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做阿里还是阿里 都要遵守规则 顺势而行 才能事半功倍

一、更换图片

上了阿里的培训课程,导师说产品发布的主图(三张图)最好是清晰跟简洁点,便于客户搜索查看,但是我的产品图片都是以前放上去的,现在看看太老土了而且也有很多遮盖。现在想把原来的图替换掉,但是有一点顾虑,就是有很多产品都有过网上交易,如果轻易更换主图是否会收到影响? 比如,对产品的权重呢?会下降吗有产品信息需要优化。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有排名的一般是建议可增加新内容但是不要轻易去修改,这样确实会影响曝光量的。如果真要换,这个更换主图,对排名会有些影响的,但你是同一种产品的,换更简洁清晰的图的,这种情况也不一定的,有时这种影响是正面影响的,反而会令产品排名更加好的,建议在阿里后台旺铺,里面找到管理相册,找到你原来上传的那张图片所在的相册,打开点击图片右下角的替换,替换完了12小时候就直接可以更新过来了,

之前我们店铺有款产品换了一个新的主图,过了没有3天吧,排名立刻下降,之前搜索行业关键词都是稳居首位,现在在前40页都找不到,还有产品的详情页里面的模块最好也别动,可以用刚刚替换主图的方法进行替换就可以了

(1).标题更改,间隔48小时改一次,每次改动不要超过2个词控制在4个字内,调换顺序也算修改,

(2).主图更改,间隔24小时改动一次,每次只能改一张,更换的时候,可以先将数字营销测好的主图上传到你的第二张的位置,第二天调换顺序就可以了;

(3).详情页的更改,间隔24小时,PC每次改动不要超过三分之一,无线端可以一次性改掉。

(4).产品一口价一定一定一定不要乱调,它不仅影响产品权重,甚至会影响定位,如果要更改价格,那么直接去用折扣软体调整即可,另外哪怕是用打折软体去更改那么也要注意,低客单价的产品增减幅度不要超过百分之二十,高客单价的产品调整幅度不要超过百分之十。

(5).类目属性更改,增减 SKU,一般来说更改这一部分对产品权重影响不大,忌讳频繁改动;

主图、标题、详情不在一起修改,而是分时间段分开去修改。

所以如果我们实在不想去浪费原来的产品权重的话,可以尝试直接加SKU,但是呢不要一次性添加太多,这样的话咱们上一个款式的权重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二、虚假交易

前几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刷单,那个时候监管的力度小、流量基础好、只要平时刷单数量不是特别多,在运营对刷单数据进行合理条件后,系统检测到的概率也非常小,而且一个店铺能不能做起来也就是看这个运营会不会刷单。但是现在可完全不一样了,阿里引进的最新的刷单检测系统,据称阿里有200多条的考核指标来判断店铺是否存在刷单行为。另外阿里现在是千人千面,考核指标也有很大变化,每一个店家的产品阿里都会根据店铺成交给我们的店铺打标。我们的产品本身也是具有标签性的。例如咱们的产品是:高客单价、适合高端消费群体的企业采购等等。但是咱们刷单的时候找到的人根本没有办法保证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就会导致我们店铺的标签和产品的实际标签发生偏差。发生偏差的结果就是我们店铺的实际引流进来的客户群体不精准,转化率就会低下。转化率低下的结果就是店铺产品权重逐渐降低。然后就是恶性循环,所以如果你有刷单的情况,那么请立即停止。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刷单呢? 第一主要是为了提高数字营销的投入产出比,增加点击率,提高营销宝的权重;第二是为了破0销售,因为如果店铺中存在0销售的产品且超过30天,系统就会屏蔽该产品,将不再给予展现机会,而且30天内0销量的产品过多会严重影响店铺的东效率,所以这是刷单的另外一个因素;第三维持自己爆款的位置,在竞争比较大的类目,排名靠前的产品竞争也相当大的,所以要保住自己的位置很多商家也是采用了刷单的方式。当然在现在采用刷单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可取了,还是做好店铺基础,才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千人千面精准营销。

