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黨們: 今天聊聊戶外露營必不可少的裝備,防潮墊!它讓你在戶外環境下睡個好覺,充分的休息意味著走的更快更遠,在這件裝備上值得投入銀子。一款好防潮墊的選擇標準:隔熱、防潮、舒適、耐用、輕量、操作方便。本文精選六款好裝備推薦給大家,並在之後討論如何選擇一款適合的防潮墊。


Therm-a-Rest NeoAir XTherm Max SV ($240)

多年來,TAR的NeoAir XTherm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一款防潮墊,新出的版本Max SV僅重544g,收納體積與1L水壺相當。充氣厚度可達6.4cm,內襯保暖填充材料和熱反射塗層是其熱絕緣指數R值達到5.7,可以全年使用。Max SV配備雙閥門系統,卷口充氣口快速充放氣,常規閥門用來補氣調整軟硬厚度。6.4cm這樣的厚度可以過濾掉不平整地面的不適感。1600RMB算是防潮墊裏最貴的之一,產地美國。適合追求舒適性和性能的戶外土豪們。


Sea to Summit Comfort Light Insulated Mat ($170)

STS前兩年推出充氣防潮墊產品大受歡迎,國內玩家的保有量不低。STS的充氣防潮墊與TAR的性能不相上下。為了優化充氣墊重量比,STS在這款氣墊不同位置採用不同的充氣囊結構,核心軀幹部位雙層小氣囊,其他部位單層大氣囊,較小的氣室結構意味之更舒適。較大的氣室則可以降低整體重量,便於打包。這個氣墊有331個獨立氣囊組成,即使意外扎破一個也能保證度過一個溫暖的夜晚,它看上去更加穩定可靠。

這款氣墊充氣厚度6.1cm,R值為4,重635g,比TAR的XTherm重了91g(這是R長度版本,還有Short和Long版本)。打包體積要比XTherm更小一些,這款氣墊適合三季使用。如果你預算有限,又想買一款性能可靠,打包體積小的防潮墊,這款很適合你的胃口。


Klymit V Ultralight SL ($100)

Klymit的充氣墊一直以輕量而聞名,滿足UL玩家的需求。還記得前幾年火爆的黃色排骨鏤空充氣防潮墊嗎?這款SL充氣墊重量不到340g,收納體積僅有一個普通玻璃杯大小。充氣厚度達到6.4cm,最寬處50cm。重量厚度比很不錯。價格不到700RMB。

但有個問題,市面上有更輕更緊湊的充氣墊,UL玩家往往更在意裝備重量。但更輕的充氣墊的耐用性讓人擔心。這款充氣墊採用20D尼龍,搭建時需要小心檢查地面是否有尖銳石頭和樹枝。另外R值為1.3,適合夏季使用。

這款氣墊結構很不錯,V型氣倉和兩側分開的氣室像一個搖籃,有不錯的支撐包裹性,一定程度上減少身體位移。

Therm-a-Rest Z Lite SOL ($45)

防潮墊怎麼能沒有蛋槽的一席之地,蛋槽受歡迎程度,從國內各個品牌的仿款數量就知一二。

TAR經典的泡沫墊型號,國內玩家親切的稱之為蛋槽,現在仍然受到揹包客們的追捧。尤其是那些多日超長距離穿越的玩家。為什麼?因為它輕巧耐用,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倒黴蛋兒晚上因為蛋槽被扎漏了而一夜無眠。

當然蛋槽也有明顯的不足,厚度只有1.9cm,既不舒服也不緊湊。當然如果你沒睡過充氣防潮墊,仍然會驚訝雙層密度貼合的蛋槽睡上去體感也不錯。喜歡蛋槽還有其他原因:可以當坐墊,可以裁剪,甚至可以當超輕揹包的背負背板。當開始露營做飯的時候,坐在蛋槽上永遠比一款充氣墊來的實用安穩。蛋槽只有397g重,比大多數充氣墊都輕量,而且價格實惠,只要不到400RMB。如果你睡慣硬牀板,並且太介意舒適性,蛋槽是很好的選擇。這款墊子問世20多年一直暢銷,是有原因的。

REI Co-op Trekker Self-Inflating Sleeping Pad ($70)

我一直認為自充墊是個過時的產品,但存在就是合理。大多數自充墊要比充氣墊更沉,打包體積更大。但如果你不想要泡沫墊,但又不想花大價錢買充氣墊的話,自充墊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款自充墊重量1.134kg,打包體積53?12cm,是有點大,但它配有壓縮袋和捆紮繩,可以綁在包上。到了營地,展開墊子,擰開閥門,幾分鐘後充氣量就能達到70%-80%,再補幾口氣,就能使用。充氣厚度4.4cm,寬度50.8cm,R值5.6。比泡沫墊更能過濾地面不平整感,更舒適。同時長期測試後非常耐用。價格也就500RMB左右,如果重量和體積不是剛需的話,這款自充墊是非常好的選擇。

