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申論考試的時間是150分鐘,也就是2個半小時。在兩個半小時裏,要完成三道非作文題和一道作文題目,其實難度還是挺大的。因此,把握好考場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就顯得尤為重要,可謂是分秒必爭。那怎樣才能節省作答時間呢?如果能夠快速審題,就能節省作答時間。

審題,就是審清楚是什麼題型,答案在哪兒,作答的任務是什麼,是什麼身份,字數有什麼限制,有幾個問等。

審清楚是什麼題型,就能按照每種題型的答題思路來作答,這就能大大縮短時間。在申論的考試中,大綱中規定到考查的能力有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貫徹執行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因此,對應的題型就有歸納概括題,綜合分析題,提出對策題,貫徹執行題和申發論述題。那怎樣判斷一個題目的類型呢?在題幹中如果有歸納,概括,概述,總結等字樣,通常就是歸納概括題;在題幹中如果有評論,評價,理解,解釋,啟示,啟發等字樣,通常就是綜合分析題;在題幹中如果有對策,建議,措施,思路等字樣,通常就是提出對策題;在題幹中如果有倡議書,講話稿,公開信,編者按等字樣,通常就是貫徹執行題;在題幹中如果有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的字樣,通常是申發論述題。

答案在哪兒,就是審清楚作答的範圍。是在材料1中找答案,還是在材料1到3中找答案,亦或是在全部才來中找答案。作答的任務是指具體的作答內容。比如概括「誰」,分析「誰」,在這裡,這個「誰」就是作答任務。身份是指作答者得角色,通常來講,省考作答的身份是一名準公務員。當然,題目中有些時候會有身份的限制,比如說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某村的駐村幹部等。審出身份後要站在身份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字數的限制是指這個題目的字數要求。題目設置的字數通常與找出的答案字數是統一的,有多少字數的限制,找出的答案就會在字數的限制內。有幾個問是指題目中的問數,通常都是一個問比較多。如果有和及並等字眼,就意味著不止一個問,需要分步作答。

只要能理清上面所說的審題六要素,就能快速審題,審清題目之後,就能快速答題,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快速答題,相對而言,就能拿到高分。


申論的難度還是挺大的。考試時間是150分鐘,在兩個半小時裏,要完成三道非作文題和一道作文題目,然而作為「國考」,失去一分就可能失去了一個向上的機會,因此,申論作答的準確性還是非常必要的。

申論作答準確的前提是審清題意,然而大多數考生沒有理解「條理清楚」這一作答要求,導致大部分考生失分現象嚴重。

大部分考生的認為「條理清楚」,就是分條列項的書寫答案。如:

第一,我國人均年閱讀圖書偏少,圖書館藏書過少,人均購書經費較低,圖書價格偏貴;

第二,讀書的人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浮躁,讀者沒有時間,還沒有形成習慣;

………………

這種作答固然是對的,但是還沒有真正作到命題人要求的「條理清楚」。

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為考生講解,如何纔是真正的「條理清楚」。

一、基礎的「條理清楚」

一般適用於題目明確要求答案需分部分書寫的情況。

如:在我國城管執法過程中,城管暴力執法和城管對象暴力抗法事件時有發生。根據材料,分別分析其深層原因。(20分)

要求:條理清晰,字數不超過300字。

注意本題的要求中有「條理清晰」這個要求,且題目要求就「城管暴力執法和城管對象暴力抗法事件」「分別」分析原因。因此在作答時就必須分開闡述,並體現一定的結構。

正確的作答:

城管暴力執法的原因為:一是目前沒有一部全國性的城管法規,執法缺乏科學、有效依據。二是城管部門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城管執法隊伍領導權歸屬混亂,執法正當性不確定;城管大多不在公務員編製內,待遇低,易影響工作情緒;容易為了考覈結果實施強制行政行為。三是為滿足執法需要而招聘的協管員文化素質低,執法方式簡單、粗暴。

城管對象暴力抗法的原因為:一是部分城管對象素質低下,法制意識弱,缺乏對市容法規的理解。二是城管對象大都靠擺攤售貨維持生計,經濟承受力差,守法與生計間產生衝突,極易因此與城管產生敵對情緒。

錯誤的作答:

一是目前沒有一部全國性的城管法規,執法缺乏科學、有效依據。

二是城管部門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城管執法隊伍領導權歸屬混亂,執法正當性不確定;城管大多不在公務員編製內,待遇低,易影響工作情緒;容易為了考覈結果實施強制行政行為。

三是為滿足執法需要而招聘的協管員文化素質低,執法方式簡單、粗暴。

四是部分城管對象素質低下,法制意識弱,缺乏對市容法規的理解。

五是城管對象大都靠擺攤售貨維持生計,經濟承受力差,守法與生計間產生衝突,極易因此與城管產生敵對情緒。

二、層級較高的「條理清楚」

一般適用於題目沒有提示,但是答案可以進行分類的情況。

如:「給定資料7」提到,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是場大進小退、優進劣退的改革,請結合資料內容,談談這一觀點得出的主要依據。(20分)

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具有針對性。300字以內。

題目並沒有明確提示答案應該是什麼形式。但是經過對答案要點的分析,可以將答案要點分成幾個部分闡述:

正確的作答:

該問題可以從這次整合的目的、政策和效果三個方面來分析:

從整合目的看,是為了改變山西煤炭企業小、散、亂的格局,提高資源回收率,減少礦難發生,整頓開採秩序,防治腐敗。

從整合政策看,山西將壓減現有煤礦60%以上的規模;將擁有先進開採技術、管理經驗和資金優勢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作為資源大整合的主力軍;藉助煤炭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改造,重點抓淘汰落後產能,提高煤炭回採率。