三、错放类目

通常来说,错放类目会出现下面的几种情况。

(1)产品的属性和发布产品所放置的类目不一致。

(2)产品的属性和发布产品所设置的属性不一致。

(3)在阿里首页推荐的各类目下,出现和该类目无关的产品。

而对于错放类目的违规行为的处罚是非常严重的,这些违规行为都属于错放类目的属性,这样的后果就是直接失去展现的机会。例如你的产品是五金工具类目产品,但是由于类目放错将它放到别的类目去,那么不管你的上下架时间设置的如何,橱窗推荐是否设置好,销量如何高,转化率也不错,这个产品都不会被搜索到。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在发布产品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发错类目,1、可以自己用核心关键词去在类目里面搜索,这个时候推荐出来的第一个一般都是最合适的。2、找和你的产品相似的行业热销款,看看他们的产品类目是什么,然后你选择这个类目一般就不会错的哈。这里去查看行业的一个类目的话。

建议尽量把产品的名称准确地放在标题里,比方说品牌、品名、品类、型号,而不要把促销方式、过多的形容词等这些会变化的信息放在标题里,因为信息太多可不利于买家选择,而且也可能因为信息不准确而丢失流量啦,这就可惜了吧。属性也要尽可能的齐全,要细致 更要精致。

提醒:错放类目的卖家注意啦,如果产品错放类目了,需要把产品下架,然后在上架的时候,再重新修改类目哦。如果类目错放降权,那只要修改正确之后系统会审核48小时,这48小时内系统可能会再次提醒哦,但是不要担心,产品会自动恢复,不会造成店铺降权和扣分,这下不用担心了吧。

四、重复铺货

同一产品发布了2个或者2个以上的产品链接,就会被判为重复铺货。如果你店铺产品的标题和主图都是一样就更会引起系统误判,所以要注意产品之间的属性、一口价、销售价、主图最好不相同,这样就不容易被判重复铺货了。

重复信息主要分类:

仅产品价格、计量单位和供货总量存在差异,其他产品信息相同或重要产品属性、描述相同; 2. 仅产品图片中的非产品部分内容(如图片拍摄背景、道具等)不同,其他产品信息相同或重要产品属性、描述相同; 3. 仅在标题、说明、属性等中添加或堆砌非关键性栏位(包括别名、修饰词、字母、符号等)、图片,其他产品信息相同或重要产品属性、描述相同; 4. 仅对图片、标题、说明、属性中相应内容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其他产品信息相同或重要产品属性、描述一致; 5. 其他阿里巴巴认定为重复信息的情形。

五、SKU作弊

什么是SKU:指利用商品属性(如套餐)设置过低或不真实的一口价,从而使商品按价格序靠前,淘宝搜索将这种商品判定为 SKU 作弊商品。

(1) 滥用商品属性,使一口价为购买 100 件的批发价,实际宝贝价格范围为 100 元~150元。(2) 将正常商品和瑕疵品、单机、样机、模型、二手等非常规商品,放在一个宝贝链接里 出售,且一口价为非正常商品的价格。(3) 将常规商品和缺货、批发、换购、赠品、定金、订金等特殊商品,放在一个宝贝里出 售,且一口价为特殊商品的价格。(4) 将常规商品和商品配件放在一个宝贝里出售,且一口价为配件价格。

然后我发现 自己中枪了 为了省事 为了把相关的产品结合起来 一个链接里我放了很多产品 还自认为很聪明.想著可以节约推广成本 前段时间 想把一款薄型千斤顶打造成爆款 因为这个款性价比很高 有爆款的潜质 于是我思考著怎么去操作 最后发现如果我的价格足够低肯定会吸引客户的目光 于是 我将薄型千斤顶配件价格的最低价格设成2元(这款产品2元是做不出来的 ) 数量写上1000000 心里想著也没人敢拿这么多 但是可以提升排名 何乐而不为呢?我还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 然后呢 然后我被投诉了 说是虚假价格 只能下架产品 难怪我一直看好的产品就是排名上不去 比如说爪式千斤顶 同样的款式 同样的质量 别人批148元 火的不像话 我批6元都卖不出去 我再怎么优化 都无济于事 现在才明白 是被隐形降权了

