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1日,申通快遞發佈公告稱,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

申通計劃新設立A和B兩家新公司,並已引入阿里巴巴作爲新公司A(佔公司總股本的29.90%)的戰略投資者:阿里巴巴將通過受讓實際控制人或德殷投資(申通快遞母公司)持有的新公司A的股權或者向新公司A增資的方式,獲得新公司A的49%股權,阿里巴巴爲此支付的對價爲人民幣46.65億元。

此筆46億的大買賣並非阿里直接持有,而是間接入股申通,從公告來看,德殷投資持有申通53.76%股份並沒有變化,仍由陳德軍、陳小英通過德殷投資和新公司控制。

但至此,阿里仍將“四通(百世匯通、圓通、中通、申通)”全部收入麾下。

作爲新零售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行業從傳統的貨品流動發展到如今體系化運營,自然也成爲各個巨頭企業的必爭之地。

此次阿里高調拿下申通,也爲物流行業的下一輪正面戰爭打響了前哨戰。

智慧物流成主要發力點 物流行業頻獲資金進入

近年來,智慧物流企業的融資事件數在不斷增長,2010-2018年融資事件數總計403起,據已公開的具體融資計算,總額高達711.6億元,按照均值計算,每起融資規模均以億元爲單位,融資金額達1.7億。

而2017年更是迎來了智慧物流領域的融資高峯,總計104起。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將目光聚焦到阿里系的物流佈局上,單阿里對四通一達的投資金額就已超過200億元,而菜鳥網絡也爲自身日益龐大的網絡組織不斷添磚加瓦。

艾瑞網整理了菜鳥網絡成立至今的公開對外投資事件,可以看出菜鳥除物流外,也將觸角延伸到相關產業鏈當中。

與此同時,京東的智慧物流發展已具備較爲完善的規模。

2017年宣佈獨立於母集團的京東物流在2018年獲得25億美元融資之後,便有消息傳出將會在2019年獨立上市。

從早期的獨孤一擲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到現在的迅猛發展,經歷了11年的成長,京東物流早已脫離了京東電商平臺下的附屬運營線,轉而成爲能夠獨立運營且爲京東獲利的項目,並開始在快遞、快運、大件、冷鏈等方面持續發力。

物流行業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止是簡單的運送貨物如此簡單,所以現階段無論是順豐、京東還是阿里體系下的物流體系,都在打造“智慧物流”——

所謂智慧物流,即通過智能硬件、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與手段,提高物流系統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的能力,提升整個物流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

以技術支撐爲導向,將成爲未來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決定性因素。

誠然馬雲曾公開點評京東自建物流體系說:“京東將來會成爲悲劇,是方向性問題。京東自建物流員工太多會把自己拖垮。”

但隨着電商業務在社會發展中的不斷延伸,物流作爲網購的要地,巨頭們又豈能如此輕易錯過。

京東在很早之前就提出,將通過打造一個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相結合的“類無人的商業體”實現智能配送、無人配送的商業化,現如今的智慧物流已然成爲京東技術成果的展示平臺。

京東物流不僅通過內部現有管理體系完成了自身平臺的貨物快速配送形態,同時也開放物流資源,面向國內36個城市開放攬收業務,開展大件包裹寄遞服務等,這些舉動都是在瞄準未來幾年國內智慧物流的萬億市場規模的大餅。

同樣作爲智慧物流的先行者,順豐也緊跟其後開展新業務,但由於盈利模式還未成熟,加之在新業務上的燒錢,導致順豐去年的負債率上升,高於同行的平均負債率水準。

加之阿里入股申通的舉動,也被業內解讀爲劍指順豐和京東物流。

今後的物流行業避免不了一場份額之爭。

順豐穩居行業一位 淨利潤下滑或將帶來隱患

阿里與順豐的尷尬關係在業內早已不是新鮮事,據媒體先前報道,馬雲曾和順豐有過合作意向,但因無法達成雙方共贏的滿意局面也就此作罷,後因百度外賣情牽餓了麼,又被挖出此前順豐曾有意向就外賣業務與百度進行合作。

順豐爲百度外賣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0餘個城市的部分商圈提供餐飲外賣配送服務,但由於融資價格和條件未能談攏,談判最終走向破裂。

那麼,菜鳥網絡的這步棋是否能決定物流行業最終勝局呢?

從2月末順豐公佈的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來看,順豐在2018年全年總營收高達909.43億,逼近千億大關,而中通2018年全年營收則爲176.045億元,目前韻達、申通和圓通的2018年度財報還未公佈,但從前三季度公佈的營收情況推測,順豐依舊能夠保持第一名的位置,且遙遙領先其他幾家。

單從營收來看,想撼動順豐的行業一位似乎還差距較遠。

(傳說在淘寶上拍下的專用順豐貨運的飛機)

然而順豐也在業務增速上摔了跟頭。

2018年順豐全年業務量累計達38.69億件,同比增速26.77%,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快遞服務行業的全部業務量爲507.1億件,同比增長約26.6%。

從增速角度來看,順豐的業務量增速幾乎與行業增速持平,也較難看到新的突破增長點。

順豐發佈2018年度業績快報期間,就將淨利潤下滑的原因歸爲“除成本上漲的影響外,公司主動應對市場需求,對新業務進行了開拓性投入,以擴展多元化的物流服務。”

