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陳弟弟從兩個多禮拜前就開始發燒以及拉肚子

看了兩間小診所,總共去了三次。情況稍微有改善,但是即使退燒了,陳弟弟的體溫一直維持在 37.5度超過十天以上,非常讓人擔心

接著,上週四早上陳哥哥突然便便了兩次都有帶血,嚇死我們了

立刻帶著兩隻殺去馬偕醫院小兒科報到

 

上週四看小兒科的結果簡述 :

1. 哥哥的便便帶血,是便便太硬刮破直腸或肛門。注意給寶寶多補充高纖維的食物,以及香蕉、番茄等會讓便便軟化的食物,就能改善。所以哥哥結案了

2. 弟弟的腸胃炎已經接近尾聲,回去可以慢慢恢復正常飲食了。小朋友體溫37度多,是正常的,不算發燒。所以弟弟也結案了

3. 我們看的醫師是黃富源,很慈祥又細心的老醫師。他的診有至少三個年輕醫師跟診,我們遇到的林彣俐醫師很親切又細心又專業,而更重要的,她是長腿正妹一枚,建議把拔們可以多掛她的診~~  哈哈

 

【全職媽媽半日體驗營】

上週六傍晚,陳弟弟又發燒了,燒到39.5,凌晨兩三點逐漸退燒,維持在37.5左右

週日又上演類似的情形,傍晚燒到 39.5左右,凌晨逐漸降溫,但仍然在接近38度

這一陣子因為頻繁的帶小朋友去小診所以及大醫院,陳把拔與陳馬麻都必須經常請假

就在今天(週一)早上,因為陳弟弟連續兩天發燒,我們決定趕快帶他去馬偕醫院,現場請黃富源醫師加號

陳馬麻則是要趕去公司上班,早上要開會 

因此,我,陳把拔,就展開了全職媽媽半日體驗營了~~~

 

說真的,從陳寶寶們出生開始,我一直花費很多心力一起照顧孩子、體驗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也因為是雙胞胎,所以不管出門去哪,只要是帶兩隻一起出門,就一定會出動兩個以上的大人 (我們很努力避免一打二的情形發生)

所以,事先我就預料到今天一對一的帶弟弟去看醫生會是場硬仗,只是還真沒想到有這麼辛苦咧

 

【出門篇】

一早,決定要帶弟弟去馬偕了。首先是在家人的幫助之下幫弟弟換完保暖的外出服。雖然已經是三月天了,這陣子臺北的天氣依然像在冬天

接著除了一定要記得帶健保卡之外,就是準備一包"爸爸包"

爸爸包該有什麼呢 ?   尿布、濕紙巾、衛生紙、水杯(裝水)、奶瓶奶粉(忘記帶啦)、小零食(忘記帶啦)、薄一點的外套(進室內之後換穿)、禦寒的毛帽

沒很多東西,但也就一大包了

另外,雖然陳把拔打算開車去醫院並且會讓弟弟坐推車,但仍然隨身帶著一條背巾,以避免弟弟做推車不耐煩想要抱抱,但把拔空不出手來等等其他任何需要的場合

真是很搞剛

 

【交通篇】

除了帶推車帶背巾之外。想到馬偕醫院地下停車場是機械式的車位,停進去之後,該怎麼把推車取出來 ?  又該怎麼把坐在安全座椅的弟弟抱出來呢 ?

但如果是抵達地下停車場後,先把汽車暫停在車道,然後把弟弟抱出來固定在推車上,再上車把車子停入車位,接著下車推走弟弟

這好幾分鐘完全離開小朋友身邊的舉動,真是太太太危險了 !  尤其是把弟弟一個人放在地下停車場,然後把拔坐在駕駛座停車的過程中視線會離開弟弟好長一段時間... 這真是完全無法接受的方案

所以,退而求其次的將汽車停在錦州街的成淵高中地下停車場,是全平面式的停車場;然後再將弟弟推去馬偕醫院,是相對來說雖然較累較麻煩,但是對小朋友最安全的做法

說到這,不免抱怨一下。臺北市已經是臺灣的首善之都了。但每次使用嬰兒推車的時候,總覺得我們的無障礙空間又匱乏又不友善... 唉... 希望主事者能夠重視弱勢的族羣

都還沒抵達醫院,就已經累得七葷八素了。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掛號篇】

推著弟弟抵達馬偕醫院 >> 上二樓找黃醫師請求加號 >> 下到一樓排隊進行加掛的動作 >> 再回到二樓診間繳回加號單

就這樣在人來人往擁擠的醫院,一個人推著嬰兒推車焦急地想要立刻把所有該做的事情都做完,讓寶寶能趕快康復、趕快回家休息

就這樣奔波、排隊等待、奔波、排隊等待....  好累,壓力也好大,總算完成加號

這個時候,纔看到第 12 號,而我們是第 63 號..... 漫長的等待......

馬偕醫院的掛號app,除了可以行動掛號外,還有提醒功能以及線上即時更新現在診間的跳號

 

【看診篇】

大醫院的候診區總是人滿為患,尤其是小兒科,除了擠滿了候診的病患與家屬之外,還有一臺一臺很佔位子的嬰兒推車

先別說找個位子坐下來一邊休息一邊看跳號,往往是想要找個不要擋住走道的位置停放推車都不是那麼容易

馬偕的小兒科診間沒有臺大兒醫大樓的診間大。臺大兒醫大樓的診間是可以將嬰兒推車推入,空間還非常寬裕。馬偕則是必須將推車留在外面

雖然是不太可能,但不能將推車推進診間,多多少少都會擔心一下 : 推車會不會被偷啊  >_<

停妥推車、幫弟弟量身高體重,然後回到推車旁繼續等待...