六、滥用关键词

滥用关键词是指产品的实际关键词与产品不相符的属性描述,尤其是一些小类目的产品名称,为了抢占关键词,而胡乱用,如果被系统发现会被判滥用关键词。这里尤其要注意,有些卖家明显产品图片和关键词不符,2.卖家故意在所出售的商品标题中使用正在热推的关键词,并且该关键词和内容商品无直接关联;3.滥用商标关键字指卖家所销售的商品并非A品牌产品,但在标题中滥用A商标关键字,从而引起消费者对于商品品牌的混淆、误认。示例一、所售商品非A品牌商品,但在标题,描述等信息中非法使用A商标关键字导致侵权。示例二:利用其他媒介(花,小动物,马赛克等)组合立体化的商标图案造成消费者混淆导致侵权。示例三:销售非商标权利人产品,但在产品描述中不当使用权利人商标关键词导致侵权。4.在标题中使用「最大」、「最高」、「最好」等最高级陈述(包含但不仅限于如下情况:「【全网最低价】」等)。极限词5.不允许任何商品在标题中添加对赠品、奖品的描述,否则属于乱用关键词。卖家可以将相关促销内容添加到宝贝描述中。参加活动有另行规定的除外6.如未取得专卖资格或者特约经销商资格,不得在商品信息中声称其为「淘宝专卖」及「特约经销商」等暗示其与商标权人或者生产厂家之间存在授权或者合同关系的字眼。

七、产品广告

店铺将产品价格设置的非常低,在描述中直接给某一款产品集中倒流量的行为,将一款产品引入另外一款产品的行为,如果阿里一旦抓到就会被处罚。

八价格不符

如果店铺产品与所销售产品价格严重不符,不符合市场的基本规律,例如一台爪式千斤顶卖1元还包邮,这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也会被阿里降权。

九、邮费不符

邮费不符是常见的一种作弊方式,比如产品卖10元,运费却设置了50元,就是利用产品的低价来吸引顾客,但最终成交价格非常高,这个也是比较低级的错误。所以尽量避免这种错误,我们在设置产品价格的时候还是要合理,复合市场定位,另外邮费避免损失,可以按照产品的重量区间值来设置。

十、商品信息一致性

如果产品的标题中写了包邮,但是详情页却说产品不包邮,产品价格为100元,但是详情页中描述产品要拍两次才可以发货。像以上情况都属于商品信息不符,也是比较低级的错误。

拒绝发货

十一、如何避免成交不卖

(1)确保商品信息的准确,若发现商品包装信息、商品价格、交货时间、物流设置等内容填写错误,请及时修改,避免因为价格、备货期填写错误而无法按时发货。常见的填写错误情况有:

a 销售方式选择打包出售后,零售价却未设置成一包的价格。

b 运费设置成部分折扣或免运费后,没有将运费成本计算进商品的零售价中。

c 自定义运费内容设置错误。

若订单关闭原因是基于买卖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取消订单,同时买家选择取消订单的原因是买家下错单或者买家重复下单,则该订单不会记录为成交不卖。当无法按时发货时,请及时积极与买家协商,联系买家延长发货期或引导买家申请取消订单。

卖家发布了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方式、价格、库存量在内的不实交易信息,买家下单后卖家拒绝按约定发货,卖家每次扣12分。

迟延发货

按照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导致延迟发货被处罚的原因主要有:缺货、72小时未发货,卖家拒绝发货、虚假发货四种类型。其中卖家缺货,72小时内没有及时发货的占比都在45%以上,这两种情况是导致卖家朋友被处罚的主要原因。

