些還沒完全用到頭的東西,就要說句「對不起」。要大聲地說出來,光在心裡叨念可不行。

7、如果能更深入地思考一下送東西和收東西這種事, 就不會隨隨便便送禮物給別人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斷」的一種。

8、東西也有東西的尊嚴。買來不用,何必保留它呢,放它走吧,讓它去需要的人那裡。

9、必要的東西在必要的時候一定會獲得。

所有物品歸根到底都是我們從神袛、 從地球手裡借來的。

一切有形的東西都是虛幻的, 我們的心也是不斷變化的。

盡情地享受與物品難能可貴的短暫相遇, 這一定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幸福本身。

當緣盡了, 就瀟洒地放手。

方法論

1. 三分類法則:

拿廚房來舉例。粗略地環視一圈, 就可以大體把廚房裡的東西分成

食材、 烹調器具和餐具三大類。然後, 我們來進行食材的中等分類我。家的冰箱門分為上中下三層, 上層專門放普通的冷藏食品, 以及乾燥食品和調味料;中層是蔬菜保鮮格, 我把蔬菜大致分成綠葉菜和根莖類

2. 七五一法則:

看不見的放7成(衣櫃),看的見的放5成(餐具架),裝飾品放1成

給物品流出物品的通道,就算是再漂亮的畫, 要是貼了滿滿一牆, 也會變得

雜亂平庸

3. 總量限制循環原則:

總量是一定的,入了新歡,扔舊物。拿東西不感覺到壓力,不感覺到麻飯

4. 一個動作原則:

我基本上都會把容器的蓋子拿掉。 如果裡面有獨立包裝的話, 就更不需要蓋子了。 像這種咖啡的奶杯, 我會把袋口往外折一折, 就這麼敞著口放進冰箱。 這樣, 我只要一打開冰箱, 就立刻能拿出奶杯來。

5. 每次主義:

需要在去買,屯必需品,總覺得將來買不到了?對未來的擔憂

6. 自立、自由、自在:

立起來;便於選擇(比如按照圓玻璃杯、 四方形玻璃杯、 陶瓷杯等不同種類把杯子做排列。我常常看到有的人家裡, 各個種類的東西都混在一起放, 結果, 因為裡面的東西不好拿,最後就只能拿放在外);捲起來,不要散掉,自在的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