從整合效果看,煤炭產量逐月逐季增長;在需求減少的情況下,煤炭行業經濟效益保持穩定,對財政的貢獻率繼續提高;煤礦安全生產形式趨穩趨好。

因此說,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是場大進小退、優進劣退的改革。

錯誤的作答:

第一,本次整合為了改變山西煤炭企業小、散、亂的格局,提高資源回收率,減少礦難發生,整頓開採秩序,防治腐敗。

第二,本次整合山西將壓減現有煤礦60%以上的規模;將擁有先進開採技術、管理經驗和資金優勢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作為資源大整合的主力軍;藉助煤炭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改造,重點抓淘汰落後產能,提高煤炭回採率。

第三,本次整合之後煤炭產量逐月逐季增長;在需求減少的情況下,煤炭行業經濟效益保持穩定,對財政的貢獻率繼續提高;煤礦安全生產形式趨穩趨好。

江西中公教育


條理性對於任何「表達」而言,都是一種重要的要求,申論答題的過程當然也是一種「表達」,因而也要做到有條理。作為一種應試表達,條理性不僅是一種內在要求,同時也是一種策略——有條理更有利於閱卷人看清你的作答內容,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從而更有利於得分。申論叫做有條理?字面理解,應該是一種對內容安排的清晰秩序,明確分類,通俗來理解,就是一是一,二是二,這一點就是這一點,決不夾帶其它,理解起來輕鬆容易不含糊。在申論作答中,其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條理性,二是邏輯性。

申論作答的條理性

申論作答的條理主要針對的是一些小題目,比如概括題、對策題。這類題目的答案信息點之間沒有內在的關聯,只是一種單純的並列關係,所以你只要做到甲乙丙丁各自清晰即可,無需考慮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不混淆就行了。前後順序也不重要,12345可以,54321可以,43125也行,只要有這個信息點,分數也就得到了。

申論作答的邏輯性

邏輯則要比條理更進一步,不僅要有條理,而且各信息點之間還有內在聯繫,比如因果關係,既不能因果混同,與此同時,還不能倒因為果,因就是因,果就是果。再比如遞進關係,每一步各自的內容也要有條理,不能混同、混雜,與此同時,層層遞進還不能亂,從1到2到3到4到5,就不能是任何別的排列方式。這需要結合具體的內容來仔細辨析。

更多公考相關問題,請關注頭條號「豐語微言」獲取持續幫助。


謝邀!乾貨來了

申論考試要做的「條例清楚」,重點是對文章結構的把握。

文章結構首先是要全面,需要標題、開頭、分析、對策、結尾五部分俱全,缺失了任何一部分都不能得到二類文以上的分數。

申論考試中,如何佈局一篇文章?結合高分試卷的實例,從構思設計到實際動筆形成文字,可以指導學生按照以下六個步驟寫作文,整個文章也需要這 6 個部分:

步驟 0:作文準備,擬出標題,凝練主題,回應題意,這一步要想好寫什麼,立好主題再寫標題;

步驟 1:文章開篇,寫好開頭,一般要開門見山,揭示主題,交代背景現狀,概括目的意義、總體思路,提綱挈領,總領全篇,可用「但是」句,先成績,後問題,再意義,最後提出思路。

步驟 2:破題開講,闡述影響、危害、原因、利弊,解決的必要性、重要性,深入闡述目的和意義。這部分是分析的主體,可以用過渡句:之所以……因此……,之所以是承接開頭提出的問題,表明要分析原因;因此,是概括一下對策思路,引出下文。

步驟 3:承題過渡,可提出指導思想,解決問題的整體原則思路,對材料的典型做法進行解讀,對解決問題的總思路進行聯繫實際的闡釋,這部分主要功能是過渡,是分析的進一步展開,但篇幅少於上一段,也可以省略,內容與主體分析合併;

步驟 4:論證對策,先敘後議,結合實例,陳述做法再進行點評,抽象出普遍的借鑒意義,也可平鋪直敘,在篇幅較緊的情況下;標誌詞,針對……要……3、4 兩步也可以倒過來,步驟 2 寫好過渡,步驟 3 就寫對策,寫完對策,步驟 4 再寫一小段意義總結和效果預期,承接對策,啟髮結尾,此處對策小結,最後全文大結,步驟 4 的分析可以起到強調對策論點的作用;或者減去步驟 3,在二段過渡完就寫上對策,也是可行的結構方式。

步驟 5:結尾,總結論點,深化論述。展望未來,抒情比喻,引用名言,給人以鼓舞。使用句式如:只要……就……相信……一定能。

示例:

2010年4·25天津一位考生水價改革文章(滿分40分得38分,相當於百分制95分)。

擬出的標題是: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關鍵在政府職能轉換,把主題和突破口放在政府職能轉換上,相當於步驟0,給了全文一個緊扣政府職能的高起點。

主要結構:

第一段,緊密結合材料,鮮明提出這個觀點,換了一種說法,轉變政府職能是做好水資源這篇大文章的關鍵舉措,闡釋了標題中的觀點,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總思路。

第二段,分析水資源開發利用與轉變政府職能的關係,說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當於步驟2,承接開頭分析重要性、意義,完成對策的鋪墊和轉折過渡。

第三段到第五段,提出推進水公用事業管理水平,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基本思路,然後提出三個對策建議,要點是:

首先,要強化促進水事業發展政策體系職能。

其次,要強化服務水事業發展和改善民生職能。

再次,要強化水市場監管職能。

省略了步驟3,相當於步驟4,把對策作為主體,對策有層次地分三層展開,一層一段,綱舉目張,觀點很鮮明。

第六段,點題,總結全文,強化觀點,提升高度。

只要分析和對策部分比較充實,能結合材料中的論據,就是申論文章的經典結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以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