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千里

作爲二戰軸心國之一意大利,相比於其他主要參戰國,其軍隊並沒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的戰績。意大利軍隊的武器裝備亦沒有多少出彩之處。但作爲二戰期間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個工業國之一,意式武器雖然沒有如美德蘇英等大國出產的武器那樣響亮的名聲與卓越的性能,但其鮮明的特點與有趣的發展史還是值得後人品評一番的。下面我們就來談談二戰期間,意大利國產坦克的發展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坦克伴隨步兵衝擊德軍防線的震撼場景,正式宣告了坦克這一新式武器的誕生。同樣經歷了一戰硝煙的意大利人,很早就意識到了坦克將在未來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當時廣泛裝備協約國軍隊的法制雷諾FT-17型坦克,以其優異的性能與劃時代的設計蜚聲軍界,更在第一時間吸引了來自意大利的目光。1918年5月,當協約國軍還在西線拼死對抗德軍發動的春季攻勢時,意大利就向法國購買了4輛FT-17型坦克,其中一輛裝備了一門SA-18型37毫米坦克炮,另外四輛則各裝備一挺哈乞開斯M1914型8毫米機槍。這四輛當時世界最先進坦克的到來令意大利如獲至寶。當年8月2日,意大利甚至將其中一輛運到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進行公開展示,在開闊的體育場上,FT-17型坦克矯健的身姿給意大利軍方留下深刻印象,當即決定向法方申請該型坦克的生產許可證。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意大利坦克戰記

1918年8月2日在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內進行公開表演的雷諾FT-17坦克,此時意大利軍方爲其換上一挺意大利國產的S.I.A .M1918型6.5毫米機槍。

或許是出於感謝意大利在一戰期間對同盟國的牽制,法方很快就答應了意大利人的請求,意大利授權生產1400輛FT-17坦克,以應付前線戰爭的壓力。但一戰的驟然終止,令這一龐大的生產計劃難以爲繼。軍方的訂單迅速縮減,原本被分到生產份額的多家軍工企業也先後退出,最後只剩下菲亞特與安薩爾多公司聯合完成了100輛坦克的生產任務。這些國產的FT-17立即成爲意大利陸軍的中堅力量。

一戰後的意大利,雖然經濟一片蕭條,但軍事工業並沒有屈服於經費極端短缺的窘境。菲亞特公司很快就着手對法方提供的生產圖紙與零部件進行改進,按照意大利陸軍的實際需求對FT-17進行一系列改進,於1921年推出了意大利首款自主研製的坦克——菲亞特3000型。這型坦克從整體設計到懸掛裝置都基本參考FT-17,唯發動機採用了菲亞特公司自己研製的四缸水冷汽油機,相比於FT-17採用的雷諾四缸汽油機僅35馬力(公制)的功率,菲亞特汽油機擁有50馬力的強勁功率,這使得菲亞特3000時速超過了20公里(FT-17只有可憐的7.7公里),作戰範圍達到了100公里,這種性能在20年代初是非常突出的。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意大利坦克戰記

1921年與意大利版FT-17坦克(右)一同進行測試的菲亞特3000型坦克(左,這是一輛M21型號),可見兩型坦克最大的區別在於炮塔的設計

菲亞特3000的第一款生產型號被命名爲M21型,該型坦克很好的繼承了FT-17多用途可靠性高的特點。在360度旋轉炮塔內,可根據不同作戰任務的要求裝備不同火力的武器。不過M21型主要的武器還是機槍。通常的武器模式爲:兩挺S.I.A. M1918型6.5毫米機槍,或兩挺菲亞特8毫米機槍。這樣的火力配置不算很強,但在那個時代也符合軍方的要求。

不過,在1927年至1928年間意大利陸軍舉行的多次軍演中,M21型火力貧弱的缺點就暴露無疑。雖然在那個年代,坦克的任務主要是配合步兵進攻,絕少獨立完成任務。M21型雖然可以憑藉兩挺機槍的火力壓制住敵軍步兵,但對稍大些的防禦工事和敵軍裝甲車輛,則只能起到隔靴搔癢的作用。軍方意識到,有必要爲其配備速射炮一類的武器。

