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12日,中國國際零售創新大會舉行。大會期間,畢馬威中國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發佈了《重塑增長—2019中國零售數字化力量》報告。報告對全國範圍內的實體零售企業的數字化狀況及品牌的成功之道進行了研究,闡述了零售數字化的內涵、轉型框架、能力模型,及中國零售行業在數字化狀況、未來目標和未來展望。

  畢馬威指出,新的消費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中國零售業正隨着地理、人口和技術三個要素的變化發生變革。顧客的結構性變化及創新商業模式的湧現已經成爲中國零售企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這兩大挑戰下,零售商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商業模式和定位,建立起以顧客爲核心的商業運營體系,從而在這變革狂流中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數字化是時代發展的特徵,也已成爲零售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數字化給中國零售企業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增長模式的變化。在傳統依靠門店和品類擴張的基礎上融入技術要素,數字技術的“指數級”效應和創新模式的融合,將驅動傳統零售企業突破增長瓶頸,實現創新增長。因此,在已經到來的數字化時代裏,實體零售企業瞭解數字化能力的關鍵要素非常重要。

  畢馬威的零售數字化轉型核心框架指出,零售數字化能力建設必須以構建顧客與品牌的高效鏈接、重塑增長方式、創造增量價值爲 “一個目標”;將深度運營顧客、重新定義“貨”和“場”、促進“跨邊拉動效應”作爲“三大抓手”;從產品、價格和營銷、顧客體驗、無縫安全交易和敏捷供應鏈四個角度構建“四輪驅動”;加快構建“雙模”式技術平臺和內部組織能力的“兩層地基”,並積極通過推動數據分析能力和外部生態合作體系升級,打造“雙模”式“雙向支柱”。

  基於核心框架,畢馬威構建了零售數字化轉型能力模型——“智鏈企業”,從數字化運營、驅動、基礎、組織和生態系統五個領域定義了零售數字化的“八大能力”。“八大能力”又可分解爲40 個子能力指標,對推動成功的實體零售數字化轉型和創新增長必須構建的能力體系提供準確可行的定義。

  “‘八大能力’代表了零售數字化能力的八大基本要素,也是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指導未來增長強有力的風向標。”畢馬威中國管理諮詢主管合夥人劉建剛介紹道。

  零售業的數字化之路“道阻且長“。

  報告總體調研發現,中國實體零售企業正在從淺層應用階段向深入掌握階段跨越,在創新產品、價格和營銷、無縫安全交易等具有零售交易屬性的環節方面具有較多優勢,但在敏捷供應鏈、數據和分析、數字化技術架構、生態合作伙伴協同等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畢馬威認爲,數字化業務模式創新層出不窮,零售企業在採取各種不同的手法進行獲客和提高轉化率,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建設的目標不僅僅在於通過技術推動業務創新,更重要的要構建爲目前已知、未來更多未知的業務創新提供能力和孵化平臺,構建與生態合作夥 伴的資源對接平臺、打造能夠爲生態系統、價值鏈上下游夥伴賦能的能力輸出平臺,以驅動整個 價值鏈的創新發展。零售企業需 創造更多的持續學習環境,構建 從假設驅動型試驗、迭代“產品” 發佈到持續反饋環路,以最低投入和容錯率進行快速應對。

  隨着中國實體零售企業的發展,企業組織也在相應不斷變革,最突出的變化是越來越市場導向,逐步轉化爲以顧客爲中心。

  畢馬威指出,在實際推進過程中,組織變革的滯後性會嚴重製約數字化能力建設進程。顧客更高的體驗需求對原來金字塔式的組織管理模式會帶來一定的衝擊, 協同性和效率要求更高,需建立彈性組織,應用和掌握數字化運營模式 下的快速決策、快速反應、人機結合、人與AI結合等能力,轉換工作機制、補充新型人才、建立合理的績效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