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被收錄至活動「十萬個是什麼」中。

活動時間:2019/01/21 - 2019/02/20

活動規則:大於 300 字的客觀事實定義,且註明可信來源,創作時間在前的優先採納。

活動內容:進入活動頁面回答問題,優質內容將有機會被收錄在《十萬個是什麼》電子書中,同時還有機會獲得特別定製的榮譽獎盃。更多相關問題請進入活動頁面瞭解。

歡迎你把家鄉寫進百科全書,分享你的家鄉美好。


茶湯是北京傳統特色小喫,相傳源自蒙古族的特色油茶。特點是名字裡帶茶,但卻不見茶,意為成品如茶湯顏色一般爽利。

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四:「京師向有諺語雲:『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可見明朝「茶湯」便已經流行於世。

清代楊映昶《都門竹枝詞》:「.......三大錢兒買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喫茶湯有麵茶。.......」

清朝尤其是清中後期,「茶湯」甚至成為了宮廷及王府貴胄家的一種重要的午後「甜碗」。

「茶湯」製作則主要過程是,先將糜子面洗凈,用涼水浸泡後瀝凈水,再上石磨碾成面(用石磨一方面在磨面過程中不會升溫使糜子面變質,另一方面在石磨過程中麵粉與空氣接觸氧化,這樣添加風味,也不會產生苦味),糜子面出來過細籮,即可準備製作茶湯。講究上午一早磨出來的糜子面,上午就得用完了。放到下午就「捂」了,不對味了!

製作茶湯,取小碗,放三分之一碗左右的糜子面,以適量的50度左右熱水先將糜子面調勻成麵糊狀,再用大銅壺中燒開的熱水將麵糊「沖砸」而熟。最後灑上白芝麻、紅糖汁、桂花醬、青紅絲等、葡萄乾等八種果料,因此也叫「八寶茶湯」。

喫的時候也有講究,要用小銅勺,「切」著喫!不要攪拌。因為攪拌不勻口味就不夠好,而且攪拌過後的茶湯容易泄開,溫度也會發撒。用銅勺切著喫,這樣碗中的糖汁也會隨著切口漸漸下流,喫到哪流到哪,適中保持甜蜜滋味,還有糜子面特殊的穀物香的完滿糅合。

白塔寺廟會山門,茶湯李第二代傳人李世忠,由澳大利亞著名攝影家拍攝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原照片收藏在悉尼的博物館

而京城製作「茶湯」的典範,當屬百年傳承的茶湯世家「茶湯李」。

相傳最早出現於清鹹豐八年1858年,李家原為旗人,祖上曾受皇恩於河北三河縣跑馬圈地,至今仍未祖地尚有同族經營。由於李家常年經營製作特色滿族及清真小喫,後轉入天方教,現傳至第四代李志軍、李毓。

初代李同林擅長做茶湯、杏仁茶、麵茶、油茶等小喫。曾為清宮慈安、慈禧製作茶湯等食品。後應管事處太監魏公公邀請在東安市場設置攤位,專營茶湯、油茶、元宵、扒糕等小喫。再到民國,茶湯李家都帶著特製的大銅壺趕京城各地廟會。

1934年,白塔寺喇嘛邀請茶湯李第二代傳人李世忠在白塔寺山門前設攤,經營茶湯、油茶、元宵,夏天經營扒糕、涼粉、刮條面。

而經營時茶湯要用的單板案子變為了「雙合大條案」,條案四周用竹條包住,以圓銅釘連接。整個條案6米長,案面上刷清漆,極為清潔、光滑。案上所置用於盛放原材料的木盒、碗、盤、碟、勺等均十分講究,木盒長60釐米,高12釐米,每年都用清漆油一遍,自始近百年依然光亮鑒人。

而在當時這張長條案上還陳列著從明嘉靖年間到清道光年間的瓷器用來裝糜子面,或是盛茶湯,清一色兒的官窯佳品。

甚至製作茶湯的每一件工具幾乎都是由茶湯李傳人親自參與製作的,現今李家人還珍藏著這整套器具。

保養有加的「雙合大條案」,本篇作者拍攝於2019年1月,第三代李連寶家中

茶湯李選料考究,做工獨特。李家有專用磨房,以毛驢拉磨把糜子米磨成粉,然後再過蘿篩細。這些「複雜」的工序也是茶湯李的品質保障。「茶湯李」的絕活有三。

其一是用大銅壺沖茶湯。沖茶湯時,身子站在靠近壺嘴的地方,對壺使拉勁兒,當滾熱的水溜兒衝出壺嘴時,拿著碗的手順水力下沉追著水溜兒走,沉到底兒後再往上提,熱水則把碗內的糜子面全部沖熟。這套功夫看以簡單.其實很難掌握,火候不到很容易使衝出的茶湯「生心兒」(中間部分沖不熟)或「爛眼兒」(四周沖不熟)。

其二是當「茶湯李」的技藝發展到爐火純青時,清晨出攤只要衝上兩碗茶湯便可根據茶的溫度、茶湯的氣泡和質感狀態就可以知道當天的天氣情況,賽過天氣預報。

其三是「扣碗茶湯」。沖得茶湯後,碗底朝上扣於條案上順手一推,讓碗在丈八長的條案上滑行,然後用手接住並將碗翻轉過來澆糖,碗中茶湯不流不灑保持原樣,條案上無一滴茶湯灑落,堪稱絕技。茶湯李衝出的茶湯就跟蠟團似的,若用銅勺切開,便可見橫斷面裏外都是蜂窩眼。

1985年農曆臘月二十三,在北京地壇春節文化廟會的風味小喫一條街上亮相,李世忠帶領其子李連寶等九個子女,在廟會上再次售賣地道的京味「茶湯」。當時為了喫一碗正宗的「茶湯李」要排隊近兩個小時左右。

1985年地壇廟會二代李世忠,「茶湯李」絕活一,銅壺單手雙沖茶湯

李世忠展示茶湯「合碗」

「茶湯李」的茶湯,糜子面充好後的標準時可以「合碗」即倒碗不掉,質地凝實。(此外京味特色中還有「乳酪魏」宮廷乳酪可以做到合碗)

1985年地壇廟會,第三代李連寶

2018年西城區傳統小喫廟會,三代李連寶沖茶湯

茶湯立而不掉

完成出品

好的茶湯除了沖好的糜子面可以「合碗」外,加上八寶果料後,銅勺要「墮(即輕投)」入碗中,銅勺立而不倒。

參考:清代楊映昶《都門竹枝詞》,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羅保平《前門大柵欄》,唐魯孫《中國喫》,以及「茶湯李」第三代傳人李連寶、第四代傳人李毓提供的圖文資料。


茶湯是用延安糜子米磨面後熬製而成的,注意是梗性沒有粘度的糜子米,不是市場上賣的那種糯性有粘度的大黃米。另外試用過小米麵也是可以做的


茶湯,特色就是 說水不是水,說漿糊也不是漿糊,入口還透著濃濃的醇香。

茶湯講究「底水」不開默底,隨後開水「滾」過。衝出來的茶湯,前5秒會是湯水,主要是水的流體狀體,隨後5到10秒內會在接觸空氣的那層迅速以水平方向凝固。若果你平穩的靜止一碗杏仁茶湯,它會透白的像一個鏡面鋪平。

不同於果凍,也不同於燕麥糊,茶湯獨居一種說水不水說糊不糊的湯水狀。

以上我說得也只是片面之詞,現在很多茶湯都只是粉沖湯,毫無價值可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