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可以全社會全媒體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個字背出來我們確認眼神就知道自己是文明有禮中國人了。

不過在那個年代則遠沒有這麼痛快。

秦始皇的征服和前面的「六世之烈」是有巨大差別的。

這是他剛剛繼位時的版圖。

這是他統一六國的版圖。

相當於他這一朝擴大了近一倍,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是在僅僅十多年間完成的,他未成年的那十年,秦國可愛著呢。

速度太快了!

這也就意味著大量的楚國人、齊國人、趙國人、燕國人、魏國人全部在短時間內迅速失去了祖國!(韓國就不提了,那點體量不吃勁了)

如果說秦再用一百年的時間去吞併六國,那麼可以潛移默化的完成整合。

畢竟時間是最好的消食片。

但你這僅僅是十多年。

而且嬴政作為擁有著中華大地「第一次」的男人此時面臨著比歷朝歷代都困難的問題。

它不是確立一門學科變成國學確定全民文化導向。

它不是確立一門宗教作為國教鋪開國民整體信仰。

它要在已征服的所有國土和勢力輻射範圍內將文化交流與政令進行暢通無阻的推行。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讓全世界的人都迅速認可我是秦國人並遵守秦國的規章制度。

這非常難。

因為兩點。

聽不懂和看不懂。

我國幅員遼闊,山川縱橫,拜其所賜,各地都有方言,現在北方人到了廣東香港,和去日本幾乎是一樣的,基本上就別再指著耳朵能有什麼用了。

你根本就聽不懂。

不過這卻並不太妨礙你與當地人的交流。

為啥?

因為整個東亞都是漢字體系的輻射範圍,哪怕到了日本韓國,絕大多數他想表達的東西,哪怕寫的曲里拐彎,我們都是可以通過不連貫的漢字而猜出來的。

沒問題吧,一看就知道是小吃一條街。

秦國當時面臨的情況比我們今天在東亞的局面困難多了,不僅各地的話聽不懂,寫的字也都不認得。

出了國誰能猜出那念「馬」啊!我還以為是一坨翔呢。

所以六國人民你要是到另一個國家要麼就得帶翻譯,要麼就是表演相聲傳統劇目《學聾啞》。

如果你想統一語言,還是算了吧。

別說語言了,哪怕你統一方言,這在今天都做不到,電視里現在都是普通話,但你到了祖國的很多大好河山,人家說的是什麼你還是連一個字都聽不懂。

我說的並不僅僅是粵語閩南話這種高難度的,我大學宿舍兄弟是山西人,他給家裡打電話時我就一個字都聽不懂,有時急眼了罵我我還以為是誇我呢。

語言是無法進行規範。

因為它根本無法量化。

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學說話時是請個老師專門教的嗎?

肯定是一個村的語音平均值。

國家能規定某個村的調為「國調」然後派全村人去世界各地普及你村話嗎?

他到了地方沒兩天准被當地方言帶跑了。

我發小自從去東北上了四年大學就再也沒撂下「這嘎,那嘎,干哈?山炮!···」

所以此時,文字的擔子,就變得非常重。

嬴政力主拍板進行了文字統一工作。

還是李斯(這個人幾乎獨挑了統一後有秦一朝的始末),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廢除其他六國的異體字。

別看還是看不懂,但小篆字體在大篆字體上(周禮所用的字體)脫胎,已經將曲折的筆畫變成了更簡單,更直的筆畫形式了,經測算,秦朝的文字系統大概減少了多達四分之一的前秦書寫方式。

由此也可以想像,過去寫個字得多麻煩。

更重要的是,這個字是要刻在竹簡上的,那麼複雜你想累死人家呀。

更為可喜的是,秦始皇不僅採納了小篆,還採納了程邈整理出來的隸書作為兩套並行方案。

隸書的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這也是我們今天漢字書寫的大體原型。

看這個就認識了吧。

這一重大的突破使隸書相對於小篆,更加的簡易,更加易於書寫,並很快就得到了全國各地人民的追捧,成為了老百姓們的日用文字。

小篆作為秦國標準文字,隸書作為日用文字,皇帝詔書和政府正式文件用小篆書寫,非官方文件用隸書抄寫。

自此,官方與民間的表達雙軌制也基本確立。

這不僅體現在「字」上,也體現在行文上,過去寫字刻字不易,竹簡也是金貴東西,所以說話必須要言簡意賅。

這也就漸漸的衍生成為了所謂的「文言文」,它類似於古代的電報。

當然,現在我們學的文言文和古代老百姓說的話是不一樣的,老百姓是不會「之乎者也」的,這也好比我們今天的政府報告雖然已經極其接地氣了,但老百姓還是不太容易看得懂一樣,是需要「專家」進行解讀的。

當然,簡化雖然好,但也不能一味地簡化,不見得越簡化就越漂亮,越適用,就好比我始終認為女孩子穿幾根線滿大街跑遠沒有穿旗袍漂亮,簡化字沒有繁體字有美感一樣。

無論是字還是人,穿太少了,缺乏美感。

凡事要有度。

統一與簡化的文字,不僅從日常交流等文化層面上幫助秦國完成了消化六國的第一步,他還衍生出了影響千年的另一項制度。

官僚制度。

現在我們一聽到「官僚」這倆字,就知道不是個好詞,這個詞代表著高高在上,代表著推諉扯皮,代表著效率低下,但實際上,這個詞的原本含義以及整個的官僚系統,幾乎是中國兩千年來,最重要的幾項發明之一。

當文字被統一後,官僚系統的根本也就被夯實了。

這個根本,就是能熟練使用標準文字作為有效交流方式,主要執行國家政法軍國大事部署的專職群體。

官和吏。

因為統一的文字,頂層的政策開始能夠傳達到社會的底層,基層的財稅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上層建築,黃河泛濫時可以組織起龐大的民力護衛堤壩,異族入侵時可以武裝起精悍的軍隊去保衛家鄉。

一個偌大的中國開始被組織成一個整體。

文字的統一,後來被歷任的統治者高度重視,民間是不允許私自篡改文字的,字典只能官方出版!

因為如果對文字不加重視,用不了多少年,民間就會自己造出很多簡化的字。

你要是不管,用不了多少年,就會變成一堆亂七八糟的字,你就全不認識了!

你的文化與政策就輸出不過去了,再過些年,這兩塊地方的文化與溝通就有壁壘了,更不要談什麼統一了!

一旦文字亂成這樣,你肯定一村一國!

所以說統一文字,這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影響極其深遠。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2300年封建脈絡的百場轉折之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