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做過飛機的人都很清楚,飛機上,特別是在起飛降落階段是嚴禁乘客玩手機的。可能很多人都會自覺遵守這一規定,卻不知道具體原因是什麼。說的簡單點,就是手機信號會干擾飛機的導航和通信,因此一直以來各國都有飛機上不準玩手機的規定。但是近年來,這個要求慢慢開始放鬆了,1月18日起,東航海航也開始放寬了要求,部分飛機乘客可以使用小型PED(攜帶型電子設備)。手機,電腦等包括在內。

實際上飛機上使用電子設備也不是什麼稀奇事了,手機上很早就出現了「飛行模式」這一功能。在國外這一禁令早已開放,甚至有的航空公司,比如德國的愛莎航空還在飛機上提供無線網路,也就是俗稱的WIFY服務,美國航空公司允許乘客全程使用手機服務。國內由於相關政策以及一些技術還不到位的限制,在這方面要求自然比較嚴。不過最近東航率先做了出表態——乘客在飛機飛行全過程都可以使用電子設備,不過手機需要開啟飛行模式。這說明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了,民航路也認可了其可行度,並且將是否開放的決定權交給了航空公司,依據航空公司自身情況來決定。

毫無疑問這將是很多手機黨和商務人士的福音。畢竟航班短的幾十分鐘或許問題不大,但是幾個小時有些人可能就會難以忍受。特變商務人士,要處理的事情比較多,開放使用手機將會方便各種安排。不過事情都有兩面性,最近在幾個試點體驗過的乘客就反應,飛機上使用手機看視頻,玩遊戲卻不顧及他人感受大喊大叫手舞足蹈的比比皆是。這也讓不少人抱怨「旅途中最清凈的時間也沒有了」。關於這方面的素質教育,航空公司或許又有的忙了。


一個最簡單的事實,曾經手機上飛機工作大於娛樂,而科技的進步使得現在手機上飛機的娛樂要大於工作。也就是說,當客機上的乘員們的娛樂型手機達到一個水準之後,民航客機自然會放鬆對乘客攜帶手機筆記本的限制。而且需要提及的是,手機的數字信號和客機無線電聯絡信號從波段上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極少出現多波幅電磁波交融共振而產生微波燒毀客機機頭內的儀錶。並且手機在關閉無線模式後仍然可以接通機內無線信號,而機內的無線信號的波段進行了專門處理即使發布信息電話降落也不會產生強幹擾的數字信號。

並且要知道的事情是在過去的時代之所以不能夠在飛機上玩手機的原因是因為智能手機屬於攜帶型電子設備,而手機發射的無線電信號能夠給民用運輸機的航運設備帶來一定的困擾,雖然手機發射的電子信號的工作頻段和民用運輸機接收到的電子信號的頻段相差太多,手機的無線電信號是難以干涉到民用運輸機的接受信號的,這意味著打電話不一定會對信號造成幹擾,但是沒有經過安全認證的智能手機進行通話是有較大可能對通信造成影響的。

但是現在智能手機具備飛行模式的功能,飛行模式必須開啟,而且不能夠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使用纔可以允許使用手機,如果一旦遇到民用運輸機的機組認為可能存在不正常幹擾現象的發生機組有權力要求民用運輸機上所有的電子設備關閉,以便來確保飛機不會失事然後恢復正常。現在飛機上之所以可以允許玩手機的事情是因為現在的智能手機具備飛行模式,能夠較好的調整好自己的手機的電子信號波段,避免對正在航行的民用運輸機造成不良影響,這才允許飛機上可以使用手機。對於這種事情可以說是科學的進步了,飛機上能夠玩手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2018年1月17日開始,陸續有中國大陸的航空公司,放開的空中禁止使用手機的限制,這是大勢所趨,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但是在放開空中使用手機這項禁令後,後續有許多規範要各個航空公司去制定和完善,不然可能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會給航空公司製造麻煩。

我們大多數人使用的手機是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的確是可以在長時間的飛行中,帶給旅客工作,學習,娛樂方面的便利,但是也可能會給飛行帶來一些麻煩。攜帶型電子設備分為可以發射信號的裝置(如手機,有發射接收信號功能的Pad等),和非發射信號的裝置(如一般的Pad,電子書等)。手機可以發射無線電信號,自然屬於前者。

對於手機類攜帶型電子設備發射出來的信號,有人認為不足為俱,畢竟手機信號的工作頻段和飛機接收的導航信號,通訊信號相差太遠。但是作為飛行員,在之前的飛行經歷中親身經歷過兩次,降落時有旅客打電話,盲降中的航向道信號指示出現錯誤的情況。雖然我沒有明顯的證據證明打電話一定會造成信號幹擾,但是未經過安全認證的山寨手機在起降階段的通話,確實需要安全認證,才能讓人放心!

而且目前在空中使用手機是必須具備「飛行模式」的手機,必須把「飛行模式」開啟纔行。而且應該在起降階段不能使用,如果遇到機組認為的不正常幹擾現象的發生,機組有權力要求機上所有的攜帶型電子設備關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