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自己卓絕的智慧和大海一般的胸懷很好地詮釋了在封建禮制下如何做一個完美的妻子。

她是一名好妻子。丈夫重病,她不僅日夜服侍照料,還把毒藥帶在身邊,表示如果丈夫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她就立即服毒自盡,“義不獨生”。

她又是一個好母親。親生長女出嫁,生爲皇帝的丈夫爲表示感謝愛妻,逾越禮制置備了豪華的嫁妝,結果遭到直臣的抵制。而她非但不爲長女叫屈,還巧妙地化解了君臣之間的矛盾。

她還是一位好皇后。花心的丈夫不僅有四妃九嬪,還有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她用智慧、理性和寬容使這些鶯鶯燕燕和諧共處,自己也贏得了她們的尊重。

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孫皇后,一個近乎完美的女人。

01

長孫皇后出身是華麗的,她的家族是北朝皇室之後,世代貴族,父親是隋朝右驍衛將軍。

可是她的童年卻過得並不順利,因爲父親早亡,年幼失怙的她飽受同父異母的哥哥虐待,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舅父收留了她和母親。

誰都無法預料命運的彩蛋究竟埋在什麼地方,而長孫皇后的第一枚彩蛋就是她與李世民的婚姻。

長孫皇后出生的時代正是血光瀰漫的隋朝末年,風雨如晦的社會早已高度叢林化,天下大亂,羣雄並起,李世民也隨父征戰四方,他在開疆拓土的同時也收穫了一個個如花似玉的美女做自己的妻妾。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何況後宮裏有這麼多的鶯鶯燕燕。溫柔和順的長孫皇后僅憑自己一己之力就將府內一切居家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條,不讓前線作戰的丈夫爲此分心。

妾侍們生病了,長孫皇后不僅親自探望,還用自己的藥膳標準替對方治療;同時她還訂立了各種人性化的規矩,自己也以身作則,剛柔相濟的管理手段使得長孫皇后贏得了所有家眷的欽佩和尊重。

李世民長年在外征戰,性格變得直率且暴躁。他這個脾氣給自己與親兄弟之間平添了一道道暗牆。長孫皇后悄悄地周旋在丈夫與他的兄弟之間,當他們出現摩擦時及時進行緩和調解。

而且長孫皇后暗地裏對李世民的一干將士又特別恩寵有加,讓他們誓死效忠自己的丈夫,爲日後李世民奪取皇位打下基礎。

對於長孫皇后而言,丈夫,既是懸在頭頂上的一片天,也是屬於自己的另一半。她深知家人是系在一條繩子上的蚱蜢,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丈夫好,就是自己好。

02

最令人欽佩的是長孫皇后對待自己的血親並沒有像常人那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忙着給親屬升官進爵,培植家族勢力。相反,她還婉勸親哥哥長孫無忌退出宰相職位。

長孫無忌文武雙全,幫助李世民輔佐天下,功績卓著。長孫皇后爲了避嫌,三番五次請求丈夫不要讓他身居高位,李世民不聽,長孫皇后又暗地裏婉勸哥哥離職,最後李世民只好給長孫無忌一個閒職。

因爲長孫皇后深知,權力既是蜜糖,也是砒霜,急流勇退可以保全長孫家族不會因權勢過大而引起皇帝的猜忌,同時也成全了自己在丈夫心中賢良淑德的形象。

長孫皇后此舉兩全其美,足可見她的智慧與眼光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

長孫皇后的智慧還體現在親生女兒長樂公主的出嫁一事上。長樂公主出嫁時適逢貞觀盛世,爲了表示對長孫皇后的敬意,唐太宗李世民爲長樂公主準備了豪華的嫁妝。

直臣魏徵不幹了,他向唐太宗指出這樣做不合禮制。唐太宗非常惱火,認爲魏徵不給自己面子,揚言要殺了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見狀非但不爲長樂公主說話,還婉勸丈夫對待魏徵這種直臣要寬厚。

她說絕大多數臣子爲了保住自己頭頂上的烏紗帽,一般都會違心順着皇上的心意說話。而魏徵敢於犯上直諫,說明他的確是把江山社稷擺在第一位的。

冷靜下來的李世民覺得長孫皇后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就採納了魏徵的建議,給長樂公主舉辦了一場儉樸的婚禮。

