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萬年,全都是你——鄧倫

《上新了·故宮》,不僅讓我看到喜歡的鄧倫,還讓我慢慢喜歡上了故宮的大氣與厚重、嚴謹與細緻。未喜歡鄧倫之前,我去過三次故宮,並且信誓旦旦地說,再也不要去了,如今,我無比期待我的第四次故宮之旅。我相信,下一次,我走進故宮的時候,絕對不會僅僅是一個走馬觀花的遊客,而是帶著虔誠的心境,感受歷史的積澱,去走你曾走過的路。

第一期:乾隆花園

乾隆花園,有27座建築,四進院落,第一進院落秀麗清奇,第二進樸素規整,第三進怪石嶙峋,第四進則有高大的符望閣、深處的倦勤齋和狹小的竹香館。

鄧倫是真的很白,我想不出還有誰能比你更白,真的是白到發光。

一目瞭然,毫無疑問,鄧倫勝出。

鄧倫的眼睛,真的是我見過的單眼皮男生中,最好看的。沒遇見你之前,覺得大眼睛雙眼皮好看,遇到你後,覺得好看就是你。

鄧倫,這兩個字從嘴裡念出來,總有一種很清亮的感覺,好像把北京空氣中的霧霾都吹散了。你說你曾想考復旦大學,卻深知成績差距,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藝考之路,並且愛上了表演這件事情,將自己的熱情、精力和執著全部交付於它。很開心你能一直堅持做你喜歡的事情,並且做得越來越好。

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希望你的每一天,都能如你所願,與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第二期:暢音閣

鄧倫是我見過最怕冷的男生,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冬天,女生一般都很怕冷,把教室的窗戶關得緊緊的,但很多男生卻口口聲聲說太熱,想把窗戶打開一個小縫隙。而現在我周圍仍然有很多男生,冬天,是不需要穿羽絨服,對他們來說,一件有絨的棉衣,足以過冬。但鄧倫確實是真真怕冷的,而我也是。

鄧倫的好奇寶寶屬性,在這一期完全暴露無疑,但也恰恰是通過鄧倫的提問,讓我們對故宮文物多了更深層的瞭解和認識。人生不就是一邊提問,一邊成長的嘛!

鄧倫很喜歡漆器,對我來說,這算是我生平第一次聽說這個專業術語。作為一個26歲的年輕人,喜歡這麼有年代感的物件,並且還說的頭頭是道,也是挺有魅力的。

在文物修復室,還與陳老師定下了一年之約。這突如其來的約定,也真是孩子心性,我也替你記下了。

故宮工作人員讓大家想像當年看暢音閣三層戲臺的演出場景,鄧倫神情嚴峻、眉毛微皺、嘴巴緊抿,給出了讓人忍俊不禁的回答。

暢音閣共有三層,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鄧倫說,腕兒都在一層,配飾角兒在二層,小演員在三層。而三人去暢音閣內部探索的時候,週一圍在一層,王麗坤在二層,鄧倫則上了三層。有心或無意,你都是溫暖善良的你。

走在見證了興衰更迭、榮辱悲歡的紫禁城,想必心情是緊張又期待,而你又是一個做事認真的人,希望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第三期:學霸康熙

康熙是鄧倫最喜歡的一位皇帝,恰恰我也是。他本身是一名學霸,可謂學貫中西。8歲登基,一步步穩固朝政,使大清的國運實力越來越強。同時他還非常重視皇子的教育問題,皇子要凌晨三點起牀,五點早自習,高聲朗誦《論語》、《中庸》等,早飯結束後,學習詩詞和滿語,中午只有半個時辰喫飯,接著學習天文地理,還有騎射、拉弓和摔跤,也都是必須學習的課程,此外,一年只有五天假。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確實很嚴苛,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康熙用過的一個書架非常漂亮,不僅工藝難得,連名字,也是我等普通人無法望其項背的。

工作人員說的一句話,甚得我心,「好讀書的人應該有好的書架」,真是十分有理。

鄧倫你曾經說過,希望過幾年,沉澱沉澱,能夠演一次康熙。而這次如此近距離地面對康熙爺曾經用過的物品,跨越時間和空間,那好奇又欣喜的神情,真是赤裸裸地表達了對康熙夜的喜愛之情。

而在御門聽政的時候,也算是偷偷扮了一次康熙爺了。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康熙爺此生沒有辜負大清,也沒有辜負自己,希望你愛你所愛,勇往直前,你不必回頭,我一直在你身後。

第四期:崇慶皇太后

崇慶皇太后是乾隆之母,也就是《甄嬛傳》裏的甄嬛,《還珠格格》裏的太后。從侍妾到皇太后的進階之路,誰又能說這不是一位奇女子呢?

