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國的第一大城市,經濟金融中心,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大都市,更被全球經濟體看好為將來的發展中心。

這些標籤足以讓國人驕傲,這些潛力更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不過呢,我更喜歡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那些文藝的、浪漫的叫法,十里洋場、冒險家的樂園,不夜城……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上海土著,對於這座十里洋場更是有著一份別樣的情懷,這裡是我的家鄉,我生活於此,打拚於此,我看著您一步步發展如今,您承載著我點滴的美好夢想……

外灘——上海的面孔,它以最好的姿態展現著上海的面容、上海的精神。提起上海就能聯想到外灘,就好像提起紐約就讓人想到了華爾街一樣。其實外灘也被叫做——遠東的華爾街。

自鴉片戰爭開埠以來,外灘便以迅猛的方式飛速發展,各國的洋行、商會、俱樂部、飯店、工會……在外灘落地生根。哥特、巴洛克等西方建築理念融合了我們東方建築文化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的在外灘的一側拔地而起,形成了一道外灘獨有的風景線。在當時,發展的速度之快,不但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同樣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冒險家們出乎意料。

在那個時代,這些高樓大廈是財富的體現,是發達的標誌。在當下,經過常年的保存、修繕、維護,形成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羣則是上海繁榮、文化的象徵。這是上海獨有的,中國獨有的,更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絕色風光!

外灘南起延安東路,北至外白渡橋,全長1.5公里。一直聽到這樣一個小爭議,外白渡橋它本身到底算不算外灘的一部分?有說是的,也有說不是的,筆者個人更傾向於不是,筆者覺得外白渡橋是連接舉世聞名的外灘和現在新興開發起來的北外灘景觀區的紐帶,它自成一體,是一抹永遠不能被略過的獨立風光。(下文中筆者會用少量的筆墨單獨對外白渡橋稍作介紹)

分享一件趣事,一國外好友來上海遊玩,「hi,lany中山東一路怎麼走?為什麼你們上海的的士司機都不認識的?」(哪個時候還沒有手機導航,而且外國友人可能碰到了新手司機)「hi,Allen,你告訴司機去外灘就好啦。」「what?R U sure?」「Y,my hometown.」其實在1945的時候外灘已經有了屬於它的路名——中山東一路,只不過外灘這兩個字的名氣實在是太過響亮,以至於人們往往忽略了它的路名,甚至很多上海人都不是很清楚。(當然現在有了智能地圖一查便知了)

外灘的主幹道也就是中山東一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兩邊的步行街更是熙熙攘攘,尤其是到了夜半時分來自祖國各地、世界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外灘的東面是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江上來往的船隻,船隻上閃爍的霓虹形成了渾然天成的美妙風光。外灘與黃浦江中間的這一長片的步行觀光街可以說幾乎是每個前來上海的遊客一定會來涉足的地方,華燈初上之後簡直就是人山人海、摩肩繼踵。四面八方的遊客之中零星點點的上海土著,他們一同置身於十里洋場的炫彩霓虹之中,感受著浦江迎面而來的微風,欣賞著不夜城美輪美奐的風景。以上海第一任市長陳毅同志命名的廣場是這一長片步行觀光街的中心,通向浦東的外灘觀光隧道的入口就建於此。陳毅廣場以南,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標性建築,早期修建過的幾尊雕像也在日軍佔領上海的時候被他們消毀了,現在這裡大多是之後重新修建的觀景平臺,遊客們可以漫步在這裡一覽浦江風光。而廣場以北則有不少外灘的地標性建築,相對南面,北面的人流量要大的多。外灘源,整個外灘的最北端緊鄰外白渡橋,這裡有一小片以英式風格為主的建築羣,原英國駐滬總領事官邸,原划船俱樂部,都坐落於此,其中的綠化帶還包含著一大片的蔥綠草坪和眾多的古樹,儼然一幅英國古鄉村的畫卷。黃浦公園是原來上海最早出現的歐式花園,它見證了外灘的百年興衰史。屹立在公園之中的英雄紀念碑,氣宇軒昂,雄偉壯觀。噴水池,花壇,各種植被更是應有盡有。距離黃浦公園不遠的地方是原來的情人牆,現在已被拆除,新建了觀景平臺和觀景步行街了。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情人牆可是全外灘最熱鬧的地方之一,這是那個年代上海的男男女女「扎朋友」(談戀愛)的必來之處,曾經的戀愛聖地早已只在記憶中殘留些許啦。

主幹道中山東一路的另一面則是上文中提到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羣,從前以老上海的洋行為主,建國之後主要也是以中國的銀行和各國的銀行為主,原來各大行上海分行的總部都建於外灘,後來陸陸續續的搬去了陸家嘴。而現在這裡不僅僅有眾多的銀行,更是及休閑、娛樂、購物、美食於一體的新興「遠東華爾街」了。在這眾多的建築羣裏外灘13號當然最奪人眼球的建築,海關大廈,也被叫做海關鐘樓,大廈上的大鐘是現在世界僅存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鐘之一,由英國喬伊斯公司仿造英國的大笨鐘製作的。每當整點報時的那一刻真是令人心潮澎湃。20號是鼎鼎大名的和平飯店,由南樓跟北樓組成,中國有不少叫和平飯店的,但只要提起和平飯店這四個字,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位於上海外灘的和平飯店。當上海還被叫作十里洋場的時候,能進入和平飯店的人就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這裡曾是上流社會的聚集地,被譽為遠東第一樓。10到12號是原來的香港滙豐銀行,現在是浦東發展銀行,非常有特色的一組建築,據說門口的銅獅已成絕版。14號是上海總工會。15號是外匯交易中心。18號,曾經渣打銀行在中國的總部,現在被打造成國際知名時裝、珠寶、名錶、美食、娛樂、藝術,一體化中心。外灘18號還是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有一段時間在上海的傳唱度還是蠻高的,可能是因為中間有部分上海話的原因吧,後來也就慢慢的不太聽的到了。其餘的一些建築筆者就不作過多介紹了。

最後簡單介紹一下上文中所提到的外白渡橋,為什麼筆者覺得白外渡橋不應該包括在外灘內,它自成一景,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但凡是講述老上海的電影或者電視劇,有幾個地方是經常會出現的,外灘、外白渡橋、百樂門、霞飛路、十六鋪碼頭。因為筆者本身是上海土著,從小是看著老上海的影視劇長大的,如果你足夠細心就會發現,外白渡橋的出鏡率好像是最高的,甚至超過了外灘。槍殺、跳江、離別、相擁……這是在外白渡橋經常發生的劇情。包括現代劇,國外的電影,只要跟上海有關,大多都會給到外白渡橋幾分鐘或者幾秒鐘的鏡頭。在上海,你永遠不能略過的場景——外白渡橋,它是一道獨樹一幟的風景線。在筆者心中僅次於外灘的存在。(當然這是筆者的個人看法,具體的真實數據還是以官方為準)

背靠萬國建築博覽羣,迎面浦江之上泛起的陣陣微風拂過臉龐,遙望對岸……

未完待續……

下一站我們陸家嘴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撕褲全輸

如需轉載 歡迎私信商量 儘可能的給予最大的方便

若有盜文洗稿 我必追究到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