Nemo Cosmo Air ($180)

這款氣墊簡直就是一張席夢思牀,寬63.5cm,厚89mm,你甚至在看電視的時候用它來替代沙發,腐敗露營利器。但它重1.23kg。收納體積也不小,但可以綁在包外面。它自帶一個腳踏氣泵。75D尼龍足夠結實。頭部甚至有個突起的小氣枕。


如何挑選防潮墊?每年各個廠家都會推出新的防潮墊型號,睡墊有三種主要類型:充氣墊、自充墊和泡沫墊。另外還有不同的形狀、結構和厚度。如何在眾多型號中挑選一款稱心如意的防潮墊,需要把握以下幾點:三種類型充氣墊,TAR XTherm Max SV一樣,輕便和打包體積小,往往非常舒適。它們也很昂貴,有時耐用性稍差,容易扎破,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充滿氣。不過,如果你看重舒適性、重量和體積,它們顯然是不錯的選擇。市場上最好的充氣墊隔熱性能很好。泡沫墊,就像TAR Z Lite蛋槽一樣,可摺疊高密度發泡成形,布滿微小的泡沫突起。它們結實耐用、輕量、便宜。但是任何便宜輕便的戶外裝備都不可避免地會有缺點——舒適性和收納體積都會不盡人意。像REI Co-op Trekker這樣的自充墊,既使用泡沫材料填充,也有空氣墊結構。它們通常比充氣墊更結實,絕緣性能更好,而且比泡沫墊更舒適。但也很重,手拿體積大。絕緣熱阻r值一種測量防潮墊阻熱傳導能力的方法,被認為是比襯墊厚度更重要的參數。(數字越大越好)充氣墊通常填充包括羽絨或合成纖維,而自充墊和泡沫墊使用閉孔泡沫。大多數防潮墊製造商會列出一個參考R值,但有些製造商可能只給出一個溫度範圍。

夏季露營時,R值3或以下通常是可以的;怕冷體寒的露營者和三季露營玩家應該尋找R值在3—5之間的防潮墊。冬季露營要求R值在5或更高。

不要擔心過熱的問題,防潮袋不像睡袋,防潮墊永遠不會嫌太熱。厚度墊子的厚度從不足2.5cm到超過10cm不等。任何超過5cm厚度的防潮墊對戶外露營來說很腐敗了。大多數時候,墊子越厚,就越舒服。在崎嶇不平的地面上尤其如此。7cm充氣墊甚至能使放在下邊的松果產生的異物感消失。內部結構不管有多厚,沒有內部支撐結構的充氣墊都會像水牀一樣鬆垮。當你用胳膊肘支撐時,很可能會觸到地上。充氣墊內部結構有支撐格擋、單獨的氣室,以減少空氣流動並提高穩定性。形狀經典的防潮墊形狀是長方形,但許多公司通過在頭部和腳部逐漸變細來減重。流線型的防潮墊效果不錯,除非你是一個不安分的睡眠者,需要額外的加寬面積。我個人傾向於使用矩形防潮墊。寬度和長度標準的防潮墊寬50.8cm,長183cm,不過很多防潮墊都有更長更寬的版本。一些輕量化揹包客會選擇四分之三長度的防潮墊,主要是為了減輕重量和體積,他們會在腿部墊上衣服等防潮隔熱。

重量和打包體積

充氣墊顯然是贏家,一些型號現在重量不足400g,可以摺疊成水瓶大小的形狀。泡沫墊和自充墊仍然很笨重,通常需要綁在揹包外面。材料材料之所以重要有兩個原因:耐用性和噪音。最輕的材料往往噪音大到足以幹擾你的睡眠(或者更糟,混賬同伴的睡眠)。有時也很滑,很難安穩地躺在墊子上。這些主要是充氣墊的缺點,自充墊這樣的問題較少,泡沫墊這類bug幾乎沒有。當你購買充氣墊時,最好親自測試一下,有沒有不能忍受的噪音和滑溜的感覺。防撕裂指數旦尼爾D值較高的織物更耐用,不易漏氣。20D尼龍是氣墊面料耐用程度的下線。配件大開口單向氣閥是快速充氣放氣的實用功能,我非常喜歡。一些防潮墊附帶內置在壓縮袋的一體手動氣泵。另外一些在墊子邊緣使用凸起的擋板,以防止從兩側滑滾,在頭部有突起氣枕。所有這些功能都很好,但是會增加成本、重量,還會增加打包體積。價格高端輕量充氣防潮墊售價1500RMB以上,其他的充氣墊起價700RMB左右。如何根據自己需求和預算選擇適合的產品,往往是對以上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權衡結果。

加主理人微信:lamole 審核邀請進羣

weixin.qq.com/r/XnTN1dv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