鄧倫與袁姍姍在御花園重演當年選秀場景,倫大妞,不僅笑了,還說自己「有點緊張」。幸好落選,可喜可賀。

老師問到,在選秀這麼短的時間內,如何讓皇上記住自己呢?看看鄧倫同學是如何開腦洞,回答問題的吧!

確實很優秀了。

記得在《我是大偵探》最後一期的時候,何炅說鄧倫是一個有著少女心的膽子不大的慫寶寶,我覺得還是很貼切的,這不,看著乾隆皇帝為母親做的貼心設計,鄧倫的頭靠向了哪裡呢?

這樣一個乾乾淨淨的大男孩,希望你一生努力,一生被愛,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

第五期:孝莊順治

紫禁城的中軸線上有三座壯觀宏偉的大殿,自南向北,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最大,中和殿最小,保和殿是順治和康熙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這三大殿被稱為「外朝三大殿」,是皇上行使權力,舉行盛典時的宮殿。

而在目前仍然不對外開放的保和殿內,鄧倫看到了令自己激動不已的「金磚」,小胖手對它的喜歡一覽無餘。

人們常說,「帝王無情」,可提到順治帝,總會想到董鄂妃,情到濃時情轉薄,愛情這回事,誰又說得明白呢?

一個「懂」字,簡單明瞭,卻也只此一人。

兩位演員將順治帝和董鄂妃相知相許相離的場景,演繹得相當不錯 ,而鄧倫的聲音,十分貼切這個片段,真的很好聽。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希望你幸福多多,悲傷少少。

《上新了·故宮》已經播出五集了,每一次,都守在電視機前,靜靜觀看。

期待下一期的你,期待每一天的你。


個人認為週一圍+鄧倫的搭配還是比較合適的。兩人在很多方面能夠互補。

從節目中看來,週一圍文化底蘊較豐厚,控場能力更強,和工作人員的交流接觸上都很有禮數,在各個方面比鄧倫老練多了,但有時候略顯油膩。

相比下來鄧倫就顯得稚嫩的多了,開始覺得鄧倫有些拘束,幾期下來明顯能感到他漸入佳境了,尤其在鄔君梅老師來的這一期。但是鄧倫在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儲備略顯匱乏,不過他氣質清新,為人謙遜,相較週一圍,鄧倫更像陪伴我們在節目中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後生。

鄧倫真的是一個很有想法做事也很認真的年輕人,在尋找故宮線索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他的方向就是對的,就是能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他的專註和聰明。

而一邊的週一圍,通俗地說,我覺得他的精力都花在裝逼上了,演出的每一個皇帝幾乎都是一個形象一個表情。在傾聽解說和觀賞商品的時候每一個動作都很清晰的讓人感覺到,他在很認真地被攝像機拍攝著。

我還記得有一期需要尋找故宮名字最長的匾額,鄧倫很認真的找出來了,而週一圍則是在這個時間段忙著一連串風景和個人擺拍,等到兩人會合的時候,他還不在狀態,然後假裝什麼也沒發生順理成章地循著鄧倫鋪好的路子走進線索裏。

但週一圍有個很厲害的地方,他永遠都會在某一個時間段,把鄧倫和故宮老師們找出來的所有元素總結一下變成他自己的話,然後開始闡述「他自己的觀點」,最後在和故宮的老師一起討論文創時就開始口若懸河一通亂說。鄧倫也是真的謙虛而且好像從來不覺得自己做的有多好,就讓他這樣直接撿起自己的成果。

然後在某些我認為根本不值得被爭論的點上,週一圍就莫名其妙地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好像是康熙那一期的吧,對文創作品的選擇,他和故宮老師僵持不下,然後他話鋒一轉問鄧倫選哪個。。。???這你要讓人家怎麼說???

我真的(手動鼓掌),在我看來他根本就沒有什麼想法,他只是沒有認真卻又要營造一個自己好像知道很多想法很多的形象。

就。。。還蠻一言難盡的

以上想法都是我的個人觀點,不全面,不喜勿噴,噴也可以反正我不會接受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動不動就去查查資料也是夠了,拚命塑造博學好學有內涵的人設,對比下,鄧倫的認真反而更真實。


鄧倫可能是靠著馬思純的資源上去的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