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們為什麼使用你的系統?

因為他們有信息需求

看完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您明白以下幾個問題:

  1. 信息架構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2. 信息架構的設計原則?
  3. 信息架構與用戶研究的關係?

為什麼出現信息架構

信息量不大的時候,根本用不著信息架構。信息架構出現的原因在於信息過載情景擴散.

信息過載

天氣冷了,我們拿買秋褲舉個例子:我們小的時候只用在街上的小店裡挑選僅有的幾個款式;而現在我們需要先考慮在那個平臺買,而那個平臺上又有無數商家…這就是所謂的信息過載,信息擺脫了物理容器的限制後的激增。

情景擴散

還是拿買秋褲舉個例子,你可以在手機上購買、可以用ipad或者電腦、也可以電視購物;還可以使用天貓精靈什麼的…

圖片來自谷歌

鑒於信息和設備類型的激增,我們需要一種系統、全面且整體的方法來組織信息,讓它更容易查找理解——而不管用戶採用何種情景、渠道或媒介來訪問它。這就是信息架構的關注點:讓信息可查找和可理解。

信息環境

使用數碼產品和服務的體驗正在擴大到不同場所和時間的多個設備中。我們必須意識到通過語言的使用與這些產品和服務進行交互:標籤菜單描述視覺元素內容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創造出區分這些體驗和有利於(或者不利於)理解的環境。

為查找而設計

人們來到你的網站或者使用你的應用程序的原因:他們有信息需求

數字系統存儲的不只是高度結構化的數據。不用驚訝,文本是最常見的數據存儲類型,而且文本本身就是有模糊且混亂的想法和概念組成的。

4種常見的信息需求

  1. 已知條目搜索類似你需要買xx牌xx型號的秋褲?
  2. 探索式研究類似你需要搜索一些好評優先的秋褲?
  3. 無遺漏式研究類似你想把淘寶上所有秋褲相關的都看一遍
  4. 重新搜索比如說突然想起去年買過的秋褲,如何像挖墳似的把它在app中找出來?

信息搜尋的行為

搜索、瀏覽和詢問都是查找的方法。信息搜尋的行為有兩個其他的主要方面:迭代和整合。人們搜尋信息的行為類似「採摘模型」

用戶從一個信息需求開始,然後在一個信息系統中沿著可能非常複雜的路徑移動,並在這個過程中採摘信息。因為當人們更多地瞭解自己的需要,以及從系統中得到更多信息後,就會修改自己的信息需求。

說起來文謅謅的,讓我用二年級的畫畫水平加上自己買淋浴時搜索信息的行為路徑來說明「採摘」模型。

瞭解信息需求和信息搜尋行為

不同的信息需求對應不同的信息搜尋行為,我們怎麼才能瞭解用戶的信息需求和搜尋行為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用戶研究

談完了可查找性,是時候聊一些如何讓信息更容易理解了。

為理解而設計

圖片來自鬥圖啦

場所感

當你訪問網站並瀏覽其導航結構、標題、分區標題、圖片和其他的元素時,你的感官和神經系統都是在提取並告訴你現在在哪兒。

組織原則

信息架構從物理世界獲得了很多的啟發。從物理環境轉接到信息環境中的一些組織原則:

  • 結構和秩序信息架構中元素的層級系統和秩序讓產生的產品具有含義和場所感。這裡通常導航結構中最高層次的元素「第一級導航」在定義信息環境的概念邊界和整體感知「形式」時起到重要的作用。
  • 節奏這些模式可以增加興趣、活力和規模。

  • 類型系統隨著數字信息環境的發展,它們開始形成類型系統。例如淘寶的信息結構往往和京東的有所類似。所以我們需要了解競品網站看他們提供的內容是否對用戶有效。

  • 模塊化和可擴展性信息環境也是由隨著時間的推移以不同速率變化的層組成的。雖然網站的頁面佈局、視覺設計和交互機制可能會改變來顯示流行的風格,但他們的語義結構通常是相對穩定。

重新閱讀《信息架構-超越web設計》給我了很多啟發。一月不更文,更文花兩天。週末結束??,關於某個領域的知識確實需要時間和經驗慢慢累積。

文章參考:《信息架構-超越web設計》


感謝你的閱讀!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點贊或轉發,比心~

weixin.qq.com/r/WS-64t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