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創新發展居於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當前的世界,發展的主要矛盾在於供需矛盾,主要表現在資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無限性。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在於創新。當前的中國,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適應和引領發展新常態的關鍵在於創新。把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體現了對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體現了對國家民族發展根本的深刻體認。

【從空間上看】面對今日世界,只有把創新發展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認識適應引領時代發展大勢。才能緊扣世界創新發展脈搏,順應世界創新發展大勢,趕上世界創新發展腳步,從後發到先發、從跟跑到領跑,引領世界創新發展潮流。

【從時間上看】縱觀中國,只有把創新發展放在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促進國家長治久安、民族永續發展。創新興則國家興,創新強則國家強,創新久則國家持續強盛。創新是決定我國發展前途命運的關鍵(發展久),是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關鍵(發展好),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的關鍵(發展強)。

【從事業上看】立足全局,只有把創新發展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促進各項事業向更高層次邁進。創新的本質特徵在於革故鼎新,在經濟上主要是提升傳統市場要素的效率、創造新的生產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組合,為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在政治上主要是改造舊世界、建設新世界;在思想文化上主要是弘揚傳統精華、克服傳統弊端,提出新思想、新觀念、新學說、新風尚,創立新體系、新學派、新方法、新文風。

【為什麼】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把創新發展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核心位置」與「第一動力」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決定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動力)、發展面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對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全局具有深刻影響、強大推力。理論創新是「腦動力」創新,是社會發展變革的先導,也是各類創新活動的思想靈魂和發展來源;制度創新是「原動力」創新,是持續創新的保障,能夠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也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核心是國家治理創新,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技創新是「主動力」創新,是全面創新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創新中起引領作用;文化創新是「軟實力」創新,培植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基礎,為各類創新活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當前,創新發展致力於促進我國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

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決定我國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發展質量、發展效益。走創新發展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破解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瓶頸,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避免「阿克琉斯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大,歸根結底在於創新能力不足;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創造新常態下的新優勢,根本出路在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發展動力不足、發展方式粗放、產業層次偏低、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急迫問題;才能增強我國發展能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開拓廣闊空間,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決定我國趕超世界先進科技水平的能力和實力。科技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各類創新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創新。依靠創新匯聚融合高端要素,培育我國經濟發展新動力;依靠創新培育發展高端產業,構建我國經濟發展新優勢;依靠創新打造形成新高地,拓展我國經濟發展新空間。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樹立戰略和前沿導向,推動關係發展全局的重大技術突破;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加快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堅持全球視野,推動開放創新,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怎麼辦】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水平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的貢獻率不高,這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阿克琉斯之踵」。為此,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創新發展居於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徹黨和國家發展的一切工作,讓創新成為當前和將來黨和國家所有工作的重心,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一要樹立崇尚創新的發展觀,牢牢把握創新發展居於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認識和行動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形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共識。崇尚創新,國家才有光明前景,社會才能充滿活力。弘揚創新文化,倡導敢為人先、勇於冒尖的精神,使創新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價值導向、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生活習慣。形成人人崇尚創新、人人渴望創新、人人皆可創新的社會氛圍。

(一)轉變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從「政府端菜」轉變為「企業點菜,政府下廚」,管好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營造社會公平正義的營商環境,杜絕權利尋租空間,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穩定器」作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1.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審批服務事項,釐清政府行政審批「家底」,全面取消非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給市場鬆綁,給企業減負。

2.明確政府權利邊界。大力推行「三張清單」制度,理出「權利清單」,明確政府該做什麼,「法無授權不可為」;拿出「責任清單」,明確政府該怎麼管市場,「法定責任必須為」;給出「負面清單」,明確企業不能做什麼,「法無禁止皆可為」。

3.優化政府組織架構。大力推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不僅會觸動利益,還要觸動靈魂,徹底杜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甚至個別幹部以權謀私、「吃拿卡要」等嚴重損壞黨和政府形象的現象,降低行政成本,優化服務流程,打掃政府「門庭」,提高放權「含金量」,增強監管「有效性」,突出服務「主動性」。

(1)「放」要全面徹底。簡政放權,關鍵在「減」,核心在「放」,既要放開,又要下放,把市場能做好的事情放開交由市場來做,把必不可少的審批事項按照便利性原則該下放的就下放。不能放虛不放實,放責不放權,你放我不放,甚至明減暗增、邊減邊增。要堅持量質並重,對現有行政審批進行全面梳理,拿出「真金白銀」,貼出「白紙黑字」,讓放權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要做好統一協調,上級既要把該放的權利徹底放下去,又要確保下級接得住、接得好。

(2)「管」要及時有效。放管結合,既要管住,又要管好,防止監管缺位、越位、錯位。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完善監管體系,依法管好「看不見的手」,用好「看不見的手」,擋住「尋租的黑手」,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激發市場創新活力。

(3)「服」積極到位。簡政放權關鍵是政府智能轉變、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推進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務者轉變,由「政府端菜」向「群眾點菜、政府下廚」轉變,讓群眾「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收費,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4.完善宏觀調控。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5.加強市場監管。破除部門保護、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強化商事制度改革,清理工商登記前置審批,加強工商登記後置審批改革;推行工商登記制度化便利化,推行「五證合一」、「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創新市場監管方式,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推行「雙隨機、一公開」;

6.創新社會治理。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應對突發事件方法措施和防災救災減災能力;全方位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全過程保障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推行社會自治,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等社會規範;

7.優化公共服務。著力促進教育、衛生、文化、就業等社會事業可持續發展,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法定化。

8.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問題,打好藍天保衛戰,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堅持可持續發展,鑒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1)有度有序開發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對雲南的「三個定位」,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排頭兵」。

(2)高效節約利用資源。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加強能耗管控,加快創新新型能源研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3)加大環境治理力度。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4)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保護和修復工程,推行「河長制」。

(5)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制度和政績考核制度,使GDP不再是唯一績效考核指標,推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二)加大投入。提高創新資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創新,形成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多方投入。

(三)強化創新法制保障。培育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增強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動力。

(四)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社會環境。用創新發展理念解決發展問題、挖掘發展潛力、配置發展優勢、開拓發展境界。

二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習總書記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含的巨大潛能。

三要把人才作為引領創新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人才強國戰略,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著力發現、培育、集聚人才。「聚天下英才以用之」,實施更加開放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引得來),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培養政策(能發展),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留得住)。

四要激發企業經營主體創新活力,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五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強化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保障。實施《中國製造2025》,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搞技術產業發展,構建新型製造體系,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六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期間。進一步完善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為主的政策體系,更加註重擴大就業、穩定物價、調整結構、提高效益、防控風險、保護環境等方面,提高綜合國力和競爭力。

七要堅持開放發展戰略。倒逼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聰明智慧的,也是富於創新創造精神的。只要中國人民心往創新上想、勁往創新上使,什麼奇蹟都能創造出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億萬人民的創新創造中夢想成真、夢圓世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