菲亞特公司最初的解決方案非常簡單,只是簡單修改炮塔的設計,然後直接裝上一門維克多-蒂爾尼37毫米速射炮(Vickers-Terni)。這樣口徑的武器火力倒是足夠,但M21孱弱的身體讓裝上火炮與炮彈的它顯得頭重腳輕,37毫米炮的後座力不大,但也足以讓M21重心不穩。菲亞特公司只得對坦克的整體結構進行重新設計,並加裝了動力更強勁的新型發動機,推出了新改型M30。M30在保持了同M21同樣的速度與作戰範圍的同時,火力獲得了很大提升。可裝備一門37毫米速射炮,或兩挺8毫米機槍。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意大利坦克戰記

裝備一門37毫米速射炮的菲亞特3000.M30型坦克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意大利坦克戰記

裝備兩挺8毫米機槍的M30型坦克,其槍管粗壯的套筒總是讓人誤以爲該坦克裝備了兩門火炮

在長達20年的戰間期,菲亞特3000一直在緩慢生產,直到二戰前停產,總共不過生產了152輛(其中M21型100輛,M30型52輛),這些坦克不光構成了20-30年代意大利陸軍裝甲力量的核心,還被少量出口海外,包括阿爾巴尼亞,匈牙利,阿比西尼亞(即埃塞俄比亞)甚至日本都使用過這型坦克。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意大利坦克戰記

1926年部署於意屬利比亞的菲亞特3000.M21型坦克

在軍事技術發展放緩的20年代,坦克在全世界的軍隊裏都是稀罕物,而意大利陸軍一下子擁有200多輛國產坦克,這個實力在當時的歐洲也算是名列前茅了。當然,國產FT-17與自主開發的菲亞特3000畢竟還是一戰後期的產物,對於當時尚能跟上世界先進軍事思潮的意大利軍方而言,這兩型老傢伙顯然不能讓人滿意。

這時,英美等軍事強國紛紛開始研發一種新概念坦克——“小坦克”(Tankette),這型坦克在今天看來可以被理解爲超輕型坦克。在20年代末西方世界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各軍事強國均無力維持龐大的裝甲部隊,只得探索一條新路:即開發重量更輕巧的小坦克,在軍費緊缺的情況下一樣能維持規模可觀的坦克部隊。作爲坦克誕生地的英國再次首開先河,於1927年推出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Carden Loyd Tankette,全重僅1.5噸),成爲各國效仿的對象。法國也在同期推出了雷諾UE型超輕型坦克,而日本則推出了著名的94式輕戰車(即“豆戰車”)

卡登·洛伊德坦克一經面世就引起了意大利軍方的注意。意大利很快向英國訂購了4輛該型坦克,並命令菲亞特公司進行仿製,最終推出了CV29型坦克(CV即意大利語Carro Veloce縮寫,意爲“快速坦克”)。不過單純的模仿帶來的重心不穩,動力不足的缺陷在隨後的測試中暴露無疑,且裝甲過於薄弱,改型坦克沒有獲得軍方的認可。此後經過三年半的研製,菲亞特推出了CV 33型小坦克,最終受到軍方的青睞。該坦克全重2.7噸,正面裝甲厚度爲12毫米,這強於卡登·洛伊德的8毫米裝甲,且相對於後者敞開式的座艙結構,CV 33的全封閉式結構無疑爲成員提供了更好的保護。CV33裝備了菲亞特公司全新的SPA CV3-005式4缸水冷汽油機,速度達到42km/h。最初裝備的武器爲一挺6.5毫米機槍

