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最夯的保險莫過於【小額終老保險】

為什麼夯?因為三不五時就可以看到新聞的相關報導

截至五月底共有七家壽險公司推出

而近來也有不少客戶詢問我小額終老保險

到底這個商品值不值得購買呢?

本文將就個人觀點做說明

 


首先分析小額終老保險的優點

 

◎原則上不需體檢

由於每間保險公司的投保規則不一,通常超過60歲的民眾投保很有可能因為投保規則而要強迫體檢,或是有體況的民眾投保通常會被要求體檢,但小額終老保險原則上是免體檢的,對高齡或是有體況的民眾來說等於是大開方便之門(注意!!是原則上免體檢,所以還是有要求體檢的可能)

 

◎無次標準體費率

以往有某些疾病(例:高血壓)或是體重過重的民眾,在投保傳統終身壽險時,很容易就被保險公司加費(通常是25%起跳),但小額終老保險無次標準體費率,保險公司無法加費承保,對於此類的民眾算是一種利多

 

◎次標準體也可投保

由於小額終老保險算是政策性保險的一種,推出的原意就是希望讓體況不佳或是中高齡的民眾能獲得一份基本的保障,因此只要不是太過誇張的次標準體,還是有機會可以購買的

 

◎最高承保年齡達84歲

目前市售的傳統終身壽險,投保年齡上限大多是65歲(有少數商品超過65歲仍可投保),小額終老保險則是最高投保年齡可達84歲,對高齡的民眾來說是一大福音

 

◎保費較目前市售的傳統終身壽險便宜7~8折

以目前市售的傳統終身壽險來說

預定利率大多是2%

附加費用率動輒超過20%

但從「小額終老保險商品相關規範」可看出,小額終老保險因為預定利率為2.25%附加費用率不能超過10%等條件,民眾可用較便宜的保費購入一份基本保障

 


接著看看小額終老保險的盲點

 

◎身故給付恐無法與喪葬費用打平

根據統計,臺灣的平均喪葬費用為30~40萬(不含塔位跟土葬),喪葬費用抓40萬好了,小額終老保險身故給付了30萬,可是瑞凡~還有10萬的缺口啊啊啊!

 

◎投保的三年內身故只賠總繳保費的1.025倍

原本此規定的用意是防止道德風險,但也因此對投保誘因來說大打折扣(三年內葛屁的話要這個1.025倍的總繳保費能幹嘛?)

 

◎風險轉嫁效益過低

以某檔小額終老保險來說

「60歲男性,保額30萬,繳費20年期」為例,年繳保費將近14500,20年下來總繳保費將近29萬,身故理賠30萬

「80歲男性,保額30萬,繳費6年期」為例,年繳保費約48000左右,6年下來總繳保費將近29萬,身故理賠30萬

繳了將近29萬的保費然後只能獲得30萬的理賠,怎麼看都不划算啊!!

最大的迷思是:民眾都已經有29萬的積蓄了,沒事分好幾年繳去換一個30萬的保障做啥?

 

◎無益於弱勢民眾

以上面的案例來說,就算是低於市售傳統終身壽險的保費,對弱勢民眾負擔也不小,若本來就連喪葬費用根本都無力負擔了,何來支付保費的能力?

 


結論

 

政府開辦高齡化需求的保險立意雖好,但實際上恐怕不符民眾需求,本來對於喪葬費用就有充裕資金的民眾何必分年投入去換一個少少的保障?對於中高齡的弱勢民眾卻又有可能無力額外負擔保費,風險轉嫁效益太低的保險,建議還是忽略即可

 

後記

 

聽聞網路上有人專門在算小額終老保險身故時的IRR,我想此人可能是頭殼壞掉了。試問,難道有人買定期壽險或是終身壽險,會一天到晚在那邊算哪一年葛屁的報酬率有多少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