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章金榮(前排左五)和亞運奪銅的中華男排隊合影。章金榮/提供。

《新聞幕後》大膽挑戰當年排壇敏感神經 為專心辦會務辭掉訓導主任

記者許瑞瑜/特稿

之一所述,筆者開始採訪排球時,排壇已不若前輩所說那麼險惡,但依舊暗潮洶湧、山頭林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誰都沒想到,章金榮接任排協祕書長後,竟大膽挑戰這個沒人敢碰的棘手問題,大家都說他瘋了。

話說在凍省之前,除了中華民國排球協會外,還有臺灣省排球協會、高雄市排委會和臺北市排委會等多個大單位,誰也不服誰,但這已不單是誰大誰小由誰主導的問題,重點在於,如果不整合,會務推動滯礙難行。

光就比賽來說吧,每一年全國性的排球賽就有永信盃、和家盃、青年盃等,再加上各級學生聯賽,但以往各個單位比賽各辦各的,日期常不知是不小心,還是故意的,老愛撞在一起,不單對球隊是因擾,對排球運動的推展,也是一大阻礙。

檢視相片
經過整合後,全省永信杯排球賽也升格為全國永信杯排球賽。林嘉欣/攝影。

整合談何容易?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每個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考量和堅持。整合,意味著雙方一定要各有退讓,在排壇前輩眼中,當年只是後生小輩的章金榮,竟然膽子大到想解決這個問題,也難怪大家都說他瘋了。

更何況,在章金榮於民國82年從副祕書長接任祕書長之前,曾有一屆理事長任內,就換了四任(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祕書長,這個位子到底有多難坐?由以可見一斑。

再者,當時國內排壇大老,幾乎青一色系出臺灣師大體系,很多人私下議論紛紛說,這個北體(北市大前身)出身的章金榮,應該位子還沒坐熱就得下臺,本來就一堆人等著看他笑話,結果他還不自量力去攪動一池春水,根本就是在自尋死路。

檢視相片
經過整合後全國性排球賽不再撞期,讓小球員可以開心比賽。林嘉欣/攝影。

為了專心處理中華民國排球協會的會務,民國83年寒假,章金榮不顧親友反對和校長慰留,毅然辭掉學校訓導主任一職,光職務加給一年就少了10幾萬,連校長都以為排協給他高薪,但真相是,當時祕書長沒有薪水,只有少少車馬費。

但或許就是這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傻勁,經過好幾年,在不斷請益、溝通和衝撞之後,章金榮終於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加上凍省政策推一把,終於讓他成功將排球界的力量初步整合,共同為推展排球運動而努力。

在排協成功整合永信杯、和家盃等盃賽,並訂定「參加中華盃總決賽計分辦法」之後,球隊可以按表操課,不必再為到底要參加那一場比賽而頭痛。在外人看來,這或許只是一小步,但對排球運動的推展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一大步。(未完待續)

  • slid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