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以前對五代十國這段歷史不熟悉,這幾天惡補了一下。馮道之所以能歷經四朝十君為相,主要原因是他的才幹和悲天憫人的胸?、始終不忘初心一一關心民眾疾苦,用他的真才實學、真心為民、真抓實幹和真誠待人的人格魅力和為臣之道,征服了當權者。

首先,所處的時代需要良臣,即時勢造英雄。五代十國一共才53年,戰爭頻繁,國家動蕩,民不聊生。這個時期的君王更期待有良才幫助治國理政,所以馮道這樣的人才很受歡迎。

第二,馮道的才能。他年幼時刻苦攻讀,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才幹。他是一股清流,他的文章往往都是渾然天成,不媚不俗,輔政治國有自己的方法。曾主持巜九經》的刻版印刷,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大規模以官方名義印刷套書。

第三,馮道的為民之心。無論為哪個君王服務,最終還是為民服務。公元947年耶律德光上位後,問馮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馮道說:只有您能救。此後中原的百姓能不受侵害,馮道的暗中庇護功不可沒。

第四,馮道的人格魅力。他始終清正廉明。梁晉相爭時,他隨軍,住在茅屋、乾草上無任何怨言,用自己的薪水買辦伙食。在官場上,扶持家境貧寒的有才之士,但不結黨,不樹敵。

第五,馮道的為臣之道。他敢於諫言,修正皇帝的言行和不適合的政策。無論輔助哪個皇帝,始終堅守為臣之道,做好本職工作,為百姓著想。

綜上所述,用現在的職場行話說,馮道是一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放在當下,他肯定是被獵頭公司重點關注的人才,也是獵場里大公司爭相聘請的CEO。從他的一首詩中可以了解他。


自古宦門深似海,如何長期保持自己的高官厚祿,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玄妙的藝術,唯有深諳中庸之道、難得糊塗的人才能做到,這種人往往也被稱為「不倒翁」。古代中國政壇上的「不倒翁」並不鮮見,其中最著名者當屬五代時期的宰相馮道。

馮道是一個很具有爭議性的角色,一方面他是個正面的形象,不僅性格豁達、貴而不驕,而且喜歡提拔後進、舉賢任能,在朝堂上也能屢次勸諫皇帝,讓他們盡量多的施行仁政,算得上是一位心憂天下、忠君愛民的良相。

但另一方面,馮道卻又是個負面形象,對朝代更替、國家變故毫不在意,往往是剛剛脫去舊朝冠冕,便會接受新朝任命,毫不把「忠臣不事二君」的理念放在心裏面,以至於被當時、後世很多人罵做沒骨氣。

然而無論外界如何評說,馮道依然只管做自己,對於時人的指摘和政敵的羞辱,總是哈哈一笑,根本不屑與之計較,看上去臉皮極厚。史書上關於馮道「厚臉皮」的記載很多,其中「司空掃除」一段,便是典型案例。

話說後唐閔帝時期,潞王李從珂因不滿於朝廷的「削藩」政策,悍然在鳳翔發動政變,一路上勢如破竹,沒多久便攻進洛陽,自己上位做了皇帝,是為末帝。而就在李從珂進城前,身為宰相的馮道早已做好率領百官、迎接新君的準備(此時閔帝已外逃至衛州),想藉此討好李從珂,讓自己繼續當宰相。

不過李從珂很鄙視馮道的為人,雖然馮道向他拚命地表示效忠,但依舊也難以打消他心中的噁心感,於是在即位不久便罷免馮道的相位,讓他到同州擔任節度使。但過了一年時間,李從珂又覺得馮道還有些用處(可以號召天下士人為新朝效力),便將他召回京城,封他做司空。

司空屬於三公官(太尉、司徒、司空),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都是宰相職務,但職責往往是坐而論道,位高但職權不重(當時的實權歸於尚書台)。在隋唐五代時期,三公職位更是純粹淪為掛名宰相,多為重臣的加銜,因為沒有具體的職掌,所以很少單獨任命。

末帝表面上尊崇馮道,但又不想讓他執掌實際部門,便單單任命他為司空,卻並沒有明確他具體分管哪個領域。可朝廷不能有白吃飯不幹活的官,馮道即使是掛名宰相,也一定要有做事,而具體做什麼事,讓朝廷傷透了腦筋。

當時擔任首相(隋唐以後實行群相制,首相即首席宰相)的是權臣盧文紀。盧文紀很鄙視馮道的為人,總在想辦法羞辱他,最好是把他趕出朝堂,一輩子流放在地方上。盧文紀見馮道雖然掛名宰相,但沒有分管的事務,頗費一番腦筋後,提出一個令同僚們笑掉大牙的建議,讓馮道負責祭祀時的掃地工作。

建議提出後,末帝表示同意,同時又詢問馮道的意見。此時大家都以為馮道會拒絕,沒想到此君根本沒在意,反而笑嘻嘻的回答說:「掃地也是司空的分內工作,我有什麼不肯接受的呢?」說完後便欣然上任。可沒過多久,盧文紀覺得如此羞辱馮道畢竟不太好,於是又讓他放棄掃地工作,分管其他領域。

以前匡國節度使、同平章事馮道為司空。時久無正拜三公者,朝議疑其職事;盧文紀欲令掌祭祀掃除,道聞之曰:「司空掃除,職也,吾何憚焉。」既而文紀自知不可,乃止。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七十九·後唐紀八》。

