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翼目(Dermoptera)跟靈長目屬於同一個總目。菲律賓鼯猴(Cynocephalus volans)體長40多釐米,體重1公斤多點,可以一口氣滑翔100米(好吧,不是飛,很接近了不是嗎),為什麼它們的親戚人類就不會?

我認為,關鍵在於,能夠擁有人類智慧水平的動物都太重了。

首先,體重是按照三次方增長,而表面積是二次方增長。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用大餅博士的放大縮小槍,把一隻10釐米長的壁虎,放大成10米長的哥斯拉,那麼這個哥斯拉的體重是原來的1000000倍,而皮膚的面積是10000倍。

因為翅膀是按照表面積獲得空氣的升力,體型大的動物飛起來極其困難。已知最大的飛行動物風神翼龍(Quetzalcoatlus northropi),翼展根據化石推測有12米,和長頸鹿差不多高,然而它的體重,可能不超過200公斤,有人甚至認為只有80公斤。

其次,雖然動物的大小不同,其細胞的大小都是差不多的。我們比鼯猴大,是因為我們有更多的細胞,而非我們的細胞更大。

需要一定數量的神經細胞,才能搭建出一個足夠聰明的腦,神經細胞是沒法縮小的,所以,如果要保證智力,就不能把腦縮太小(也就是說大劉的微紀元沒指望了……)。這在飛行時會成為很重的累贅。

另外,即使解決了腦的問題,鼯猴大小的動物能建立文明,他們的文明也將是跟人類完全不同的。一方面因為體重是按照三次方減少,重力不太管他們的事(跳樓也不會死了,這是好事)。另一方面,他們的表面積相比體積,顯得很大,所以表面吸附力會對他們起很大的阻礙(昆蟲都特別害怕被粘住,或者被水的表面張力拉住)。特別是,水滴和火焰都有一定的大小。所以他們使用工具和改造世界的方式也將完全不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