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提出:在巨型小行星內建造空間站 科技 第1張

這聽起來像科幻電影中的東西,但科學家實際上正在探索這種可能性:如何在小行星內安裝空間站。

為什麼我們會嘗試這樣一個奇異的天體工程壯舉?因為小行星的旋轉會產生足夠的重力,使採礦設備得到有效利用,這使我們有機會利用這些天體岩石中豐富的礦物和沉積物。

此外,研究人員還表示,小行星的岩石船體也可以幫助保護採礦站免受太空外界的危害,比如宇宙射線輻射等等。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一項新研究,這種瘋狂的想法是可能的,他們將一些先進的引力模型應用於一個500米乘390米的假想小行星。

由於離心力導致的載荷,在一個開採的小行星的洞穴中建造一個空間站,盡管這存在許多未知數 ,比如需要選擇正確的尺寸和材料,並且小行星需要足夠強大才能成功。

雖然科學家模型中使用的小行星的尺寸大致與我們已經觀察到的一些空間岩石尺寸相匹配,包括3757 Anagolay,99942 Apophis和3361 Orpheus,但這些小行星的大部分組成成分目前尚不清楚。

考慮到這一點,現在開始研究小行星採礦站還為時尚早。然而,這項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事情可能是可行的,也許是使用金屬圓筒來容納棲息地和設備。

該團隊的一位天體物理學家Thomas Maindl說:“如果我們發現一顆足夠穩定的小行星,我們可能不需要鋁牆或任何東西,你能將整個小行星用作空間站。”

小行星需要由堅固的石頭製成的,並且需要38%的強度來保持空間站的地球強度,並防止採礦設備漂浮在太空中。

研究人員計算,要達到這個水平,並將人類和機器人工人留在岩石上,小行星需要每分鐘旋轉一到三次,以產生足夠的離心力。

當然,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才能實現這一目標。例如,我們需要知道小行星沒有任何分裂的危險。

小行星採礦具有積極的前景:這些星際岩石和其他近地天體很有可能為我們提供進入太空深處所需的資源,而不必僅僅依靠地球供應和燃料。

如果我們打算在這個星球之外建立永久性住宅,那麼利用附近小行星建造基地和驅動它們是有意義的。

然而,小行星在開採時需要仔細監測,以防萬一它的旋轉可能會減速,或者岩石本身就有崩潰的危險。 Maindl自己承認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Maindl說:“科學和科幻小說之間的界限有點​​模糊,我的直覺是,小行星建造採集基地概念實現還需要至少20年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