長孫皇后在後來的房玄齡一事上也體現了她過人的智慧和識別人的眼光。

早在李世民還只是一個秦王時房玄齡就開始跟隨他一起打天下,而且他對李世民也忠心耿耿。後來,房玄齡不慎犯了點雞毛蒜皮的小錯,李世民準備責罰他,長孫皇后勸丈夫不要因這點小事就責罰房玄齡,以免因小失大。

和上次魏徵直諫一事不同,長孫皇后沒有歷數房玄齡的忠心和種種功勞,而是從他心機深和知道太多機密等角度入手,說責罰這種人如果招致怨恨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李世民就沒有責罰房玄齡。

在勢利而冷酷的人世間,世人的心永遠是一面功利的鏡子。而長孫皇后用她那超人的眼光和超強的心智,拒絕了各種名利的誘惑,爲自己、也爲家人預留了一條退路。

因爲她知道政治是一個黑洞,稍一不慎就會被吸進黑不見底的深淵裏。沒有一個人可以在血雨腥風的政治鬥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溺水的人往往是會游泳的人。

03

長孫皇后婉勸丈夫時很注意方式方法。每次李世民發怒時她都不會當場制止,而是假裝和他也一樣發怒,讓丈夫覺得自己是跟他站在同一條船上的。

等到李世民消氣之後,她再尋找合適的機會跟他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既顧全了丈夫的臉面,同時也不冤枉任何一個下屬。

平日裏長孫皇后以身作則,忠實地執行着各種規矩。但在關鍵時刻,長孫皇后並沒有被這些僵硬的條條框框束縛住手腳,而是靈活機變,玄武門之變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從李淵太原起兵開始,李世民南征北戰功勳卓著,但他是李家二公子,這個身份成了他日後奪取皇位一道很難繞過去的門檻,因爲傳統禮制向來是立長子爲太子的。

隨着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日益尖銳,素來不干涉朝廷政治的長孫皇后勇敢地站了出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她果敢地支持丈夫打破陳規,放下種種顧慮,鼓勵他爲奪取皇位不擇手段。

可惜上蒼總不會讓任何一個人活得太過完美,有一次長孫皇后身染重病,太子李承乾向神佛請願,希望神靈保佑她早日恢復健康,李世民同意了太子的請求。

然而長孫皇后卻不讓太子這樣做。她說人的壽命不是靠神佛保佑的,不要因此勞民傷財,影響了國家的正常秩序。

病重期間,長孫皇后規勸丈夫任用賢臣,善待天下百姓。並懇求丈夫自己死後不要厚葬,能儉樸就儘量儉樸。

貞觀十年六月,在病牀裏躺了兩年之後,一代賢后長孫皇后撒手人寰,享年36歲。她去世後留下一本《女則》,裏面詳細敘述了作爲一名女人應遵守的各種規則。

長孫皇后的死讓李世民心痛欲絕,他說“是內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在他的心裏,長孫皇后早已不是一個普通的妻子,而更是自己得力的左膀右臂。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親自爲其寫碑文,他還在宮中建立了層觀,只要站在上面就可以眺望到長孫皇后的陵墓,而且李世民從此再也沒有冊立新的皇后。

縱觀長孫皇后的一生,她用自己卓絕的智慧和大海一般的胸懷很好地詮釋了在封建禮制下如何做一個完美的妻子。

她是綻放在盛唐的一朵牡丹,不僅雍容華貴,還香飄千里,爲後世女人豎立了一個完美的楷模。

她跟後世的武則天不同,武則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能把權力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而長孫皇后卻是爲了自己的丈夫。

封建禮制的三綱五常猶如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留給女人們的空間總是很狹窄,沒有騰挪起伏的餘地,而長孫皇后卻把這一場被格式化了的舞蹈跳得淋漓盡致,她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光彩耀人,把自己也活成了一個傳奇。

在綿延不盡的歲月長河裏,長孫皇后最終幻化成了一個獨特的座標,一個完美的符號。她像一座完美的雕塑那樣矗立在深沉廣闊的歷史深處,供世人不斷地仰視和讚歎。

文章圖片來源《天下長安》劇照

作者:倪志峯,熱愛寫作和酷跑,喜歡用文字記錄心靈的軌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