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瀑布好看嗎,壺口瀑布有什麼好玩的?

主要景觀

孟門山

  在壺口瀑布下游五公里處,這裡,可以看到在右側的黃河谷底河牀中,有兩塊梭形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之中,這就是古代被稱為「九河之蹬 」的孟門山。河水至此分成兩路,從巨石兩側飛瀉而過,然後 孟門山[1]又合流為一。相傳這兩個小島原為一山,阻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時,把此山一劈為二,導水暢流。此二島,遠眺如舟,近觀似山,俯視若門。又傳說古時,孟家兄弟的後代被河水沖走,曾在這裡獲救,故將此二島稱為孟門山。

  孟門山之上,黃河在沉積巖河牀上沖刷出一條深溝,現在的黃河就在這條嵌入石質河牀中的深溝中流淌,這條深溝寬30多米,長5公里,所以叫「十里龍槽」。據考證,今天的孟門山,其地質時期可能是「十里龍槽」南延部分的殘留河牀,後來,槽谷的下遊河段被河水毀壞,從而形成今天河道中的兩塊巨石。因此孟門山其實是一種被稱為河心島地貌的地質遺跡。

  大孟門島長約300米,寬約50米,高出水面約10米。島上有一巨型神龜雕像,龜背上立有大禹雕像。其南面石崖上,有清雍正初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題刻的「臥鎮狂流」4個大字,匾幅長2.5米,寬1米,是對此處山水奇景的真實寫照:孟門迎著洶湧奔騰的泥流,昂首挺立,任水滔天,終年不沒。

  孟門「南接龍門千古氣,北牽壺口一絲天」,其雄偉姿與龍門、壺口組成黃河三絕,而又以自己獨特的風貌著稱,古詩有「四時霧雨迷壺口,兩岸波濤撼孟門「的佳句。傳說古代有位州官奉調人京,乘船沿黃河而下,船到孟門山下,天已黃昏,就靠岸停泊。晚上,他登上孟門山,觀賞這黃河小島上的夜景,只見明月高懸,映入河中,虛虛實實,分外好看。他踏月觀景,情趣盎然,吟出「山隨波影動,月照浪花浮」的佳句,「孟門夜月」由此成為壺口十大景之一。

空中懸壺

  壺口瀑布是黃河中游流經秦晉大峽谷時形成的一個天然瀑布。西臨陝西省宜川縣,東瀕山西省吉縣,距陝西省宜川縣城40公里,距山西吉縣城西南約25公里。瀑布寬達5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是中國僅次於貴州省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滾滾黃河水至此,300餘米寬的洪流 從陝西一側觀看壺口瀑布驟然被兩岸所束縛,上寬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湧,聲勢如同在巨大無比的壺中傾出,故名「壺口瀑布」。兩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裡冒煙」,更是罕見。亞洲飛人柯受良和黃河小子朱朝暉先後駕駛汽車和摩托車成功飛越黃河壺口瀑布景區。黃河壺口瀑布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為陝西省和山西省共有著名風景名勝區,1988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現為國家4A級景區。 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巖上沖刷成一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裏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壺口。春秋季節水清之時,陽光直射,彩虹隨波濤飛舞,景色奇麗。明陳維藩《壺口秋風》詩有「秋風捲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句,可謂真實寫照。

  黃河流經秦晉峽谷到達宜川縣和吉縣境內,水面一下子從300多米寬收縮為50餘米,《書·禹貢》中只用八個字:「蓋河漩渦,如一壺然。」將壺口瀑布的形象躍然紙上。

冰瀑奇觀

  平日裏「湍勢吼千牛」的壺口瀑布,在冬日裡呈現出別樣風情:黃河水從兩岸飛流直下,激起的水霧在陽光下映射出美麗的彩虹,瀑布下搭起美麗的冰橋,令人不禁慨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過寬闊的河灘,人可以與壺口瀑布近距離地接觸。非汛期時節,稍有膽量的人可以沿著凹進石崖的一道被水沖刷的石槽繞到瀑布內,領略鋪天蓋地的洪流從頭頂越過,那種驚濤駭浪的視覺體驗,與《黃河大合唱》給人的精神洗禮一樣蕩氣迴腸。

水底冒煙

  黃河入「壺口」處,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恰似從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十數裏外可望。壺口霧氣的大小與季節、流量有關。冬季河面封凍,瀑布多成冰凌,地表來水減少,壺口流量降至150—500立方米/秒,激浪不大,飛出槽面水霧極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濃密水霧;春秋兩季,流量適中,氣溫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飛濺,形成瀰漫在空中的水霧,即「水底冒煙」一景。

