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後(20日—22日)交節,農曆日期不固定。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

一候元鳥至

春分時節,氣溫回暖,大雁都從南方飛回來了。

二候雷乃發聲

春分後五日,天空開始打雷,並伴有轟隆隆的雷鳴。

三候始電

再過五日,天空打雷時還帶有閃電,電神雷鳴,故曰始電。

立春蛋

據說,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早在4000年前,中國就有了春分立蛋的傳統,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來臨。後來漸漸演變為一種祈求好運的傳統。

吃春菜

有些地區,春分之日還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人們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起居養生

日常生活中應當起居有常,勞逸結合,使生活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利用生機盎然的好時機,多做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放鬆身心。

調理情緒

春分時,人體的血液和激素活動正處於相對的高峰期,而氣候的驟變會導致人體的平衡失調,誘發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且易產生眩暈、失眠等症,所以要避免情緒波動,調理情緒頗為重要。

補充堅果

春分時節,可以多吃一些紅棗等養脾的甜食,還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此外,每周應至少補充三次堅果類食品,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有助於提神去燥。

春分到,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春分之日,天地間陰陽交合,春氣調和,萬物新生。從今日起,一場關於春的盛宴就開始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