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新聞是地震台網的機器人寫的。地震台網後台是有地震監測系統,這個系統是全天24小時監測地震的實時數據。通過這個監測系統,可以快速的輸入一個簡單的結果:地震的地點,時間,地震的相關參數。這是一份詳細的報告。這種類型的系統就相當於公安機關的天眼系統。

僅用25秒出稿,540字並配發4張圖片,內容包括速報參數、震中地形、熱力人口、周邊村鎮、周邊縣區、歷史地震、震中簡介、震中天氣8大項。

25秒能做什麼?當人類記者還處在驚愕中時,機器人已經迅速完成了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自動寫稿的全過程,不禁讓公眾浮想聯翩:記者是否要徹底失業了?但是對於這個問題不需要驚慌,你要明白,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即使在某些領域佔了很大的優勢,但是還很難達到急著所寫稿件的思想深度,感情和邏輯。記者這個群體,畢竟還是高等智慧生物,機器人想要取而代之並沒有這麼容易。其實,對於機器人寫稿,傳媒界並不陌生。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寫稿機器人實際上是一種數字技術和智能寫稿編程系統。系統的背後一般會有幾百個模板,根據不同需要寫出不同的稿件。一般而言,機器人寫稿流程分為數據採集、數據加工、自動寫稿、編輯簽發4個環節。只不過面對海量數據信息,人力的處理速度肯定趕不上機器人,機器人在以信息發布為主的消息、上市公司公告、財務報表、官方發布、社交平台、證券行情等類型文章,寫稿機器人不僅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同時節約了成本。雖然目前人工智慧的技術日益成熟,有時候在效率上比人類更勝一籌,可以取代部分傳統人力。新聞稿的記者的工作,但是真的要比較起來,人力絕對佔了機器人所不具備的很多的優勢。


此次地震機器人的發稿速度大家有目共賞,非常快速及時。但其有利也有弊。

先說說好處:

1、第一時間通知全國人民,大家可立刻得知受災地點及震級,若有親友或財產在當地,可及時聯繫相應部門進行處理。

2、救援部隊更快速的獲得消息,立馬可去災區救援,最大限度的減少受災損失。有時生命就珍貴在這短暫的25秒。

再說說不好之處:

1、機器人只能自動發稿,具體現場的受災情況還需記者跑去現場進行拍攝,才能公布給大眾。

2、機器人目前只適用於網站,電視上還無法應用。新聞還是由前線記者進行畫面報道。

3、不法黑客可利用bug(系統漏洞)進行非法操作,散播謠言,引發恐慌。

4、準確性尚不明確,此次九寨溝報道準確,但不代表下次依然如此。萬一報道錯誤,也會引起恐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