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生病開始的 新聞 第1張

無期的病痛折磨,讓人崩潰

前幾天的微博熱搜上,看到了臺灣傳奇主播傅達仁的臨終畫面。

傅達仁患病後,曾經樂觀開朗,身材高大健美的他,暴瘦到只剩49公斤,因不堪胰臟癌折磨,最終選擇於2018年6月7日在瑞士安樂死。

患了絕症的病人,身體上飽受病痛折磨,精神上又看不到康復的希望,只感到自己在一步步地走身死亡。這份煎熬,最令人崩潰。

辰東在《神墓》中寫道:“最痛苦的莫過於等待死亡,每一分鐘都是煎熬,心絃隨着時間一點點被拉緊,直到承受不住那巨大的力量而折斷、崩潰”。

讓這也許是每一個被病痛折磨的病人崩潰歷程的真實寫照吧。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生病開始的 新聞 第2張

當一個人因病痛的折磨而崩潰之後,平靜地離去於他已是一種解脫。

而我的同事小琳,還在與病魔苦苦地抗爭。

小琳曾多次主持公司舉辦的活動,被大家熟識。她為人熱情開朗,老公又是公司主管,妥妥的人生贏家,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打倒了。

再見她是在同事轉發的水滴籌資料裏,照片裏的她因長期化療而秀髮落盡,整個人又黑又瘦,一臉憔悴地躺在牀上,羸弱無助地令人心酸。

小琳患的是晚期卵巢癌、宮頸癌,16個月裏,跑了三家大醫院,住院治療達26次。小琳對放療、化療都不敏感,後又轉為介入和免疫療法。

聽同事說,小琳生病後,病痛的折磨,痛苦的治療,以及看到家裡為她賣車賣房,四處借錢,都讓她難以承受,時常崩潰大哭,數次想要自殺,都被家人及時發現。至今還在生死的邊緣掙扎。

多少成年人,因患重病而絕望崩潰,人生希望不再。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生病開始的 新聞 第3張

對兒女之愛,讓患病之人崩潰

一個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的病人,最掛唸的,莫過於年幼的孩子了。

一位患了絕症的母親,在生命最後50天裏,給女兒寫了一本書——《給布里安娜的卡片》。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生病開始的 新聞 第4張

Photo by Pascal Debrunner on Unsplash

33歲的希瑟,得了乳腺癌。化療帶來的脫發、惡心、疼痛、失眠,行動不便,讓她的生活瞬間從美好的人間墜入了地獄。而所有這些,都不及不能陪女兒長大更讓她崩潰。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希瑟給女兒寫了20張卡片,集結成書。從女兒第一天上學、十三歲生日,到第一次喝酒、拿到駕照、告別單身、再到女兒的婚禮以及退休等未來重要的日子裡,希瑟都在卡片上寫上了自己的祝福和建議。

還有那位患絕症離世的復旦大學教師於娟,在《生命日記》中寫道:

“我甚至想,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像個癱瘓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只要能看着爸媽牽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願意的。”

重病的父母,若兒女年幼,不能陪伴孩子成長令他們崩潰;兒女成年了,因患病而覺得拖累兒女的感覺,亦讓他們崩潰。

山西的一個父親身患絕症,為了省錢不連累兒子,就提前出院了。出院後不久,趁兒子不在家,囑咐老伴去買菜,結果因病重呼吸不上來,一頭栽在水缸裏,再也沒醒過來。

類似的新聞還有不少, “懷柔老太不願拖累子女勒死癱瘓丈夫後自殺、湖南同村數名老人連續自殺只為不拖累子女、安徽9旬老太因疾病纏繞選擇跳井身亡也不願拖累兒女.....”

這些身患重病的不幸之人,對生命的權衡、取捨,全都緣於對子女家人的愛。正是這份愛,讓他們走向了崩潰。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生病開始的 新聞 第5張

重病面前,情義的缺失讓人崩潰

錢江晚報曾報道過一件事:

身為民警的丈夫卓安突然患病,被醫生確診為右腦底蘆區動靜脈畸形並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神經受損使得他智力下降至三四歲的孩童狀態。

兩月後,妻子王霜將8個月的胎兒打掉,隨後就到法院提起離婚訴訟。為多分財產,王霜還與朋友炮製出243萬元的夫妻共同債務。

法院查實後,對妻子王霜及偽造債務的朋友判了刑。

重病面前,崩潰的不僅是病人的身體,還有兩人的夫妻情義。

在網上看到有一個農村家庭的男人,在一場車禍中被截了一條腿,在醫院裏治療期間,妻子兒女因不願支付高額醫療費用而選擇離婚,躺在病牀上的他每天只靠喝水啃麵包度日。

身邊還有一個讓人心寒的真實故事:

妻子為給丈夫“留後”,不顧高齡體弱,冒險生二胎。

孩子產下,還是個女兒,妻子卻因此病重。丈夫一見此情景,立馬將剛剛出生的女兒送了人。

妻子躺在病牀上,飽受病痛折磨,無人照管,那邊丈夫已然開始相親,籌劃着人生的“第二春”。

聽到消息的妻子,掙扎着回到了自己的孃家,“我就是死都不會再回那個家了”。時隔不久,妻子就離開了人世。

哀莫大於心死,比病痛更讓人崩潰的,是親人的冷漠和背叛。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生病開始的 新聞 第6張

一人患病,全家崩潰

身患重病,摧毀的不僅僅是病人,有時還是整個家庭。

在電影《我不是葯神》裏,有一個細節,是老人的乞求。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生病開始的 新聞 第7張

身患重病的老人求警官別再追查印度仿製葯的下落,她絕望地說道:我病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誰家不遇上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你這輩子都不生病麼?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僅僅是想活着,就這麼難。

這部電影,把疾病面前,錢和命的關系表現得入木三分。

就是因為無錢給母親治病,崩潰的王浩失去了22歲的生命。

王浩出生在農村一個普通的家庭。平靜的生活,在母親劉貞英被查出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M4時,都被打亂了。

回到家,身為長子的王浩把存摺裏所有的積蓄全部拿出,又找親戚朋友借了不少,湊了12萬元。

纔不到半個月,押金就花完了。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生病開始的 新聞 第8張

治療方案出來,骨髓移植需要80萬的費用。已經身無分文的王浩,帶着對家人的眷戀和對媽媽的愧疚從樓上一躍而下。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生病開始的 新聞 第9張

“看着母親臉色蠟黃地躺在病牀上忍受着化療的痛苦,十歲的弟弟哭着喊着找媽媽,我的心都碎了。我恨自己不能替家裡承擔更多,恨自己不能替媽媽分擔痛苦,哪怕一點……”

這是王浩在眾籌平臺上寫下的最後一段話。此後,所有的重擔,都壓在了父親的肩上。

而躺在病牀上的母樣,在得知兒子的不幸後,又當如何崩潰絕望。

一四口之家,一死一病,好好一個家庭,就這樣崩潰了。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生病開始的 新聞 第10張

疾病面前,積極應對,坦然面對

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對於疾病,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有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家人:有空掙錢,沒事養生,讓病痛遠離。

世間任何事,都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家人的平安康樂重要。

如果,災難真的降臨,顧小艾在《總裁的33日索情》中的答案或許可以參考:

如果你有一天知道自己得了絕症,你難過之後要想的……是怎樣不讓自己身邊的人更難過。只有你笑了、你開心了,你滿足了你未了的願望,那些關心你的人才會替你開心,纔不會留下遺憾。

人生在世,努力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坦然接受不能改變的。疾病降臨時,我們才能從容面對,不至於一敗塗地,徹底崩潰。

這是人生的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境界。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