馮道性情柔順、隨機應變,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所以才能在波詭雲譎、動蕩不安的局勢中生存下來,並長期佔據高位。縱觀馮道的宦海生涯,他一生做官數十年,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享盡天下的榮華富貴,仕宦生涯非常成功,之所以能如此,跟他柔順的性格不無關係。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馮道病逝,世宗柴榮下詔追封他為瀛王,謚號文懿。馮道死後,後世對他的評價陷入分裂之中,擁護者稱其「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而反對者則斥責他變節求生、不知廉恥(歐陽修語),司馬光更是怒斥他為「奸臣之尤」。但不管是那種觀點,似乎都稱不上全面、客觀。人是複雜的動物,從馮道極不平凡的一生來看,更是如此。


  馮道經歷過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庄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他能效力於四朝十帝,成為宰相中侍奉朝代和皇帝最多的傳奇人物,主要是他身處一個變換莫測的時代,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是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在這個短短的五十三年里,各路牛人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沒有一點過人的本領,還真難於適應。

  馮道能在這個時代,像常青藤一樣,屹立不倒,竊以為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一、有才識。馮道勤奮好學,善寫文章,名聲在外,他投奔李存勖時,監軍使張承業非常看重馮道的文章才華,重用他。後來李存勖將霸府文書都委託給他,任命為太原掌書記,也是慕名於他的才華。後面歷朝皇帝重用他,自然都是基於他的才華。越是亂世的皇帝,越是想勵精圖治,就越是重視有才華之人。

  二、隨遇而安。後人有不少名士唾罵馮道不忠,其實也不能怪馮道。畢竟朝代頻繁更替不是他的錯,如果大家都抱著死忠的態度,中原早就滅亡了,哪有後世?他其實就是一名高級CEO,公司滅亡了,就換一家公司,董事長換人了,就服務於新的董事長,范不著拿生命博取名聲。

  三、為人賢正。不管哪朝哪代君王,他都能用心輔佐,給以勸諫,做臣子該做之事,而且他在事親濟民、提攜賢良上面,為當時的人們所讚譽。

  當然,馮道作為政壇上的不倒翁,肯定有他過人的侍君和處世的智慧,善於在人生的道路上拐彎。他早期勸喻幽州節度使劉守光時,惹怒劉守光,被關入獄中。估計這個遭遇教會了他審時度勢,這以後,就再也沒有犯過因諫入獄的事情。

  馮道這個人,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但是他善於因場合和事件的不同,因人而已,拿捏分寸的智慧,卻是只得職場上的人們學習的。


大家好,我是頭條號的作者史遇春,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僅作參考而已:

1、真正的士大夫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載,五代十國後唐明宗李嗣源(公元926年~公元933年在位)曾對侍臣說:

「馮道性純儉,頃在德勝寨居一茅庵,與從人同器食,卧則芻藁一束,其心晏如也。及以父憂退歸鄉里,自耕樵採,與農夫雜處,略不以素貴介懷,真士大夫也。」

2、品評進退人才有度

(1)《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十四,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授馮道門下侍郎平章事制》云:

「經邦致理翊戴功臣特進守司空上柱國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食實封三百戶馮道,禮天蒼璧鎮國元龜,夏璜為稀世之珍,軒鏡是辟邪之寶,方諸才業,良平有可差其肩,較彼忠貞,姚宋不得並其轡,可謂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

(2)《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凡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者皆與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鎮之。」

3、性格安然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少純厚,好學善屬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惟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

4、有孝親之行

《談苑》「道聞父喪,即徒步見星以行,家人從後持衣囊追及之。」

5、有慈善之心、不收納錢財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遇歲儉,所得俸余悉賑於鄉里,道之所居惟蓬茨而已,凡牧宰饋遺,斗粟匹帛無所受焉。」

「道在常山,見有中國士女為契丹所俘者,出橐裝以贖之,皆寄於高尼精舍,後相次訪其家以歸之。」

6、文採風流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其後百僚上明宗徽號凡三章,道自為之,其文渾然,非流俗之體,舉朝服焉。道尤長於篇詠,秉筆則成,典麗之外,義含古道,必為遠近傳寫,故漸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肅然,無澆漓之態。」

7、修經以益後進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時以諸經舛繆,與同列李愚委學官田敏等,取西京鄭覃所刊石經,雕為印版,流布天下,後進賴之。」

8、為政閑澹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為政閑澹,獄市無撓。」

9、救護衣冠之族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契丹入汴,道自襄、鄧召入,契丹主從容問曰:『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道曰:『此時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其後衣冠不至傷夷,皆道與趙延壽陰護之所至也。」

10、德高望重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晉祖又曰:『卿官崇德重,不可深入沙漠。』」

「道以德重,人所取則」

11、廉潔節儉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歷任四朝,三入中書,在相位二十餘年,以持重鎮俗為己任,未嘗以片簡擾於諸侯,平生甚廉儉。」

12、氣量寬宏,深得大臣之禮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禮。」

這是我的頭條號網址: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謝謝大家關注!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馮道,天道。馮道,之所以亂世不倒。源自於其「涵養」功夫了得。朱溫當年去馮道家,把他老婆他兒媳婦以及所有女眷,全都臨幸了,以示皇恩,氣得他兒子非要殺了朱溫不可。但馮道卻「海涵大度」,笑臉相迎。真的稱得上:宰相肚裡能撐船。有如此大的「心胸」,再加上其才能過人,所以能屹立不倒也就不足為奇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