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的清明佳節,兩外來自泰國的務工者在臺南某社區內的一處龍眼樹周圍翻找,這個季節樹上也沒結龍眼,他們在找什麼呢?

  奇怪的舉動引起羣衆好奇,打遠處看見他們在捕捉一些小昆蟲,在靠近仔細觀察後,發現他們捉在手裏的是一些椿象蟲。

  這不是我們俗稱的臭蟲嗎!?

  就在人們一臉疑惑的時候,在經過一番手忙腳亂的溝通後,兩位泰國人捉臭蟲的目的更是讓所有人驚呆了。

  椿象示意圖/臺灣動保網

  他們竟然要把臭蟲捉回去炸來喫!

  原來,東南亞人民有着許多和我們國人不同的民風習俗,而喫臭蟲很不容易被我們所接受和理解。

  經過瞭解,泰國人對於臭蟲的喜歡,甚至於許多農貿市場都有在賣,價格雖然不貴,但它真的好喫到可以買賣了嗎?

  椿象示意圖/來源網絡侵刪下同

  椿象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可是它們的長相和習性卻一點都擔不起這個好名字。

  全球有超過3萬多個亞種,但絕大多數都長相醜陋,而且但凡受到威脅就會從後足處的臭腺中噴射臭氣。加上有大部分的品種對農作物有嚴重危害,在我國基本都當作害蟲處理。

  但也因爲它們的品種較多,有些本身還說的過去的就被人類當成食物。據瞭解,在泰國炸臭蟲是除了當地人的習慣性美食以外,被當作迎接貴賓的特色食物。如果當地人對你表示很歡迎,通常會在午飯中準備好幾道待客的炸昆蟲,其中有我們也經常喫的蚱蜢,蠶蛹,也有我們很少喫的臭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