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橋站,京滬高鐵南北縱向每日往返90條線路,在這兩個最大的一線城市之間有序穿梭,這是一條1300公里的漫長線段,途經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鏈接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兩大經濟圈,在運營7年、盈利3年之後,它將變成首家在A股上市的高鐵線路。

據媒體報道,11月8日在上海舉辦的“2018年中國國際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大會”期間,中國鐵路總公司經營開發部主任毛秉仁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已經立項,並選定多家券商保薦人。而根據中鐵總公司網站信息顯示,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於2008年1月9日向國家工商總局申報並批准成立,現註冊資本爲1306億元。

航母下水,誰將分享盛宴?

目前,京滬高鐵公司一共有十二家大股東,分別是: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46.21%,中國鐵路總公司直屬全資企業)、平安資管(12.25%)、社保基金(7.66%)、上海申鐵投資有限公司(5.61%)、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5.21%)、南京鐵路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5.00%)、山東鐵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4.63%)、天津鐵投(4.51%)、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3.99%)、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2.17%)、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41%)、河北建投(1.35%),中國鐵路總公司絕對控股。

衆所周知,A股上市門檻是很高的,尤以淨利潤必須連續盈利三年以上爲甚,京滬高鐵上市立項說明它已經具備這個條件。京滬高鐵的收入大頭實際來自兩部分。一部分爲本線車的客票收入,另一部分爲跨線車給京滬高鐵公司繳納的線路使用費。

雖然京滬高鐵從未正式公佈過自己的盈利數據,但是從十二大股東關聯數據中還是可以看出端倪。

中國平安發佈的年報顯示,中國平安2016年獲得的京滬高鐵現金分紅爲1400萬元,2017年現金分紅爲1.98億元。

相對應的,另外京滬高鐵的幾家地方政府投資公司股東,也都從中分得了一杯羹。

2018年2月,一份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2016年已收到京滬高鐵分紅款376.65萬元、2017年8月收到分紅5951.84萬元。”

2017年6月底,聯合資信出具的《天津鐵路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跟蹤評級報告》就顯示,“2016年,公司首次獲得京滬高鐵2015年度分紅1186萬元”。根絕該公司持股比例4.51%估算,京滬高鐵2015年至少盈利26.30億元。

而根據河北建投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2018年蹤評級報告顯示,2016年,京滬高鐵運輸收入爲263.08億,利潤高達95.27億;2017年京滬高鐵運輸收入爲295.95億元,利潤達到127.16億元,相當於每天擁有3483.84萬元利潤。

盈利背後是客流量的支撐,京滬高鐵通車後,客運量逐年攀升,2014年全年京滬高鐵運送旅客超過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7%。京滬高鐵運營6週年時透露的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需求旺盛的事實。截至2017年6月30日,6年間京滬高鐵累計開行列車58.3879萬列,年均增長18.6%;累計運送旅客突破6.3億人次,年均增長21.2%。

線路運能已近飽和,節假日更是一票難求。近兩年來,建設“京滬高鐵二線”的傳言已起。一些地方政府發佈的文件和一些官員的公開發言都曾明確提出積極推動“京滬高鐵二線”規劃建設。

一條優質的高鐵線路,變身一家上市公司,這是中鐵總的第一次嘗試,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將國有公用事業資產從前期融資到後期變現的閉環。

這的確是一場盛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