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到君在全市調查發現,在過去一段時間,上海的多次急救成功案例中,都能看到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的“身影”。

  目前,紅十字會系統在滬設立的AED總數已經超過1000臺,遍及軌道交通、機場、大型商業中心、學校等地,但不同場所工作人員對AED設置的瞭解情況仍存在較大差異。

  “救命神器”AED又救人一命!

  今年3月底,一名中年男子在北京東單體育館的籃球場內突然倒地,此時正在隔壁羽毛球館打球的幾名協和醫生立即飛奔過來查看情況,發現這名男子心跳驟停,便立即撥打了120,同時開始心肺復甦。

  球館內正好配備了AED,醫生立即使用AED進行急救,先後除顫四次,復甦總計十餘分鐘,這名男子終於轉爲自主心律。120趕到後迅速將患者送往附近的醫院急診,半個多小時後這名中年男子就已甦醒並能夠講話了。

  對一個突發心跳驟停的患者來說,每延遲一分鐘其生存率就會下降7%到10%。而設置在市民身邊的AED,容易獲取、操作簡單,被稱爲“救命神器”。

  AED救人並非個例,在上海的多次急救成功案例中,也總能看到AED的“身影”。

  知曉率、使用率仍有待提高

  2015年9月起,上海市紅十字會宣佈啓動試點設置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公益項目,數百臺“救命神器”逐步覆蓋機場、軌道交通站點、商場、學校等地。

  截至目前,紅十字會系統在滬設立的AED總數已經超過1000臺,設置點包括軌道交通、機場、大型商業中心、公交樞紐、體育場館、旅遊景點、文化體育服務中心等人流密集且心搏驟停高發場所。

  上海市紅十字會2018年9月公佈的數據顯示,上海地鐵站已設置AED共48臺,包括:世紀大道、陸家嘴、淮海中路、南京西路、東方體育中心、羅山路、康新公路、陸家嘴、龍陽路、中華藝術宮、浦東機場、磁懸浮等站點。浦東國際機場已設置AED共22臺,其中18臺在禁區內,4臺在禁區外。

  周到君走訪發現,目前多個場所都設置有AED,但不同場所工作人員對AED設置的瞭解情況仍存在較大差異。

  今天下午,周到君通過地圖查詢瞭解到,在位於淮海中路的K11購物中心內設有AED。隨後,周到君來到K11購物中心,詢問了位於門口的保安,保安表示不清楚什麼是AED,具體情況可到服務檯諮詢。

  “這裏設有AED嗎,也就是自動體外除顫儀,會用嗎?”

  一處服務檯的工作人員表示,“好像是有一個,不太清楚在哪,你可以去另一個服務檯問問。這個應該是專門有人用的,我不太瞭解。”

  周到君又來到商場內的另一處服務檯,發現此處服務檯上正放着一個AED設備箱,設備箱上還擺放着顯目的紅色標識。據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沒有經過相關的培訓,不知如何使用,具體情況需要詢問相關的管理人員。

  地鐵站裏的情況如何呢?周到君先後走訪了幾個地鐵站,陸家嘴地鐵站2號線的站臺兩端和站廳處均設有AED,據站臺工作人員介紹,如果遇到有乘客心臟驟停,一般會第一時間通過對講機聯繫車控室,通知值班站長過來處理,部分員工進行過相關的急救培訓,但一些新進來的工作人員則對AED不太瞭解。

  在另外幾個地鐵站內,部分工作人員表示不太清楚是否設有AED,如需確認需要聯繫值班站長。

  此外,周到君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其中大多數人都表示不知道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什麼,更不知道該如何操作。也有部分市民表示,在電視上或者地鐵站裏看到過,但是不知如何操作,不敢用它救人。

  市民張先生介紹說:“我在《急診室故事》裏看到過,只知道是心臟驟停的時候可以用來急救,充電電擊這樣的。具體不知道怎麼用,當然也不敢拿來救人。”

  如何讓AED更好地發揮急救作用?

  在發達國家,通過在公共場所設置AED,心臟驟停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在10%左右,部分大城市能夠達到30%。而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統計,我國每年有54.4萬人發生猝死。同時相關數據表明,心臟驟停患者的成功搶救率不足1%。

  如何才能讓AED更好地發揮救人作用?近年來,全市紅十字會系統每年培訓紅十字救護員3萬餘人,開展普及培訓40-50萬人次。

  但相關工作人員在走訪調研後,也發現了諸多不足和難點。例如,各個設置點散佈在不同區域,單純依靠人力維護,在出現異常情況時難以及時掌控。同時,設置點經過培訓的員工經常有變動,設置場地搬遷等情況都不利於AED的長期管理。

  浦東新區紅十字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浦東新區紅十字會正在與AED供貨商共同探索建立科學化、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的24小時動態管理系統,包括服務於AED的物聯網體系建設、實時動態監控追蹤系統等功能的完善,並輔以志願者定期的巡查管理及普及推廣。

  通過這個24小時動態管理系統,有望實現對AED軟硬件的科學管理和維護。比如說,實時監測各個AED的使用情況、電量是否充足,以保證下一次遇到緊急情況能夠正常使用等。如果出現被盜、損壞等情況,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

  接下來,上海市紅十字會將進一步科學規劃、合理佈局AED的設置,擴大AED設置項目志願者隊伍,加強對志願者的培訓,讓志願服務工作覆蓋AED設置、使用、維護、評估的項目全流程,加大AED項目的社會宣傳和技能普及,讓更多的人瞭解AED的使用。

  如何最快找到AED並用它救人

  想要使用AED救人,首先你得快速找到最近的AED急救設備。據瞭解,市民通過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均能夠搜索到經認證的公共場所AED位置信息,可以快速查詢到離自己最近的AED位置,也可就近詢問場所工作人員AED的具體位置。

  此外,關註上海市紅十字會APP,在“微服務”一欄中點擊“AED地圖”,也可以迅速查找附近是否設有AED。

  初學者多久能掌握AED的使用方法?

  因爲操作簡單,AED又被稱爲急救“傻瓜機”,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學習使用AED設備救人,需要多長時間?上海悅安健康促進中心負責人吳皓峯告訴周到君,初學者入門至少要半天到一天時間。

  “AED設備其實很好用,每一步操作都有語音提示,對應位置還貼有示意圖,照着提示來就行,學上15分鐘就會了。可是在急救中,光會使用設備遠遠不夠,還必須掌握必須由人工配合操作的心肺復甦技能,這纔是整個培訓的難點。心肺復甦的標準動作是什麼,應該以什麼節奏、什麼力度按壓多少次,如何對病人進行吹氣,都是有國際標準的,需要通過反覆操練來掌握。”

  除此之外,在培訓中,授課老師還會引導學習者認同設備的使用意義。“首先,學習者得從內心上接受這臺設備,拋卻顧慮,願意用它救人,纔會在緊急情況發生時自主參與救助。”

  AED設備放在公共場所裏,日常維護工作由誰負責呢?廠家告訴周到君,所有投入使用的設備均保持待機充電狀態,每天會進行自檢。一旦查出問題,會在系統中提示哪個部件壞了,需要維修或更換。設備生產廠家和負責管理的社會組織工作人員可以遠程監控每臺設備的運行情況和使用情況,需要時上門維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