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福建晉華被美突襲,陷入出口管制清單。這是繼中興事件以來,第二次將中美貿易推向風口浪尖。隨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日前表示已對三星,海力士,美光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

據《金融時報》介紹,2017年中國佔美光半導體產品銷售額的51%,佔三星銷售額的40%,佔SK海力士銷售額的33%。

美國研究公司IC Insights介紹,DRAM晶元價格在過去30年大多數時間裡呈現穩步下降。然而,2017年,每比特(單層存儲單元,bit)價格上漲47%,今年延續了漲勢。

得益於售價增長及銷量增加, 鎂光2017財年、2018財年創佳績,2017財年Q4營收同比大漲91%;整個2018年美光收入同比增長49.5%,凈利潤增幅178%,創新高。

與此同時, 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存儲晶元消費國,受存儲晶元漲價因素,2017年,中國進口存儲晶元889.21億美元,同比增長39.56%。

晶元的高成本損害了許多電子產品製造商。今年4月,國內一些下游企業在美國提起集體訴訟,聲稱這三家公司合謀推高DRAM價格,相關案件目前仍在審理中。由於存儲晶元價格異常上漲,今年5月底,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了對三星、鎂光、海力士等公司的反壟斷調查。

SK證券分析師金永佑(Kim Young-woo)表示,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如果被認定操縱價格,那麼這三家晶元製造商中的每一家都可能被北京方面罰款逾25億美元。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如果裁定三大巨頭存在價格壟斷行為,並按照2017年在中國銷售額進行處罰,那麼罰款額將在4.4億美元—44億美元之間,而如果考慮從2016年至今的市場行為,以2016-2017年度銷售額進行處罰,那麼罰金將在8億美元—80億美元之間。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長吳振國在中國反壟斷法實施10週年的記者會中表示,市場監管總局對三星、海力士和美光3家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已獲重要進展,將進一步依法做好案件調查處理工作,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利益。

多重打擊、韓國半導體夢將破滅

《金融時報》指出,價格壟斷行為在寡頭壟斷行業屬於常見市場行為。不過,中方的調查將給晶元製造巨頭三星蒙上了陰影,「該公司近年不斷飆升的利潤幾乎完全由內存晶元推動,電腦伺服器和加密貨幣挖礦設備都離不開這些晶元」,業內人士指出。

另外,報道稱北京方面對國內晶元製造商的扶持,也令韓國科技產業受到空心化的威脅。金永佑說,「今年半導體佔韓國全部出口的20%,此舉將加大壓力,要求企業削減DRAM價格,並與中國企業合資建立更多的晶圓工廠,從而推動技術轉移到中國。」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在韓國,對於撐起韓國經濟的半導體產業的警告正在逐漸增多。存儲晶元DRAM的價格下滑,出口增勢放緩,行業前景已十分暗淡,如果連半導體企業的增長勢頭都被削弱,明年韓國的經濟將可能會墜入深淵,令人擔憂。

報道稱,韓國經濟一直過於依賴半導體,以至於被稱為是「半導體幻覺」。如果半導體的增長勢頭放緩,那麼,已經在生產、投資和僱傭等方面減弱的韓國經濟上空則更將烏雲密佈。

更多精彩內容 ,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芯頭條(xin_toutiao)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