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房≠居住正義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張潼╱台北報導】
將公共住宅改為「可租可售」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拋出「亂打房,台灣經濟會完蛋」說法後,昨日更不諱言地說,單靠打房,無法實現居住正義;尤其,台北市民房屋自有率至少7成,打房不會受到歡迎,「到底是打什麼房?打誰的房?根本無法說明。」因此,他會推出市價85折的公共住宅讓年輕人有房住,但豪宅就不必干涉。
革命分階段 先要租得起
面對外界抨擊北市府打房立場丕變,柯文哲昨日強調,他沒說過要打房,而是主張透過公宅「平抑房價」。所以,北市府是要透過4年興建2萬戶、8年5萬戶「只租不賣」的公宅,以市價85折先讓年輕人租得起,對經濟狀況最底層者再給予補貼,「至於要讓他們買得起,不是短期目標」,革命要分階段。
對於公宅改為「可租可賣」,他坦言,因公有土地取得不易,加上興建成本高,市庫負擔很大,若在財務最艱困的情況下,「限制性出售」是一種選擇,只要確保市政府是公宅唯一能售回的對象,就可避免被炒作。
7成房屋自有率 不能打房
「只用打房兩個字,無法實現台灣的居住正義!」柯文哲更說,要降房價當然要注意避免過度損及持有房屋者的市民權益,房價過度震盪,也會對整體產業造成衝擊。因此,到底是打什麼房?打誰的房?根本無法說明。
他強調,不管用哪種方式計算,北市房屋自有率至少都有70%,代表打房不會受歡迎。所以,他的政策是先讓年輕人有房子住,但豪宅就不用干涉,留給市場機制處理就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