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和廈門地理位置接近,日前兩地已完成通水。(圖擷自紐約時報)

2018-09-03 11:1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廈門上月5日與我國金門通水,引起不小政治爭議。《紐約時報》報導,金廈通水顯示中國不斷拉攏金門,金門人對中國的感受複雜,有許多年輕人對中國加強戒心。

《紐時》特約撰稿人何貴森(Chris Horton)今天發表文章,內容提到金門和中國之間的復雜關係,60年前八二三砲戰金門遭到密集砲擊,但如今已完成金廈通水,雙方的距離正在縮短。

文中提到,中國廈門正在填海造陸建造新機場,若機場建完,將拉近廈門與金門的距離約1.6公里,且最近也研議建造連接金門到廈門機場的大橋,未來金門甚至將從「昔日敵人」那裡通電。

何貴森提到,中共從未控制過臺灣,也一直希望併吞臺灣,在金廈通水典禮上,中國國臺辦主任劉結一也不斷提及「一中政策」,並說「臺灣廣大民眾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但劉若在臺灣本島,肯定不會做出上述發言,因為前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014年訪臺時,在多座城市遇到抗議,座車還遭潑漆。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則說,金門享有自由與民主,當地民眾不大可能想成為威權中國的一部分。但他坦言,中共運用統戰策略投入資源,確實在拉攏金門方面達到一定效果。

面對中國進逼,文中分析,無論在金門或臺灣本島,身分認同都是個複雜問題。金門老一輩更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年輕一輩大多對中國懷抱戒心。金門與臺灣本島不同,從未經歷日本的統治,金門與臺灣兩地經歷迥異與地理距離,因此形成尷尬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