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央社

讀者投書:Morgan chance(退休人士)

政黨的最基本目的就是要選舉勝利,贏得執政。這其中的操作型定義就選舉,在黨內,是非、對錯的定義在於民意調查結果,民調高就是對,民調低就是錯。沒民意,選舉輸,對於一個政黨什麼都沒意義了一切歸為零。

民進黨在臺北市長的選舉,民進黨立法委員姚文智一再向黨中央表示基層有「很多」聲音要求民進黨自家人推出人選。結果現在姚文智代表民進黨與柯文哲競爭臺北市長。柯文智與民進黨的分道揚鑣之後的民調分析,就是有意義的科學定量證據說明投票族羣的結構、傾向。最令人想知道的就是姚文智所謂的「很多」聲音,到底是多少?

目前多家媒體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姚文智的民意支持度是介於10% 到 5 %。 這"很多"聲音証實最多隻有10%。姚文智歸罪黨員支持柯文哲,沒有支持他、不願與其同臺。姚文智進而在黨內發起清黨交心的行動,要求退黨或開除一些黨員黨籍。開始鉗制黨員的言論自由,不得讚美柯文哲的言論,不得為柯文哲站臺、同框、諸如此類。其中最顯著的例子是要求開除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高嘉瑜黨籍,或要求她退黨!這是好像不合邏輯推理!

民進黨員與柯市長同框>>> 民進黨員的選票增加>>>民進黨員勝選>>>民進黨受益。

民進黨員與姚文智同框>>>民進黨員的選票減少>>>民進黨員落選>>>民進黨受害。

結論:

1, 柯文哲是幫助民進黨的一個力量。

2, 與柯文哲站臺、同框的民進黨員是在幫助自己的選情,是在幫助民進黨整體。

3, 與姚文智站臺、同框的民進黨員是在傷害自己的選情,是在傷害民進黨。

姚文智是民進黨的負擔,對黨是傷害、負面因子,應該被開除黨籍的是姚文智一人。開除的理由是「造假民調」,所謂「很多」基層反應。姚文智一個人,發起民進黨內互鬥、清算,進而整個北部民進黨的整體挫敗。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臺,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