旱地行船

  壺口瀑布落差大,加之瀑布下的深槽狹長幽深,水流湍急,給水上船隻通行帶來很大的困難。過去從壺口上游順水下行船隻,不得不先在壺口上邊至龍王廟處停靠,將貨物全部御下船來,換用人擔,畜馱的方法沿著河岸運到下游碼頭,同時,靠人力將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鋪設圓形木槓,託著空船在河岸上滾動前進,到壺口下游水流較緩處,再將船放入水中,裝上貨物,繼續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費力氣,常常需上百人拚命拉縴。儘管有一些圓形木槓,鋪在船下滾動,但石質河岸上仍被船底的鐵釘擦劃得條痕累累。在當時的條件下,「旱地行船」可能是水上運輸越過壺口瀑布的最佳選擇,它與壺口瀑布上下比較平緩的石質河岸相適應,近來,由於公路、鐵路的迅速延伸,以及壺口附近黃河大橋的修建,過壺口的水上航運已阻斷多年,旱地行船現僅可看到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跡。

霓虹通天

  壺口瀑布反覆衝擊所形成的水霧,升騰空中,使陽光發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時呈弧形從天際插入水中,似長龍吸水,有時呈通直的彩帶橫在水面,象彩橋飛架,有時在濃煙騰霧中出現花團錦簇,五光十色,飄忽 不定,撲朔迷離。霓虹戲水是「水底冒煙」與陽光共同作用的產物。春秋兩季,水底冒煙、濃霧高懸,每遇晴天,陽光斜射,往往形成彩虹;夏日雨後天晴,有時也會出現彩虹。

山飛海立

  山飛海立是對壺口瀑布磅礴氣勢的形容,黃河穿千里長峽,滔滔激流直逼壺口,突然束流歸槽,形成 壺口瀑布極為壯觀的飛瀑,仰觀水幕,滾滾黃水從天際傾瀉而下,勢如千山飛崩,四海傾倒,構成壺口瀑布的核心景觀。 晴空灑雨。懸瀑飛流形成的水霧飄浮升空,雖然烈日當空,但在瀑布附近,猶如細雨,濕人衣衫,這也是水底冒煙所產生的又一有趣的景觀,一般越接近河面水霧越濃密,因而,在水底冒煙時,岸邊觀瀑難免衣服濕漉漉,如在輕洗。

旱天驚雷

  黃河在峽谷中穿行,洶湧的波濤如千軍萬馬,奔騰怒吼,聲震河谷,當瀑布飛瀉,反覆衝擊岩石和水面時,產生巨大的聲響,並在山谷中回蕩,恰如萬鼓齊鳴,旱天驚雷,聲傳十數裏外。只有在壺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黃河在怒吼」、「黃河在咆哮」。

冰峯倒掛

  隆冬季節,龍槽冰封,兩岸溢流形成的水柱如同大小不一的冰峯倒掛懸崖,彩虹時隱時現,遊移其間,七彩與晶瑩映襯,使遊人無不嘆喟造化之神奇。

十里龍槽

  壺口至孟門約5公里,在這段400多米寬的箱形峽谷的底部,黃河水流下切,形成一條30—50米寬,10—20米的深槽。黃河水從壺口奔湧下瀉後,以每秒數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歸於此槽。由於傳說它為龍身穿鑿,故取名「十里龍槽」,也稱「十里龍壕」。是壺口瀑布溯源上移,瀑下深潭隨之連續延伸所形成的,此深槽嵌在原谷底基岩河牀中,槽旁原河牀底的大部分,成為非洪水期的河岸,這種河岸比較寬、平,全由堅硬的砂岩構成,近水處,幾乎沒有一點砂石,平坦的可以在上面行車,「旱地行船」正是利用了這種地質地貌條件。

黃河壺口瀑布,是中國黃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騰洶湧的氣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西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距太原大約5、6個小時車程;距西安大約2個多小時車程。黃河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落差9米,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

風景名勝粗獷、深厚、莊嚴、豪放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千姿百態,壯觀無比的壺口瀑布則是黃河的代表。從這裡往南不遠,是龍門上口——孟門。在那裡有「孟門夜月」奇景和大禹治水的「鎮河石牛」。

1、瀑布兩邊的河岸全是較為平整的大岩石,表面覆蓋著一層黃土,瀑布沒有圍欄,所以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要站得太靠近;

2、每年十月是壺口瀑布水量最大的時候,人們往往選擇這時來旅遊,但此時當地氣溫較低,來之前最好備一件厚衣服。

3.、乘壺口旅遊專線車沿西安至延安公路經銅川,黃陵,洛川行至於史家坪鄉後,改沿309國道向東經宜川,圪針灘鄉轉向北,至壺口鎮。

4.、乘坐西安到宜川的汽車,行程340公里,票價50元/人,在從宜川縣城乘汽車到壺口,票價5元/人。

5、遵守當地民風習慣,同時尊重當地宗教信仰。

6、愛護公共環境,不隨意丟垃圾。

7、不隨意拍照、攝像。

8、路途較遠,最好帶些食品,路上食用。

10、周邊景點:壺口瀑布周圍還有孟門月夜、鎮河神牛、旱地行船、清代長城、明清碼頭、梳妝臺、古炮臺、克難坡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若從吉縣遊壺口,在壺口瀑布往西8公里有閻錫山故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