終於跳到我們的號碼了 ! YA !  不過還不能進入診間。先依照護理師的指示,把厚外套脫掉跟"爸爸包"一起掛在推車上,留在診間外面不能帶進去

然後抱著寶寶在診間門口,"馬上","馬上"就會輪到我們進診間了~~~

一打一真的沒什麼。今天我看到不只一位媽媽獨自帶兩個寶寶來醫院看診。多半都是身上揹一隻、推車推一隻。進診間之前被要求推車留在外面,背巾也要先拿掉才能進診間

就這樣一手抱著小孩,一手牽著另外一隻...   好辛苦,也好偉大

在等待的過程中,陳弟弟看到別的小朋友在喝奶,就突然肚子餓然後大哭... 陳把拔也纔想到,唉呀,完全忘記帶奶瓶奶粉或者零食出門了 @_@

當全職媽媽,真的沒有那麼簡單的!!!

 

【檢驗篇】

弟弟因為仍持續發燒,黃院長安排弟弟做血液與糞便檢查

小小朋友的糞便檢查是在診間裡面直接由護理師用棉花棒插入直腸取樣,所以比較簡單,不必慢慢等待孩子便便 (上次驗尿就是苦等了好幾個小時才收集到尿)

但血液檢查也是很折騰人的

先拿單據前往批價櫃檯批價 >> 推著弟弟,從二樓移動到四樓 >> 尋找嬰幼兒抽血處 >> 等待 >> 抽血 >> 弟弟大哭 >> 安撫 + 壓住棉花五分鐘 + 把淚人兒弟弟放回推車 >> 四樓回到二樓 >> 將檢驗回條繳回小兒科診間 >> 護理師說帶小孩出去晃晃,一個小時之後回來看報告

  2014-03-10 10.52.51 痛痛

 

為了打發一個小時 + 安撫弟弟因為挨針受傷的心靈 + 最重要的彌補把拔忘記帶奶瓶奶粉的罪過

我們就到了馬偕醫院附近的日藥本舖,幫弟弟買了幾包米餅以及小饅頭  (後來又在走回停車場的路上,在兒女是寶買了零食碗)

2014-03-10 11.21.27 其實我們不喜歡給寶寶喫零食的。不過硬梆梆的死守規定不做任何變通也不恰當

 

【回家篇】

從早上八點多出門,一直弄到都快中午十二點了,我們還在醫院

一個小時過去了,想著檢驗報告也該出來了吧

推著弟弟往診間移動,沒想到弟弟可能誤以為又要打針了,一直哭哭啼啼的耍賴不給抱下推車

好說歹說終於抱著他去敲診間的門。接著就又是護理師請我們在門外等待  等待  等待......

血液報告出來了,白血球過高,所以週四再來看糞便檢查的結果,才能知道造成弟弟燒了又退退了又燒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接著當然又是陳把拔推著弟弟去排隊批價,然後等待領藥......  然後經過一路上崎嶇顛頗、有很多障礙的人行道、騎樓、以及馬路

買了個零食碗,裝進剝成小片的米果以及小饅頭,開心的往 sweet home 出發~~~  (也結束了陳把拔的全職媽媽半日體驗營)

2014-03-10 12.41.14 雖然有些病懨懨的,喫喫喝喝倒是蠻像個大爺

 

【感想】

八點多出門,回到家快兩點。從北投到臺北馬偕,其實交通上花費的時間頂多來回共一個小時

也就是說有四個多小時,我們都在醫院裡面度過。好久而且好累。

除了奔波處理看診所有相關的事情外,漫漫的等待時間,寶寶是最容易沒耐心並且吵吵鬧鬧的。這期間必須要一直想梗陪孩子說話、陪孩子唱歌、耍寶逗孩子笑、注意尿布有沒有太大包了、注意孩子是不是餓了渴了....  不能稍微放鬆、更不可能請陌生路人幫忙看一下小孩  大人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其實很傷神也很耗費體力

每一位爸爸以及丈夫,都應該要感謝並且尊敬你的另一半

全職媽媽的生活並不是 睡到自然醒 + 翹腳看韓劇 + 上網購物 + 找姊妹淘喝下午茶又購物 + 打手機遊戲

這次一打一的全職媽媽半日體驗營,我連光是尿急想上個廁所都萬般的為難

最後只好把所有的物品放在推車上,推車放在廁所外,我抱著弟弟進廁所,我手忙腳亂的解放......

在親子廁所或者殘障用廁所其實並不普及,設施也不那麼友善的狀況下,我好佩服一打二的媽媽竟然能夠一次帶兩隻小孩前往公共場所

上班的人,有時候還可以休息一下、打混放空個一陣

全職媽媽則是 24/7 全年無休的付出全部的精力 (全職帶孫的阿公阿嬤更加偉大!)

 

寫得有點瑣碎、有點雜亂,因為想要忠實的呈現一個人帶小孩的心理感受

最後,要對全職幫我們帶雙胞胎的阿公阿嬤說謝謝。也對下班後還要辛苦照顧雙寶的陳馬麻說聲我愛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