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是貨真價值的“愛房一族”。從國內買房,到遠赴海外囤房, 似乎中國人走到哪兒,哪兒的房子就跟着漲。

年初,一位中國人在日本一口氣買下一條街,引起日本華人圈的不小轟動。


房價“不漲”之後,會陷入什麼樣一個境地?

事實上,不僅在日本,據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學會2017年的報告顯示,2016年,大中華區購房者在美國購房總交易額達317億美元,佔所有國際買家成交總額的26.6%。

而加拿大《環球郵報》的調查顯示,在加拿大購買房產的海外買家,來自中國的就佔了70.6%;澳大利亞某銀行數據則顯示,有近75%的在澳華人擁有自己的房子,而非華人羣體中只有61%。

中國人對於土地似乎有種天然的情結。房子還會不會漲?也就成了當下多數人爭論的焦點。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假如房價“不漲”了,會發生什麼?


房價“不漲”之後,會陷入什麼樣一個境地?

1、如果房子再也不漲,那麼首當其衝的,當然是開發商們的淚奔。

沒有一家開發商不是高槓桿運轉。

因爲他們的工作,其實就是搞了地,造了房子,然後賣出去。

可是,地卻越來越貴。

這就意味着,你只有加快週轉,才能用獲得的現金流去買入更多長期漲價的地。拖久了,你的現金流根本追不上不斷飆升的地價,而這很可能就意味着出局。

其實,開發商這個活,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光鮮,風險也是巨大的。

無論是資金週轉出了問題,還是拿不到地,亦或是遇到週期性的調控時自己的節奏和策略出現偏差,那等待自己的,都是“活不下去”。

當然,普通人不會關心這個!

畢竟在大多數人看來,開發商就是萬惡的資本家,是騎在廣大無產階級頭上的大壞蛋。天天喫香喝辣,不管大家死活。

然而,這些萬惡的資本家,面對浮動的房價,其實內心也是萬馬奔騰。

只不過,成年人的世界裏,更多的不是大呼小叫,而是默默忍受。

房價“不漲”之後,會陷入什麼樣一個境地?


2、如果房子再也不漲,那麼地方財政應該也會很鬱悶。

由於諸多歷史原因,大家習慣了政府包辦一切的思維:

失業了,政府怎麼不管?

經濟下滑了,政府怎麼不管?

通貨膨脹了,政府怎麼不管?

小孩子讀書有困難,政府怎麼不管?

退休沒有養老金了,看病難了,政府怎麼不管?

房價貴了,政府怎麼不管?

城市發展慢了,政府怎麼不管?

今年養老金漲幅小了,政府怎麼不管?

……

好像政府是萬能的,本身有一隻點石成金的手。

然而,如果大家把地方財政的統計年鑑打開,自己看看數據,就會發現,事實上——

真的不是這樣!!!

上面無論哪一條要政府“管”,其背後都需要財政的大量支出作支撐。哪怕是多加一些人手,這加班費、津貼,你總要給吧?!

然而,放眼全國,各項增值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根本支撐不了地方財政的開支。

如果沒有房地產繁榮帶來的土地出讓金、各種環節稅費,幾乎沒有一個城市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3、如果房子再也不漲,那麼中國的老年人將不再有養老金和醫療保障。

我們很多人知道現在的老齡化很嚴重,但很多不知道有多嚴重。

以上海爲例,上海目前的老齡化在30%左右,與日本的平均水平相仿。

而每年上海的養老金等社保開支增幅大約在15%上下。也就是說,是上海GDP增長率的2.3倍左右。

按此速度,那麼到了2025年,上海GDP的15%左右,是用來“贍養老人”的。

這還說的上海。那麼,對於其它城市,大家自己想想,又會怎樣?

查看中國的社保開支情況,你會發現,大部分是地方財政在挑重擔。

可是如我們上面所說,地方財政都離不開房地產繁榮所帶來的收入。

那麼,如果房子再也不漲,隨着社保支出的負擔越來越沉重,拿什麼來支撐老人的晚年開銷呢???

4、很多人都希望房價不要再漲了!

因爲大家覺得:房價不漲,我們工資就可以有很多結餘,可以出去喫香喝辣。

然而,這只是幻想!!!

現實,從來不是房子喫人,而是人在喫房子;

現實,從來不是房價太貴,而是人越來越貴 (老齡化);

現實,從來不是房子是萬惡,而是我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渴求越來越強;

房價“不漲”之後,會陷入什麼樣一個境地?

在一個大部分人什麼都想要的時代,房子,作爲超級“背鍋俠”,就這麼橫空出世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