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稍微去了一下維也納黃金...咳咳,國家音樂廳

欣賞了一場音樂饗宴

EventImg(280)  

只能說......完成度真高啊喂~

讓咱們的National Concert Hall瞬間變得金碧輝煌、擁有200年歷史

彷彿建立於神聖羅馬帝國喬治...whatever皇帝時代

沒聾也沒瞎的貝多芬他本人帶來的演奏

 

【曲目一 Stravinsky: Concerto in E-flat “Dumbarton Oaks”

嗯今天下午在youtube上第一次聽到,史(略←)的室內樂相當考驗演奏家的水準與默契

光是音準要嘎在一起若是臺灣人應該會管樂和絃樂打一架然後管樂再每個人又互打一架 

絃樂時而獨立又時而和鳴

其實這首曲目雖然演奏乍聽複雜但不難欣賞,大量對位、模仿

重點是聖馬丁把他拉得既有趣又生動 

老公表示第一次覺得法國號不吵的(到底你之前都聽了什麼樂團啊XD)

 

【曲目二】 Haydn: Symphony No. 77 in B flat Major

說實在覺得普萊亞似乎指揮方面還好(爆)

結果一看節目冊他曾主修指揮跟作曲(炸)

第二樂章還是稍微讓我彌留了一下,想說啊啊果然海頓還是跟我不熟

聽古典樂派不恍神好像對不起音樂家(完全錯誤)

但到了第三、第四樂章,喔喔!! 有fu

如上面所說瞬間音樂廳變成黃金廳惹!!

 

=========中場休息===========

【曲目三】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5 “Emperor”

這首太強大以致於前面心得都有點忘了所以都寫得很敷衍 

那稍微認真一點條列:

 

1. 原來我們一直都誤會了。

跟之前聽過的每一位【皇帝都不一樣,我終於瞭解到,

為什麼大家喜歡彈得這麼「浪漫

貝多芬聽了大概都想孕吐了(X)

雖然連節目冊都寫說這首是開啟浪漫樂派協奏曲先河的blabla

但貝多芬就是貝多芬啊!! 

印象中上德國人的大師班時也被糾過不要把貝多芬彈得像「橡皮糖」

可以變化詮釋的地方還是很多,例如力度、音色、對話、樂句處理、方向......

速度當然也不是完全死板板!而是一種巧妙

今天的【皇帝】簡直比好萊塢電影還精彩豐富百倍啊!!

要不是座位在四樓我一定秒站起來鼓掌

 

2. 如大家所知協奏曲自彈自指是古典時代的慣例,今天的演出更讓我明白他的用意

也唯有封建時代由同一個主子養的樂團、同一個主子僱用的樂長

朝夕相處的默契培養,纔可能表現出如此天衣無縫的搭配

但聖馬丁也是「現代」的樂團啊?(1968~) WHY?!!?

 

學到重要的一課:

樂團不是指揮的附屬品,就像鋼琴合作不光是「伴奏」一樣

樂團也不能自己拉自己的,任憑隨便什麼水準的指揮反正都拉一樣

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只有"大咖"來的時候才專心ㄎㄎ)

真正實力相匹配的指揮、獨奏家與樂團,互動的模式超乎我們想像

那究竟該以誰為主呢?

 

答案是:以音樂為主

指揮及每位演奏家對這個音樂作品的內涵與風格理解,達到一致。

並且及時表現出來。

 

簡直天方夜譚了是吧。至少我在臺灣的樂團還未聽到這一點。

 

3. 我們的樂團似乎一聽到【協奏曲】這關鍵字就先入為主

 

「啊反正只是配角」「啊就看指揮要怎樣就怎樣嘍」「我就吹好自己的部分不出錯」

 

拜託,小學生嗎?

指揮的角色我相信也很多需要學習,如何能和團員既合作又競爭達到平衡?

絕對不是一人樂團的擴大而已。

 

我在今晚的皇帝協奏曲中清楚體會到

【這是一個能夠即時對演奏家作出反應的樂團,並且以個人為單位】

(沒有人有任一刻能打混或放空)

從不會有什麼「喔反正有首席罩著我吹小聲點」或「這裡是別人solo我少些」

小聲就沒有音樂嗎?怪哉,那作曲家寫這麼多部幹嘛?

音量記號也遠遠不止譜上大概只有p~ff,每個人都可以有層次感

合在一起又是加成的效果。

這曲只有兩管編制,當然就不要妄想後浪漫那種排山倒海惹

但真是讓人喜樂充滿的演出,趣味十足,目不暇給

 

4.喔喔FAZIOLI(流口水),彈過一次就讓人念念不忘的義大利國寶

用來演皇帝真是...非常的...正確

普大神充分發揮了FAZIOLI非常「上品的音色

都可以剪輯來當鋼琴的CM了 (認真)

 

不過也是可以感覺到他controlling的一面

一定要在Fl.和 Oboe solo 與鋼琴double時盯著人家瞧嗎XD(默契嘛)

用眼神暗示:「跟我」or「沒跟好走著瞧」(誤)

管樂都壓力大到昨天沒睡了啦

 

【encore】Mozart Piano Concerto K. 467 - II. Andante

無話可說,結束時全場觀眾沉浸其中

 

 

================================

謝謝你們帶個我美好的音樂之夜

講難聽會覺得在臺灣根本學不到正統歐洲音樂

對於音樂的態度差太多了

 

今晚是幾乎企業包場,觀眾水準蠻高(從穿著判斷XD)

頂多一次鬧鐘響和些微咳嗽,拍手也都有hold住

 

深切奉勸各位如果有心學習,真的不要吝惜花點錢去聽真正一流樂團的機會

多接受些震撼教育啊!!

(但也要人家來不要亂演的啦XDDDDDDD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