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寫了旅遊開發中裏:分析、招商、文化、營銷四個方面,現在終於要講旅遊最重要的關鍵詞:遊客體驗。在互聯網思維裏,你的產品好不好,評價的標準就是用戶體驗。而我們一個景區好比一個產品,古語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遊客是用腳投票的。只要景區的用戶體驗做到極致,其他差一點,慢慢都可以形成遊客雪球效應,而一個用戶體驗不好的景區,生命週期會縮短到幾年甚至幾個月,可能很快就會死亡。

旅遊策劃和景區運營都會在用戶體驗上做一些規劃(未來應該有個職業是景區體驗官,立FLAG為證),今天我詳細講解下遊客體驗分哪些部分,其中,高級的遊客體驗和未來景區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旅遊心理體驗層次大約可以分成四層:

第一層:朝聖型體驗,比如麥加在所有伊斯蘭人民心中的地位,再好比前幾年的電影《岡仁波齊》,再比如登山者心中的珠穆朗瑪峯。這種景區都是可遇不可求,需要宗教或者文化來站臺。如果追求這樣的旅遊體驗層次,需要結合景區內容,或者有宗教、或者有文化大IP,把一個細分市場的遊客體驗做到極致。這種景觀一般是世界級的,目前國內只有故宮可以做到。

第二層:不去渾身不舒服型體驗,我身邊有個朋友,整天唸叨著去日本北海道旅遊,因為工作忙又抽不出時間,過幾天就要又看看機票,看看行程。這樣的景區就是不去渾身不舒服型。這種景區有個特點,他能持續輸出內容。比如日本北海道,有電影《情書》,還有那麼多描寫北海道雪的作品。總有一款打動了你,就給你精神上的嚮往和憧憬。

這樣的景區除了自然景觀本身就非常好(這些自然景觀更多是鄉愁、親民的)然後再持續的輸出內容。比如國內的大理、稻城、烏鎮都有這樣的潛質。

第三層:去過還可以去型體驗,這樣的景區一般在離你家開車三至五小時之內。有的就是個公園、有的是個景點—你覺得不錯來了親戚朋友都會帶他們去,有的就是你自己喜歡去哪裡裝裝逼逛逛街的地方。

給人這種體驗的景點發現有一個共同點了嗎?讓你放鬆得到心情愉悅。所以這個景點一定不是很累的,不能遊玩一整天累死累活,最好是有大片的綠地、森林、湖泊、要有人文社交、要滿足在人的某一階段的心理狀態,如學生、單身狗、談戀愛、帶娃出行等。而景區裡面的商家IP也非常的重要,某一個書店、某一個咖啡館可能就是讓你持續在此地產生消費的原因。

第四層:去一次逛逛就好了。比如重慶武隆的天坑地縫、貴州的黃果樹瀑布等,這樣的景區門票貴,旅遊高峯期人滿為患、走一次累的不行。到了景點看一看哇好壯觀,以後就再也不來了。這樣的景區也不是人工景區,多數為自然景區為主。這些景區未來運營都較為乏力,沒有可持續增長點。

我們按產品設計的思維來構建下旅遊的用戶體驗(遊客體驗):

一:營銷感受(進入你腦海中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非口碑傳播,如軟文硬廣宣傳會較為排斥,而口碑傳播或朋友圈傳播效果較好。比如朋友圈點贊轉發送門票禮品等,這樣的過度傳播轉發還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短時間帶來了人流,但這些消費羣體都較為低端,產生的消費也較為有限,一個景區不能只看人流量,還需要看帶動的消費和可持續性發展(產品復購率)。

二:產品感受(產品本身是否滿足我的心理訴求或使用訴求,性價比、小驚喜、氛圍營造、舒適度)。原本性價比這個詞想用品牌和品質的,但最終還是用了性價比。因為廣大的中國市場表明,農村和非一線城市的市場是無比巨大的,先說下景區活動怎麼做:我們在設計了很多活動:包括旅遊的古鎮音樂節,煙花節等,但我們在活動公司瞭解到最有效的竟然是一些全民搶雞這樣的活動。

看一個視頻

視頻封面

00:11旅遊景區活動

成本很低:幾隻雞,一隻雞100元,然後誰抓到歸誰。很受歡迎。

說這個就是我們在景區活動的體驗上也不是完全追求高大上的活動,這些活動雖然感覺較為低端,但羣眾很樂意參與。這樣的小活動可以高頻做,豐富景區內容。那高級一點的活動和活動體驗的未來發展方向呢:

沉浸式體驗景區:估計很多人還沒聽說過這個名詞。做旅遊還是要多去看看目前北上廣都有什麼變化。沉浸式體驗圈內很火的是洋沙湖漁窯小鎮。

遊客每個角色任務是不一樣的,你可能是是皇族後代,可能是革命軍,可能是江洋大盜,每個遊客會有一個特定的劇本,你需要完成的任務,你需要在景區那個位置和哪個商戶交流進入下一個流程。

遊客扮演的軍閥
讓你過足戲癮的景區

但是目前這樣的景區都沒有成熟,有個巨大的痛點就是所有沉浸式遊戲接待量非常小,漁窯小鎮景區每天上限接待200人,門票是700一位。

那未來沉浸式遊戲發展方向,我認為現在這樣的收費模式還很低端。參考我們電腦遊戲發展方向,以前遊戲叫充點卡,相當於景區收門票;現在都變成什麼了,叫內嵌收費,門檻很低,大家誰都可以參與,但有錢的高端玩家就會充值買各種裝備和道具。

這個我不能說得太深了,因為我們景區正在做這個事情。大家可以展開聯想,未來的景區是什麼樣子。

最後說一下國家公園的遊玩體驗,我手上正好有美國國家公園的手冊,看看我們國家的景區開發和國外還有多大差距。

這是遊客手冊(對比下我們國家景區的遊客手冊)

一些安全知識等

結合景點做任務,填寫表學知識

(如需全套資料可以關注、點贊後與我私聊)

以上就是景區如何與遊客互動提升體驗。

不管是策劃還是運營都需要和在地文化進行黏合,讓每個遊客在文化中融入角色進行學習。

其他的就不過多闡述了,產品的體驗涉及到方方面面,要的就是細心和創意。只要一直以保持這兩個觀點站在遊客角度去思維,一定能把旅遊產品做的更好。

二:服務感受(售後是否良好、服務是否到位)。

這裡說下景區的管理規範問題,這個是個重點。很多景區髒亂差,大家都知道是管理不規範,但實際上景區衛生做好,很簡單。就是前面有人扔垃圾,後面就有清潔人員在撿,這樣扔東西的人就不好意思,以後就更不會扔。而只要是有人扔了垃圾沒人管,垃圾就會越堆越多更難打掃。

所以所有的服務就是做到細緻入微,所有的景區運營人員都應該制定績效考覈,所有都要與獎金掛鉤。並且賞罰分明。

這個主要涉及的是景區管理,總之景區管理很多地方也沒有引進好的管理制度,如果景區服務不好,一定是管理團隊不夠好。

(碼字不易,有用的話請點贊讓更多的人看到。文旅行業資源共享,點我資料一起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