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EMBA


改革開放以來,我看到了四次重大的財富創造浪潮。


第一次是以貿易公司爲主的創富浪潮,包括內貿還有外貿。


第二次是實業,以製造業爲主,地區包括東莞和溫州等地,利用中國廉價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以及環保的代價,形成了一批實業家。


第三次創富浪潮是以房地產開發,當然也包括工程、原料、裝修產業鏈上的,房地產爲代表的創富浪潮。我在2005年上胡潤百富榜的時候,是比較靠後的,前面的前一百名幾乎都是地產商,那時候馬雲也是剛剛上榜,排名也很靠後。


第四次浪潮是以互聯網新媒體爲代表的,我們叫體驗經濟創富浪潮。其實互聯網電商也好,門戶也好,遊戲也好,加上新媒體,華誼兄弟、光線,這些都是靠眼球經濟、體驗經濟爲特徵的第四次創富浪潮。


第五次浪潮創造的財富可是舉世矚目的。以前我在華爾街的時候,說到中國去做PE,美國的PE會搖頭,他們嫌中國的項目太小。在硅谷勸說投資機構到中國去做VC吧,他們搖頭說中國的項目回報率有限,倍數不夠高。可是第五次財富浪潮完全打破了美國人的想法。投互聯網公司BAT,當時跟我們一塊投百度的,投了幾十萬美金,最後賺了幾十億美金。南非的一個家族企業,1998年投了騰訊,2003年的時候他們又收購了李澤楷轉讓的股份,因爲李澤楷在98年的時候投了不到三百萬美金,佔了25%的股份,到2003年的時候以1200萬美金的價格賣給了南非那家家族企業,賺了四倍,他覺得挺好的。但是這個25%的股份拿到現在是450億美金,要持有到現在,他比他爹更有錢。孫正義投阿里巴巴,賺了600多億美金。從回報率看是八千倍。這種投資回報在全世界打着燈籠都找不着,硅谷再牛的老闆,沒有這麼高的回報,這樣的回報是中國創造的。


從此以後,美國華爾街的大PE再也不說中國沒有大的項目,中國市場既可以帶來幾千倍的回報,又可以帶來幾百億美金的回報,所以股權投資就成了現在第五次創富浪潮的標配。未來我們看到成功的這些企業家,很多將是靠股權投資的。我周邊的企業家,都是靠這幾年的股權投資來彌補他過去的主業、傳統行業下滑、虧損,靠創投和PE來作爲新的增長點。


股權投資的十大重要趨勢


那股權投資應把握哪些趨勢呢?我總結了十大趨勢:


第一個就是全球化。大家知道中國的企業全球化經歷過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通過進出口貿易實現產品的全球化;第二階段是產能的全球化;第三個階段是資本全球化,這個主要是以央企和一些大的民營企業在海外收購。最近又有一種新的全球化模式,就是以我們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爲代表到海外大量收購不動產。還有現在有個新的趨勢是風投走出去。我們在硅谷剛剛收了一個機構,那邊的合夥人是斯坦福第一批的中國留學生的工程博士。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在硅谷也收了一個機構。所以我們現在看到中國的創投資本走出去到硅谷,到全球很多的技術創新的基地去設機構,我們投領先的科技,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大數據、雲計算、3D打印、無人駕駛汽車等等,這是全球化帶來的機會。


第二個趨勢是城鎮化。中小城市、區域性的中心會得到更大支持,帶來房地產、建材、公共設施、公共交通的投資機會。


第三個趨勢是數字化。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將進一步影響我們的生活。


第四個趨勢是顛覆化。商業模式顛覆化,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對傳統行業的衝擊,如電動汽車、可穿戴設備、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


第五個趨勢是文明化。主要是消費向中高端化上移,即消費者開始在精神層面上有新的需求,這將帶動影視、旅遊等文化產業及健康等醫療行業的投資。


第六個趨勢是整合化。在服務行業裏面,新的服務、新的消費,新服務這塊主要是靠整合,同樣做餐廳的,爲什麼麥當勞、KFC能做那麼大?他們是靠整合連鎖、加盟等模式。


第七個趨勢是民營化。隨着三中全會後,混合所有制會漸漸形成一個市場的主旋律。


第八個趨勢是本土化。主要是個人消費品。國產品牌提升速度極快,包括像361度、特步、匹克等體育服裝,都是國產品牌中崛起速度相當快的,過去我們知道熟悉的外資品牌服裝,比如香港的真維斯在中國看不到了,品牌的國產化和本地化,是我們傳統的企業轉型升級一個很好的機會。


第九個趨勢是低碳化。環保也有很多機會,空氣治理、污水處理、土壤修復、固廢、噪音。


第十個趨勢是升級化。這將主要來源於工業4.0和智能製造。


中國股權投資的這十個趨勢也伴隨着一些政策利好的釋放,如國家對創新創業的大力支持,新三板等多層資本市場的建立和完善。隨着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小創新型企業將逐步成爲經濟的支撐,而新三板等多層資本市場的應運而生將爲中小創新型企業提供有力的資本支持,同時給股權投資帶來革命性的新機遇,誰能把握住機會,誰就能搭上第五次財富浪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