(順豐2018年財報)

爲拓展自身供應鏈業務,順豐在去年一年收購了廣東新邦物流有限公司業務,建立“順心捷達”快運業務獨立品牌;還以1億美元的價格投資了美國物流服務平臺Flexport,將服務擴大至全球市場;又宣佈成立新夏暉公司,深耕冷鏈物流等。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順豐花在收購以及投資上的金額已經超過了70億元。

未來專業的物流企業所面臨的競爭與挑戰將不會侷限於本行業內,將物流、配送環節作爲必要補充條件的新零售企業更有可能將其取而代之。

面對菜鳥聯盟來勢洶洶,順豐亦或京東,如果沒有萬全的應對之策,市場份額恐將被進一步壓縮,物流行業轉向互聯網巨頭麾下或許只是個開始。

無限利好 但仍應警惕潛在發展束縛

就在阿里和申通正式宣佈入股消息之前,有關於推動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消息也在兩會期間傳出。

3月4日,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24部門日前聯合發佈文件,在25個方面出臺措施推動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其中,重點包括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物流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大金融政策支持等。

發改委表示,將促進現代物流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降低製造企業物流成本。未來將加快落實推進物流產業發展政策落地,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加快修訂出臺《收費公路管理條例》。

這對於以公路貨運網絡爲主的物流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費用成本的降低將刺激行業的再次發展。

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峯會上,馬雲曾精彩描述過阿里對於物流行業的目標,阿里將把更多資源投入到數據技術研發、智能倉儲配送等方面,在未來5年內將有1000億的投資計劃,全力以赴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並實現“國內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有專業人士分析,菜鳥網絡是第四方物流的載體,統籌更多的第三方服務,爲消費者和物流行業搭建更好的平臺。

業內所強調的第四方物流平臺究竟是什麼呢?

結合一些業內人士的預判,貨真價值的第四方物流應當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1、強於解決方案或整合方案;

2、對物流各細分領域及配套產業的資源非常熟悉;

3、能在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整合各領域的資源,共同確立遊戲規則,解決物流或供應鏈的問題。

第四方物流更像是物流行業的“霸主”,做着統籌的工作,利用其高效的IT系統進行統籌,結合大數據的分析等技術體系,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配送效率、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樣反饋到消費者頭上就是用更少的錢、更快的時間拿到了自己的貨物。

而菜鳥恰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龐大的業務體量和多維度的服務。

馬雲認爲,未來快遞企業要必須有全球觀,全局觀,以前的物流是以企業勞動爲主,以後是以腦力爲主,而菜鳥未來就要做物流業的大腦,幫助物流公司做得更好。

菜鳥要聯合物流企業將中國物流成本佔GDP比例降低到5%以下。如果把物流成本佔GDP比重降到5%以下,可以爲製造業創造巨大的利潤空間,這是菜鳥和物流行業應該爲國家做的事情。

丁道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從目前來看,菜鳥網絡的體量和能力肯定不會滿足於國內市場,對於全球物流市場的開拓也已經付諸實施”,阿里的物流業務將伴隨着菜鳥網絡的逐步完善,着手鋪陳海外戰場。

據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巴巴、菜鳥智能物流網絡已經吸引了全球3000多家物流企業參與其中。

並與中國郵政、俄羅斯郵政、西班牙郵政等全球主要國家的郵政網絡達成戰略合作,與新加坡航空、阿聯酋航空、空橋航空等全球主流航空公司建立空運網絡深度合作,與中歐班列、東南亞和澳洲海運專線網絡形成了常態化運輸合作。

目前,中國快遞物流業已經形成了“1+8+N”的網絡協同,物流骨幹網平臺、中國郵政和“四通一達”等主要快遞公司,加上衆多落地配、即時物流和倉儲企業,形成了一個從骨幹網到毛細血管的豐富生態。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10億,年增長率爲14.4%,網絡購物使用率爲73.6%。

近年來,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AR/VR、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高速發展,逐步運用到零售行業各個環節,衆多零售基礎設施的完善和開放,爲線上線下的進一步融合奠定了基礎。

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打通了線上、線下資源,一方面提升了線上線下商家的經營效率,另一方面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購物需求,提升用戶體驗,已成爲中國零售行業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

新零售的活躍將繼續帶動物流行業進入下一階段的發展,快遞行業未來可期。

但伴隨着社會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未來服務行業的總成本也會隨之上漲,以人力爲主導的行業結構也將迎來用人成本提高的難題,換言之,快遞漲價將成爲大趨勢。

阿里巴巴在入股申通的公告正式發出後,也發文稱希望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將物流成本從目前的GDP佔比16%降低到5%,從而提升整個製造業的效率,在增加就業的同時,增加物流行業的就業幸福感和成就感。

菜鳥的這盤“大統一”棋局是否能夠獲得來自順豐和京東這兩大對手的支持還尚未可知,這一次的高調入股也絕非表面看起來如此簡單。

目測物流行業在短期內無法實現較大的格局變動,距離馬太效應還有一定差距。

參考資料:

《負債攀升、淨利潤下滑,順豐公佈2018財報透露的信號有點多》 天下網商 蔣菲

《阿里入股申通,智慧物流要變天了?》新京報 王霄

《入股申通,至此“四通”物流全被阿里拿下 構建第四方物流版圖》 丁道師

(本文爲艾瑞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