1938年,應軍方的進一步要求,菲亞特公司又對CV 33型的整車結構進行了優化設計,並改進了懸掛系統,同時爲其裝備了火力更強的雙聯裝8毫米機槍。這款改型被命名爲CV 35。不久,菲亞特又爲其更換了更強的火力:一挺佈雷達M1931型(Breda M1931)13.2毫米重機槍,或一門20毫米機炮。這款火力增強版則被爲CV38。同時部分CV33還不被改裝成噴火坦克,在機槍座的位置上加裝一臺火焰噴射器,並在配一輛兩輪拖車裝載燃燒劑,這款特殊的改型被命名爲CV 33lf (lf是“Lancia fiamme”的縮寫,即意大利語火焰噴射器的意思)。以今天的眼光來看,CV33/35/38這樣的小坦克在與大型玩具沒有什麼區別,但在當時卻極大滿足了軍方對在北部山區崎嶇山地地形條件執行任務的特殊要求。在戰爭爆發前後被投入大規模生產,直到戰爭結束共生產近5000輛。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意大利坦克戰記

首批出廠用於測試的CV 29型坦克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意大利坦克戰記

CV 35型輕型坦克

同樣是在這一年,意大利修改了國產武器編號規則,菲亞特3000被改名爲L5型坦克(L即意大利語“Leggero”的首字母,意爲“輕型”),其子型號就變成了L5/21和L5/30。而CV33/35/38被改名爲L3/33,L3/35與L3/38,而那型CV 33lf噴火坦克也順理成章被命名爲L3lf

在戰爭爆發前的歲月裏,L5型坦克與L3型坦克相互搭配,構成了意大利裝甲力量的核心,並很快投入實戰。在1935年意大利第二次入侵阿比西尼亞戰爭時期,這兩型坦克的出現給阿軍以極大的心理震撼。相比於雙方武器裝備水平相差不大的第一次入侵戰爭,1935年出現的阿比西尼亞北部荒原的意大利坦克雖然已經明顯落後於時代,但這些機槍射不穿,烈火燒不爛的鐵傢伙讓阿軍士兵一度陣腳大亂,特別是機動性強的L3型坦克經常脫離步兵掩護,直接插入阿軍後方突襲,給阿軍的部署帶來了極大威脅。L3型坦克這種大膽穿插的半獨立作戰模式,其實已經具備了日後德軍閃擊戰中大規模獨立運用坦克部隊作戰的特點,可惜的是此時頭腦越發僵化的意大利軍方高層未能重視這一獨特的閃光點。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意大利坦克戰記

向阿比西尼亞腹地挺進的L3/35型坦克集羣

隨後爆發的西班牙內戰卻成爲了意大利坦克的噩夢。1936年支持佛朗哥政權的墨索里尼派遣意大利志願兵團進入西班牙,直接協助叛軍與共和軍及國際縱隊作戰。這支意大利軍團只裝備了149輛L3型坦克(其中13輛爲L3lf型噴火坦克)。而對面的國際縱隊則擁有蘇聯援助的T-26型坦克,這型蘇式坦克無論是重量,裝甲和火力都全面碾壓L3這種小不點。一時間L3型損失慘重,在西班牙內戰結束後不久就退出了主力位置。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意大利坦克戰記

西班牙內戰時期的瓜達拉哈拉戰役期間,奔赴戰場的L3lf型噴火坦克與L3/35型坦克

不過L3型在同種類坦克中依然算是翹楚,而且其多用途的特點在大戰期間繼續被意軍發揮,更多的L3在巴爾幹的山地與北非的荒原扮演者偵察兵的角色,而拆掉武備的L3則被用於拖運、架橋和運兵等輔助型任務。還有不少L3被外國買家相中出口海外,這其中就包括抗戰時期缺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意大利坦克戰記

抗戰期間視察第200師裝備的L3型坦克的蔣介石,這是中國當時唯一的機械化部隊。背後是一輛蘇制T-


墨索里尼的萌蠢坦克,何以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意大利坦克戰記

抗戰初期日軍裝備的L5/21型坦克。曾與L3互爲搭檔的它,卻要在中國的土地上與昔日戰友兵戎相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