1、延迟发货原因——缺货

缺货是每个阿里卖家都遇到过的情况,特别是在商品热销时间段,短时间内市场需求过大,导致卖家不能及时的补充货物,买家购买货物之后发现卖家不能及时发货,在卖家没有做好及时沟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买家针对延迟发货的投诉,这种情况在卖家身上很常见。

解决办法:1.定期查看库存,及时下架缺货,断码的产品。2.发现买家下单产品缺货的,建议第一时间联系上买家解释处理,用良好的服务弥补无法供货的不足。

2、72小时未发货

72小时未发货的原因对于卖家也很常见,很多卖家可能由于发货量过多,过于繁忙引起疏漏,导致没有及时发货,或者出货量比较大,没有对存货量进行预估,导致被投诉,还有就是针对一些做代购的卖家,由于物流原因导致长时间没有到货都可能是被处罚的原因。所以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采取:

1、现货商品发布前估计好库存。

2、如代购或者预售的,请务必在商品页面说明具体约定的发货时间。

3、及时记录买家拍买记录,及时发货,不要漏发错发。

买家已按约定付款,卖家未按约定的时间发货,卖家每次扣12分,如卖家已按照承诺对买家执行了赔付或根据其与买家的和解给予补偿,阿里巴巴可酌情给予减轻或免于扣分处理。

3、虚假发货

虚假发货也是导致卖家延迟发货被投诉的原因之一,一般是由于,卖家先填写单号后发货导致单号错误,或者物流原因爆仓,导致货物一直不能正常到达买家手中,最后导致买家投诉,对此我们可以:

1、建议先发货后填单号,避免出现单号录入与实际发货脱离。

2、在发货高峰,建议多联系几家合作快递,避免出现爆仓无法及时出件的情况。

其他未履行约定或承诺:

卖家未按照约定向买家提供赠品、发票、售后、物流、退货等相关服务,在阿里巴巴介入判责后,配合解决争议的,扣12分;不配合,扣24分。

以上都是造成延迟发货处罚的原因,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对规则的解读和数据的分析来采取正确的办法面对,但是最好的办法是买卖双方做好沟通,遵守交易承诺,相互理解,不仅利于快速解决买家购物的困难,也可以帮助卖家朋友缓解一些压力,造成一些不便的损失。

PS:详解延迟发货

首先,我们在针对延迟发货对阿里卖家的抽检中发现,很多卖家并不十分清楚什么是延迟发货,所以我们可以先了解到底延迟发货的定义是什么。

延迟发货定义:是指除定制、预售及适用特定运送方式的商品外,卖家在买家付款后明确表示缺货或实际未在七十二小时内发货,妨害买家高效购物权益的行为。买卖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处罚方式:卖家在线确认发货后,超过72小时实际未发,也未能与买家达成继续发货的协议:a) 卖家主动退款的,每次扣12分; b) 卖家不主动退款,但后续配合解决争议的,扣24分;不配合,扣60分。

延迟发货维权发起时间条件:交易状态为「交易关闭」的0-15天内。同时满足买家有付款操作,且交易为非货到付款类型,因卖家原因无法在72小时内发货而退款,导致交易关闭,才能发起延迟发货的投诉。 在发起投诉的页面买家朋友们可以提供有效的凭证来证实自己的维权内容:

卖家如何举证:当然也有很对卖家朋友不清楚当买家举证的时候如何去进行有效举证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这里我们也详细列举这些条件:

1、完整清晰的阿里旺旺聊天历史记录截图2、阿里旺旺举证号3、阿里内信截屏4、发货凭证当然我们也鼓励在发生买家举证的时候与买家及时有效的沟通,及时消除误会。其实在大部分关于延迟发货的案例中,大部分的处罚其实都可以避免,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买卖双方没有很好的进行沟通,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导致双方都有很多的无奈。

中小卖家学习好阿里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店铺一直保持良性发展,远离阿里规则处罚对每一位小卖家来说都非常重要,呼吁大家不要去触碰阿里的一些红线,做好细节、才是取胜之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